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5)
- 2023(12654)
- 2022(10943)
- 2021(10310)
- 2020(8612)
- 2019(19654)
- 2018(19664)
- 2017(37664)
- 2016(20367)
- 2015(22959)
- 2014(22646)
- 2013(22391)
- 2012(20451)
- 2011(18189)
- 2010(18035)
- 2009(15995)
- 2008(15427)
- 2007(13359)
- 2006(11591)
- 2005(10132)
- 学科
- 济(78746)
- 经济(78663)
- 管理(58641)
- 业(57129)
- 企(47797)
- 企业(47797)
- 方法(37982)
- 数学(32847)
- 数学方法(32480)
- 农(20998)
- 中国(20330)
- 财(20106)
- 贸(19342)
- 贸易(19335)
- 易(18924)
- 学(18508)
- 技术(17852)
- 业经(17625)
- 地方(15646)
- 农业(14305)
- 理论(13607)
- 制(13028)
- 出(12943)
- 和(12920)
- 环境(12426)
- 务(11735)
- 财务(11665)
- 财务管理(11641)
- 划(10983)
- 企业财务(10978)
- 机构
- 大学(285307)
- 学院(282321)
- 管理(115166)
- 济(110973)
- 经济(108545)
- 理学(100420)
- 理学院(99323)
- 管理学(97631)
- 管理学院(97126)
- 研究(94264)
- 中国(68568)
- 京(60730)
- 科学(60266)
- 财(48823)
- 所(46935)
- 农(44851)
- 业大(43746)
- 研究所(43204)
- 中心(42708)
- 江(40220)
- 财经(39666)
- 北京(38171)
- 范(37771)
- 师范(37426)
- 经(36301)
- 农业(35172)
- 院(34808)
- 经济学(32866)
- 州(32610)
- 技术(31006)
- 基金
- 项目(202192)
- 科学(159286)
- 基金(147374)
- 研究(147112)
- 家(129084)
- 国家(128075)
- 科学基金(110155)
- 社会(91621)
- 社会科(86936)
- 社会科学(86913)
- 基金项目(79109)
- 省(78399)
- 自然(72847)
- 自然科(71167)
- 自然科学(71154)
- 自然科学基金(69886)
- 教育(67106)
- 划(66295)
- 资助(59926)
- 编号(59728)
- 成果(47303)
- 重点(45349)
- 部(44469)
- 发(42920)
- 创(42594)
- 课题(40547)
- 创新(39713)
- 科研(38954)
- 教育部(37985)
- 国家社会(37668)
- 期刊
- 济(116518)
- 经济(116518)
- 研究(82017)
- 中国(52000)
- 学报(46310)
- 科学(43057)
- 管理(41684)
- 农(39779)
- 财(35226)
- 大学(35062)
- 学学(32816)
- 教育(32695)
- 农业(28372)
- 技术(26671)
- 融(20055)
- 金融(20055)
- 业经(18816)
- 经济研究(18775)
- 财经(18261)
- 图书(16397)
- 科技(15748)
- 经(15486)
- 问题(15471)
- 业(15149)
- 技术经济(15008)
- 理论(13993)
- 贸(13575)
- 实践(12995)
- 践(12995)
- 资源(12923)
共检索到405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单晓红 郝秀艳 刘晓燕
关键共性技术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显著外部性特征,能够通过广泛的扩散与外溢充分发挥潜在价值,但目前对于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机理尚不明确,导致其经济社会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文章面向技术多维特征构建组织合作-技术跨界溢出-产业关联三层网络,在测度技术跨界溢出效应基础上,结合多层网络模型探索关键共性技术跨界溢出机理,并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基本特征方面,已经跨界溢出的关键共性技术更不易产生新的跨界溢出;技术组织特征方面,关键共性技术不易在组织内部形成跨界溢出关系,共同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更易产生跨界溢出,组织合作对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存在抑制作用;技术产业特征方面,产业跨度大的关键共性技术不易产生跨界溢出,关键共性技术不易在关联产业间进行跨界溢出,产业关联广度越大越有利于关键共性技术的跨界溢出。本文从技术多维特征视角揭示了关键共性技术跨界溢出的影响机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技术跨界溢出的理论研究边界,为助推技术创新扩散、带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关键共性技术 技术多维特征 跨界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本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道国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R&D经费投入和居民专利申请数量表征的东道国创新水平和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征的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越健全,越有利于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东道国特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顾露露; 平淑娟; 王悦;
本文实证检验了1978-2015年间中国跨国公司对于OECD国家的海外投资(OFDI)是否形成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将东道国的技术集聚细分为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专利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出四个维度,研究了四维度的东道国技术集聚对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不同。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于OECD国家的海外投资确实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研发投入更多(包括资金和人员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更强的东道国的投资,而与东道国研发的核心产出(专利申请量)没有显著的关系。中国跨国公司的吸收能力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国跨国公司以及轻资产型的、规模适中的年轻跨国公司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更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俊峰
为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创新联系,推动创新协同规划,提升大都市圈整体创新能力,在分析大都市圈邻近性因素对创新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利用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群2005—2019年面板数据,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对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上海向周边城市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大都市圈内,空间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对技术溢出都有显著影响,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作用不显著;(2)运用门槛效应模型识别检验发现,空间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值,存在空间、经济突变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春江 李姝影 刘自强 方曙
[目的/意义] 开展专利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研究,旨在实现技术功效词的精准、多维度、自动化识别,形成通用的多维技术功效分析方法与工具,以提升一线科研人员和情报分析人员利用专利文献的效率。[方法/过程] 提出面向多维技术功效分析的专利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基于BERT-BiGRU-CRF抽取技术功能和技术效果的三元组(Subject-Action-Object,SAO);通过社区发现提取重要节点信息,按照技术维度分类架构设计清洗关联规则,自动优化技术词和功效词,并以网络形式揭示技术功效的潜在关联和生成技术功效矩阵,以便后续开展风险识别和技术解读等具体情报分析工作;利用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领域专利真实数据集对本方法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面向多维技术功效分析的专利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用。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之兵 周俭初
