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9)
2023(10471)
2022(9037)
2021(8235)
2020(7045)
2019(16394)
2018(16166)
2017(31282)
2016(17186)
2015(19489)
2014(19847)
2013(19997)
2012(19491)
2011(17899)
2010(18233)
2009(16761)
2008(16739)
2007(15393)
2006(13651)
2005(12551)
作者
(53714)
(45014)
(44878)
(42602)
(28531)
(21684)
(20491)
(17721)
(17096)
(16252)
(15476)
(15123)
(14467)
(14335)
(14169)
(14014)
(13867)
(13273)
(13125)
(13007)
(11408)
(11392)
(11019)
(10243)
(10221)
(10203)
(10120)
(10048)
(9183)
(9181)
学科
(81052)
经济(80980)
(43458)
管理(42633)
(31060)
企业(31060)
方法(30849)
数学(27202)
数学方法(26974)
(25367)
地方(25234)
中国(24104)
农业(17447)
业经(17355)
(17199)
(16940)
(14694)
贸易(14683)
(14123)
(14021)
地方经济(13480)
(12964)
(12950)
金融(12947)
银行(12921)
环境(12845)
(12627)
(12483)
(11903)
技术(10888)
机构
学院(253080)
大学(251534)
(105234)
经济(102826)
研究(95890)
管理(91366)
理学(76919)
理学院(75861)
管理学(74508)
管理学院(74014)
中国(72750)
科学(61326)
(56027)
(52337)
(51595)
(47195)
研究所(46827)
中心(43847)
(41798)
业大(41191)
农业(41159)
财经(36193)
(36040)
北京(35821)
师范(35677)
(34134)
(33327)
(33202)
(32584)
经济学(31886)
基金
项目(162615)
科学(125960)
研究(117755)
基金(113976)
(100527)
国家(99618)
科学基金(82999)
社会(72285)
社会科(68342)
社会科学(68316)
(67266)
基金项目(60643)
(55752)
自然(53423)
教育(53014)
自然科(52061)
自然科学(52045)
自然科学基金(51072)
编号(48973)
资助(46787)
(41561)
成果(39983)
重点(37692)
(35336)
课题(34895)
(33217)
发展(33059)
(32510)
创新(31200)
科研(31153)
期刊
(125792)
经济(125792)
研究(76330)
中国(58009)
(48860)
学报(43477)
科学(39333)
(35937)
农业(33123)
管理(32451)
大学(31482)
学学(29423)
教育(28636)
(26020)
金融(26020)
技术(22377)
业经(22134)
经济研究(19379)
(18004)
财经(17575)
问题(17067)
(15176)
资源(14671)
图书(13630)
(13486)
技术经济(13240)
(12461)
商业(12230)
世界(11856)
理论(11827)
共检索到400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勇  杨晓梅  张丹丹  张雪武  高雷  
海湾是镶嵌在海岸线上的明珠,是人类开发海洋和进入内陆的桥头堡,其分类方法多样,大体是从自然属性或地貌的角度出发的。随着人类经济开发强度的加大,针对海湾开发利用的分类方法成为开发规划或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为此,就海湾滩涂开发利用与管理考虑,提出了确定海湾范围的标准及海湾分类的定量指标,完成了对广东海湾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多时期的遥感解译数据,分析了各种类型海湾20年来的开发利用变化,得到的结果与海湾实际情况相符,即广东海湾的岸线曲折度整体增加,说明海湾岸线在后退情况下,并没有趋于平直化,而是由于有些岸段的侵蚀加剧而使得海湾岸线的曲率变大。而广东海湾受围海造田、淤积等因素影响大多海湾在岸线后退的情况下海湾水域面积却在减少。因此,在以后的海湾开发利用中,应合理规划,保护海湾的生态平衡,促进海湾的健康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金  张秀英  卢学鹤  王佩玉  秦佳遥  蒋昀辰  刘泽淼  汪振  朱阿兴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别中和33%和38%的人为碳排放。2060年林地、草地、耕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贡献者,占93%;与2030年比,在RCP 2.6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碳汇贡献分别下降10%和8%,而耕地上升18%;RCP 6.0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贡献分别下降7%和2%,而耕地上升4%。但若按2051—2060年间两种情景下的最高年份(2055年)的碳汇计,则分别可以中和65%、82%的人为碳排放。据此,提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应以碳承载力为基础,聚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对土地利用转变进行严格管控,探索制订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金  张秀英  卢学鹤  王佩玉  秦佳遥  蒋昀辰  刘泽淼  汪振  朱阿兴  
基于IPAT和IBIS模型在预测人为碳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承载的碳汇分布。2060年我国人为碳排放预计为0.86 Pg C yr~(-1);IPCC报告中RCP 2.6和RCP 6.0情景的陆地生态系统分别中和33%和38%的人为碳排放。2060年林地、草地、耕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贡献者,占93%;与2030年比,在RCP 2.6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碳汇贡献分别下降10%和8%,而耕地上升18%;RCP 6.0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的贡献分别下降7%和2%,而耕地上升4%。但若按2051—2060年间两种情景下的最高年份(2055年)的碳汇计,则分别可以中和65%、82%的人为碳排放。据此,提出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应以碳承载力为基础,聚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对土地利用转变进行严格管控,探索制订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平  
为合理地评价和经营森林资源,科学地进行广东省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监测,根据广东省林业厅发布的广东省森林资源情况公报数据,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过去八年来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自2005以来广东省林业用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广东省政府及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工程,广东省有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面积、以及活立木总蓄积不断增加,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态安全保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克敬  张辉  徐小黎  祁帆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本文从面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应用出发提出的承载力评价路径,可为中国制定和完善承载力评价相关技术规范提供一些新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青  梁钰  
