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8)
- 2023(13691)
- 2022(11020)
- 2021(10027)
- 2020(8124)
- 2019(18536)
- 2018(18613)
- 2017(35733)
- 2016(19642)
- 2015(22183)
- 2014(22300)
- 2013(21849)
- 2012(19702)
- 2011(17636)
- 2010(17399)
- 2009(15673)
- 2008(15158)
- 2007(13262)
- 2006(11639)
- 2005(10250)
- 学科
- 济(80666)
- 经济(80581)
- 管理(57318)
- 业(52974)
- 企(43525)
- 企业(43525)
- 方法(34699)
- 数学(29726)
- 数学方法(29396)
- 中国(23170)
- 农(22393)
- 业经(22054)
- 财(18235)
- 学(17605)
- 地方(16850)
- 农业(15354)
- 和(14104)
- 理论(13666)
- 产业(13269)
- 制(13267)
- 环境(12945)
- 贸(12927)
- 贸易(12918)
- 易(12528)
- 技术(12406)
- 信息(11775)
- 发(11678)
- 银(11613)
- 银行(11569)
- 务(11387)
- 机构
- 大学(279183)
- 学院(276312)
- 管理(112120)
- 济(106175)
- 经济(103761)
- 理学(97443)
- 理学院(96367)
- 管理学(94671)
- 管理学院(94165)
- 研究(92115)
- 中国(67128)
- 京(60283)
- 科学(59388)
- 财(47042)
- 所(45827)
- 农(44078)
- 研究所(42172)
- 业大(42104)
- 中心(41195)
- 江(39521)
- 财经(38237)
- 北京(38034)
- 范(38027)
- 师范(37698)
- 经(34818)
- 农业(34345)
- 院(33847)
- 州(32722)
- 经济学(31271)
- 师范大学(30550)
- 基金
- 项目(196222)
- 科学(153924)
- 研究(144181)
- 基金(141684)
- 家(123500)
- 国家(122470)
- 科学基金(105382)
- 社会(89991)
- 社会科(85252)
- 社会科学(85230)
- 省(76319)
- 基金项目(75558)
- 自然(68374)
- 自然科(66672)
- 自然科学(66658)
- 自然科学基金(65446)
- 教育(64869)
- 划(64107)
- 编号(59776)
- 资助(57086)
- 成果(47984)
- 重点(43493)
- 部(42320)
- 发(42030)
- 创(40415)
- 课题(40061)
- 创新(37636)
- 科研(37216)
- 国家社会(37092)
- 项目编号(36891)
- 期刊
- 济(114614)
- 经济(114614)
- 研究(79597)
- 中国(51789)
- 学报(45818)
- 科学(41445)
- 管理(40466)
- 农(40296)
- 大学(34087)
- 财(33898)
- 教育(32708)
- 学学(31348)
- 农业(28373)
- 技术(23739)
- 图书(20814)
- 融(20630)
- 金融(20630)
- 业经(19523)
- 经济研究(17816)
- 财经(17773)
- 问题(15404)
- 经(15039)
- 业(14719)
- 书馆(14355)
- 图书馆(14355)
- 资源(14209)
- 科技(14080)
- 理论(13980)
- 技术经济(13123)
- 实践(13042)
共检索到397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卫东 左娜
[目的/意义]引入"数字人文"的思维,帮助馆藏资源可视化研究摆脱封闭性、内部矛盾性等限制,最终实现馆藏资源可视化的价值。[方法/过程]阐述"数字人文"理论的核心思想,并厘清数字人文与馆藏资源可视化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可视化流程的基础之上,设计构建了面向数字人文的馆藏资源可视化模型,并重点介绍了"数据""分析""技术"和"服务"四个模型节点。[结果/结论]将馆藏资源可视化建设置于数字人文研究的大背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为可视化研究提供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开放、协作的环境,又为相关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数字人文 馆藏资源 可视化分析 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超 张玉峰
针对馆藏数字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所存在的数字资源孤岛问题和数字资源超载问题,构建了基于本体的馆藏数字资源语义聚合与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利用本体提供的语义知识进行深层次的馆藏数字资源语义聚合,解决数字资源孤岛问题和数字资源超载问题;利用本体软件提供的可视化插件将非空间数据转换为视觉形式进行聚合结果展示,揭示馆藏数字资源内部存在的错综复杂关联和深层次内涵,加深馆藏数字资源聚合结果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
本体 馆藏 数字资源 语义聚合 可视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玉峰 何超
由于层次信息可视化方法在层次结构认知和理解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文章将层次信息可视化方法融入馆藏资源聚合结果的可视化展示之中,利用层次信息可视化方法进行海量馆藏资源聚合结果的动态展示,探讨和研究了馆藏资源聚合结果的层次可视化方法和主要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够在有限的可视化空间提供海量馆藏资源聚合结果的有效表达,又可以根据聚合簇或核心节点之间的语义关联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为馆藏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翌 刘宁静 周锋
[目的/意义]名人特藏资源是图档博领域的重要藏品之一,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精神价值。名人特藏空间作为名人特藏的展示、宣传与服务场所,始终在尝试构建各类交互式名人特藏服务。数字人文的“发现”“重构”和“故事化”契合名人特藏的展示需求。探索以数字人文视角,形成具有可借鉴、推广的名人特藏空间可视化应用实践与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为研究对象,设计与分析可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服务设计与规划,提出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架构,并以李政道特藏空间建设为案例进行实践研究,以服务应用为导向,探索名人特藏资源知识组织与可视化应用的传递机制。[结果/结论 ]探索名人特藏空间的可视化服务,是特藏空间服务的创新路径。通过知识组织与展示,它打破名人特藏资源静置的局限性,推进名人特藏资源在空间表现形式上的开发和价值挖掘,并构筑新的知识图谱集群的知识网系,实现空间知识图谱全景集汇。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名人特藏空间 可视化服务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欧阳剑