已有的关于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认为FDI技术溢出会显著地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利用中国1997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却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等四个方面检验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并测算出了引发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屈文建 孙荣楠 黄琪
深入研究知识多维属性作用下的协同知识共享模式机理,对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与协同创新具有深刻意义。文章通过对协同知识共享流程特性与过程的分解,从知识的编码属性、网络属性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出发,挖掘协同知识共享的属性特征并探索协同知识共享模式与机理。建立基于协同网络的知识共享整体模式,发掘协同绩效的一般产出规律,得出社会网络中的协同创新绩效的优化方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屈文建 孙荣楠 黄琪
深入研究知识多维属性作用下的协同知识共享模式机理,对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与协同创新具有深刻意义。文章通过对协同知识共享流程特性与过程的分解,从知识的编码属性、网络属性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出发,挖掘协同知识共享的属性特征并探索协同知识共享模式与机理。建立基于协同网络的知识共享整体模式,发掘协同绩效的一般产出规律,得出社会网络中的协同创新绩效的优化方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晶晶 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技术溢出推动了东道国同行业及其他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为了实现持续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目标,就必须有效地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此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及其相关问题,对我国具有现实的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慕海 夏火松 吴金红 张星
文章提出一种面向异构情境化推荐服务的关键情境特征识别方法,方法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整合来自不同情境化推荐服务的异构情境关联数据集,能够基于情境对用户偏好影响的相似性实现用户细分,识别出显著影响目标客户群体总体偏好的情境特征。
关键词:
情境特征识别 推荐服务 用户偏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晓林 严安平 李维思 魏巍
识别未来产业创新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助于超前布局一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形成未来产业发展先发优势,进而构建以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氢能产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但目前已有相关技术分析存在数据完整性不够和相对陈旧等问题,缺乏定量的技术评估和明确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结果。因此,从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决策需求出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对未来氢能产业的支撑性和引领性,基于相关的全球专利数据,利用新的专利交叉影响分析方法(NPCIA)计算技术影响力,构建结合技术影响力和新颖性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以2015年碳中和政策正式提出以来的全球氢能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识别出构建氢能产业未来优势需重点关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电解水为代表的绿氢制取技术,以固态储氢介质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储氢材料技术,以交通和储能等为重点场景的氢能加注技术,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应用技术,以及影响全产业链发展的氢安全和智能化配套技术等。该方法立足未来产业构建的情境需求,实现技术影响力和新颖性并重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以期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凝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布局决策提供方法支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银凤
智慧城市的发展依附于各种信息技术,其核心是物联网技术。因此物联网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成为了建造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当前快速发展物联网信息技术成为了重中之重。文章就什么是智慧城市展开论述,分析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并点明了当前普遍采用的物联网技术,总结了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几个因素,最终提出了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物联网基础设施 关键技术 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静
本文探讨了国家关键技术的定义,选择国家关键技术的原则和准则,结合中国技术前瞻研究报告,从国家战略出发,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按照战略性、前瞻性、自主创新性、安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5项原则,选择出我国面向21世纪的21项关键技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豪 吴雪华 陈茜 唐晶 白云 毛进
[目的/意义]学术文献下载行为是科研人员文献检索行为的重要一环,对其预测的研究有助于深度理解科研人员检索行为,为学术资源检索平台优化检索结果、重构排序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检索系统的服务质量。[方法/过程]构建用户学术文献下载行为的多维特征体系,在机器学习算法基础上构造基于查询相关性和基于用户行为的子分类器,并采取加权策略构建学术文献下载行为预测混合模型。[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两种分类器上均取得最佳性能;相较于仅基于查询相关性特征训练的模型,混合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2.3%,F1值提升了1.3%。在混合模型中,基于用户行为的子分类器拥有更高权重;"下载量""是否采用专业/高级检索"和"发表时间"特征的贡献度较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灵希 储晓茜
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针对外国并购其科技行业实施严格审查,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投资行为。在此形势下,如何继续通过对外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为分析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模型,对2003-2015年期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对外投资后,跨国并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高于投资前,绿地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却不显著,跨国并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大于绿地投资;企业研发、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和企业利润率等企业特征变量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为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核心动力支持,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应当采取措施突破发达国家的投资壁垒,加大跨国并购投资比例。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绿地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