科学的发现与技术进步使一些矿物逐渐变成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矿物的开发利用又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支持。论文面向循环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途径,针对矿业的特点,从企业、产业园区、区域3个层次确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研究认为:①循环经济模式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不同的层次应采取各自的发展模式;③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改丽  李加林  刘永超  史小丽  马静武  浦瑞良  郭乾东  冯佰香  黄日鹏  
分析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流域为研究区,以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4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技术构建了基于行为者的土地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结构模型,对坦帕湾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建设用地和林地是流域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主要由耕地转换而来,转换比例为53.74%。(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河流与湖泊相对变化最大;未利用地速度变化最为显著,单一动态度高达1.11%;建设用地年均增长较为平缓,每年增长0.30%左右;流域北部和南部综合动态度最高,形成极核中心,并以圈层形式向外辐射降低,同时高动态度区逐渐转换为较低动态度区。(3)信息熵均衡度呈小幅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均质性下降;土地开发利用面积基本构成为建设用地>林地>耕地与牧场>河流与湖泊>未利用地>滩涂与沼泽。(4)坦帕湾沿岸皮拉尼斯县与坦帕市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最高;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发展期面积高于调整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瑾  钱乐祥  李仕峰  王亚飞  
碳足迹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定量评价碳排放强度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碳排放足迹的计算方法以及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方法计算广东省近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并对影响能源碳足迹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年来,广东省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煤炭足迹占主导地位;碳足迹生态压力不断上升,说明广东省能源消费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效应对碳足迹的增长起最主要的推动作用,而能源效率是抑制广东省碳足迹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人口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碳足迹的影响则不是很明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盛   何正国   毛海亚   陈行  
<正>核心提示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的实践为例,深入探讨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数据治理体系,并提出了质量量化及价值评价方法,以加速数据资源要素流通,提升数据资源价值,从而为各类数据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倩  
日益兴起的科学数据出版聚焦于促进科学数据的共享与利用,对于科技信息机构开展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科学数据的构成,并解读了新型信息环境下科学数据出版的内涵与价值;其次以国防科技领域为例,从开发利用角度分析了科学数据出版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加强国防科技领域科学数据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沁雨  李哲  彭道黎  
为推广国产高分数据在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面的应用,以延庆区张山营镇2015和2018年2期高分二号(GF-2)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法(OCVA),先通过不同分割模式获取对象,其次利用引入权重的欧氏距离构建变化向量的模,再通过目标函数确定最佳检测阈值后对研究区进行变化检测,最后对变化区域进行面向对象分类,得到具体的"从…到"变化类型。结果表明:1)多时相组合分割模式下的OCVA法精度要高于多时相分别分割模式;2)利用加权组合方法构建对象变化向量的模更易确定最佳检测阈值,且最后的总体精度要高于传统OCVA法;3)结合面向对象分类的OCVA法能有效减少面向对象分类后变化检测法和单一OCVA法的伪变化,检测精度达到92.5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丹丹  杨晓梅  苏奋振  孙晓宇  薛振山  
海湾作为海岸带的重要区域,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正因如此,海湾承受了人类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活动。海湾开发利用程度的研究对海湾资源的保护及后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海湾空间结构和海陆相互作用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了顾及海湾脆弱性的PVS(压力-脆弱性-状态)概念框架来构建海湾开发强度的指标体系,对整个海湾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其过程如下:首先,对压力、脆弱性、状态3个系统层次的近岸陆域、潮间带滩涂和近岸海域的指标要素进行粗选;再利用遥感影像、实测、统计和文献资料等多源数据,通过经验模型或数学模型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半定量化处理;然后利用特尔斐法对指标进行进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希宋  张长涛  
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产品开发人才的构成,分析不同人才的知识对于竞争优势的作用以及不同人才的知识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做到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产品开发人才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发挥人才知识在竞争优势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产品开发人才知识的构成对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为企业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庆湖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探讨期刊开发利用工作的评价问题.所提出的数学模型能够从读者与图书馆两方面综合评价,并通过具体示例说明方法的全部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