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7)
2023(9981)
2022(8427)
2021(7831)
2020(6337)
2019(14435)
2018(14472)
2017(27247)
2016(14869)
2015(16788)
2014(16716)
2013(16546)
2012(15710)
2011(14360)
2010(14441)
2009(13167)
2008(13024)
2007(11605)
2006(10529)
2005(9755)
作者
(43613)
(36288)
(36179)
(34000)
(23109)
(17560)
(16613)
(14065)
(14038)
(13114)
(12474)
(12382)
(11844)
(11610)
(11128)
(10967)
(10874)
(10801)
(10554)
(10491)
(9296)
(8909)
(8721)
(8413)
(8235)
(8229)
(8141)
(8035)
(7413)
(7333)
学科
(64698)
经济(64631)
管理(40609)
(36691)
(29026)
企业(29026)
地方(22290)
中国(20807)
方法(20761)
(19389)
业经(17834)
数学(15057)
数学方法(14857)
(14038)
农业(13822)
(12815)
理论(12438)
(12041)
(11935)
地方经济(11538)
环境(11137)
(10722)
(10115)
银行(10090)
(10009)
金融(10007)
(9890)
贸易(9875)
(9797)
资源(9787)
机构
学院(208988)
大学(206615)
(77831)
管理(77598)
研究(75957)
经济(75906)
理学(64704)
理学院(63800)
管理学(62712)
管理学院(62265)
中国(58405)
科学(48693)
(46940)
(39105)
(36790)
(36250)
研究所(35302)
中心(35239)
(34558)
(33409)
师范(33078)
北京(30140)
业大(29633)
(28510)
农业(28034)
财经(28005)
(27688)
师范大学(26640)
(25187)
(25181)
基金
项目(135737)
科学(106176)
研究(101997)
基金(95102)
(83044)
国家(82251)
科学基金(69795)
社会(62887)
社会科(59386)
社会科学(59371)
(55526)
基金项目(51089)
(45936)
教育(45329)
自然(44338)
编号(43335)
自然科(43090)
自然科学(43077)
自然科学基金(42290)
资助(38116)
成果(36130)
(35408)
重点(30494)
课题(29913)
(28359)
发展(28244)
(27762)
(27759)
项目编号(26149)
创新(25833)
期刊
(98981)
经济(98981)
研究(62136)
中国(50531)
(34270)
学报(33218)
科学(31388)
管理(29478)
(28278)
教育(27701)
大学(23999)
农业(23548)
学学(21693)
(19563)
金融(19563)
业经(18554)
图书(18223)
技术(17945)
经济研究(14358)
资源(13377)
问题(13211)
财经(13185)
(13178)
书馆(13081)
图书馆(13081)
(11528)
(11298)
(10500)
论坛(10500)
情报(10151)
共检索到337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许鑫  霍佳婧  
文章以非遗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依据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探索非遗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并以此形成文化旅游产品提供给用户,以文化旅游助推非遗的传播与传承。以昆曲为例,文章调研携程旅行网上游客对于昆曲旅游产品的感知和需求,借助主题图技术对昆曲相关资源进行再组织,为游客提供非遗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提供新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蒙  许鑫  
[目的 /意义]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 /结论]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昌雪  汪德根  
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为例,在国际主流CSI模型基础上,构建测评旅游者对昆曲满意度的CSI模型,并基于SEM分析方法,得出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外在观赏性",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些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和外在观赏性对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有着显著的影响,并通过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者的满意度继而会影响忠诚度。由此,应深度提炼挖掘昆曲的内在价值,重视对昆曲及其附属产品的外在包装,提高旅游者欣赏昆曲时的感知质量,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希月  虞虎  陈田  王新歌  王甫园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烨  王庆生  李志刚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评价法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天津传统表演艺术、工艺美术和民俗三类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进行评价。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适宜旅游开发;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风险不同,民俗类旅游开发风险最高,工艺美术类次之,传统表演艺术类最低;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客体风险都很高,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主体风险最低。在开发过程中应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风险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发  
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在晓起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表明,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晓起古村落社区及其村民利用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创造,从而实现了文化的再生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炜  陈能幸  
文章引入世界遗产保护本真性理论,通过以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为例,提出了要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嘹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以此为鉴,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金露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人们视野后,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的角度也逐渐多样化。从长远发展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保护上,更应将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发展"活态化"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本文以宁波骨木镶嵌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发展历程和传承现状,进而探讨镶嵌类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敏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绵延数千年的璀璨文明。那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书文、卷轴、雕刻、音律……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和象征,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和“实体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缺乏实物载体,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传统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礼仪、节庆和体育等,但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芳  李庆雷  李亮亮  
现代交通的大发展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使传统的交通线路逐渐废弃,交通遗产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此外,在"申遗"背景下,一批交通线路已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交通遗产的再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对交通遗产的概念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遗产研究对旅游的意义,并以滇越铁路为例,论述了滇越铁路旅游开发的基础及旅游开发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滇越铁路交通遗产旅游开发的构想:实施联合开发、制定统一规划;建设旅游城市、培育精品景区;强化创意策划、设计体验产品;重视体验营销、加强旅游宣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爽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非遗的旅游开发在带给宁波市一定旅游收入的同时,难免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到位、开发过度等系列问题。在总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其旅游开发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薇蕊  边世平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文章通过对青海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花儿"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鸿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国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发展,开发利用则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发展。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形式。并在大保护概念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共同点,从而形成合力,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