传统的古籍开发与应用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文学科研究的需要,人文学科研究者期待一个技术逻辑和人文逻辑相耦合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出现。本文从古籍文献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出发,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与面向数字人文研究跨学科方法,以大规模中国古籍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研究理念,对古籍进行整理、标注、自动分词等处理,以词频分析统计为研究核心,采用数据降噪、基于窗口时间单位的统计分析计算、滑动窗口预测等分析与挖掘方法,采用大数据实时分析技术,实现了实时、在线、立体、可视化、定量分析字词的历史词频分布规律,创建了一个以语言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为主的古籍实时统计分析平台,可辅助研究者在大量的古籍文献...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文本可视化 数据挖掘 古籍文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娜 包平
在数字人文背景下,以馆藏方志古籍为语料库,以摘抄自地方志的农业专题资料《方志物产》之山西分卷为例,在全文人工标注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古汉语地名自动识别模型,通过交叉验证方法测试模型的识别性能,用精确率P、召回率R和调和平均数F为测评指标,最佳的测试效果分别为98.16%、91.55%、94.57%。结果显示,条件随机场模型在基于人工标注的方志古籍语料上能够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为深化图书馆馆藏古籍的整理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条件随机场 方志古籍 地名 馆藏资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德山 张智雄 邢美凤
可视化检索技术是图形生成和语义检索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本文探讨了信息可视化的主要方法,介绍了领域本体知识库的内部结构,重点说明可视化检索的实现思路以及可视化平台的功能设计,提出了后期的研究要点。
关键词:
语义检索 本体 知识库 可视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超 刘海滨
文章将科学计量学中的共引分析方法应用到专利数据的研究中,提出一种基于拉力算法的专利共引可视化方法,作为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工具服务于技术预见研究,为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该研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依据、详细设计流程和实现,并以生物质能源领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技术预见 专利 共引分析 可视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姗姗
文章阐明了面向高等学校特色学科知识服务的内涵和意义。在高等学校特色学科知识服务基本形态的视域下,集中分析了高等学校特色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问题,从而确定其未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特色学科 知识服务 可视化平台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玉峰 曾奕棠
对馆藏资源进行语义层面的深度聚合与可视化展示,是图书馆服务从信息层面向知识层面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结果可视化的动机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结果可视化的内容,包括馆藏资源检索可视化、馆藏资源呈现可视化和馆藏资源统计可视化,并构建了由数据资源层、信息描述层、资源聚合层和应用可视化层等构成的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结果可视化模型,分析了其方法和流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馆藏资源 语义 深度聚合 可视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鲍劼 杨永国
本文在详细研究WebGIS技术框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空间数据表达方式、地图服务以及地图查询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设计。并借助Mapserver、PostgreSQL/PostGIS、QGIS等开源软件,实现了馆藏空间信息可视化。研究表明馆藏空间信息可视化可大幅度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关键词:
WebGIS 馆藏 可视化 开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毅 李欣
特藏资源是一个图书馆独特价值的体现,很多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特色馆藏建设与数字化,然而,传统的资源揭示方式无法充分体现特藏资源的价值。文章通过解读数字人文概念、调查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进展,探索图书馆利用现有数字人文研究成果揭示与激活特藏资源的方法,又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方志数据库建设为例,利用文本挖掘、GIS、可视化、关联数据等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方志资源进行揭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于志涛 牟晓青
采用CiteSpace软件,以CSSCI为文献源,对国内阅读研究的经典文献、研究热点和重要学者进行分析。指出借助于科学知识图谱技术,可优化专业馆藏资源建设,提高图书馆的科研服务有效性。
关键词:
国内阅读领域 研究进展 馆藏建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雪芹 李天娥 曾刚
[目的/意义]虚拟世界中充斥着海量的数字人文图像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义信息,面向数字人文图像的知识元本体构建及关联展示研究,可促进数字人文图像资源的知识组织、语义关联及知识服务。[方法/过程]构建一种数字人文图像知识元本体模型。首先,分析图像知识元的结构组成;然后,在Protégé中实现图像知识元本体的可视化构建,并提出基于知识元本体的数字人文图像语义关联展示思路;最后,以万里茶道图像资源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图像知识元本体从细粒度层面对数字人文图像资源进行描述,为海量的图像资源提供了一种语义描述和关联组织的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