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6)
- 2023(9181)
- 2022(7421)
- 2021(7068)
- 2020(5986)
- 2019(13544)
- 2018(13061)
- 2017(23511)
- 2016(13075)
- 2015(15155)
- 2014(15076)
- 2013(14752)
- 2012(13609)
- 2011(12101)
- 2010(12212)
- 2009(11727)
- 2008(12031)
- 2007(10670)
- 2006(9378)
- 2005(8548)
- 学科
- 济(47626)
- 经济(47548)
- 管理(46880)
- 业(39000)
- 企(33512)
- 企业(33512)
- 财(29247)
- 中国(18452)
- 方法(17326)
- 制(16739)
- 农(14912)
- 数学(14506)
- 务(14381)
- 财务(14347)
- 数学方法(14338)
- 财务管理(14292)
- 财政(13680)
- 企业财务(13620)
- 业经(12537)
- 体(11399)
- 地方(11239)
- 政(10902)
- 银(10025)
- 银行(10015)
- 体制(9706)
- 行(9411)
- 学(9219)
- 融(9215)
- 金融(9213)
- 农业(9212)
- 机构
- 大学(175728)
- 学院(173950)
- 济(73269)
- 经济(71666)
- 管理(63610)
- 研究(62700)
- 理学(52996)
- 理学院(52341)
- 管理学(51580)
- 管理学院(51202)
- 中国(50244)
- 财(47143)
- 京(37908)
- 科学(34573)
- 财经(31875)
- 所(30801)
- 中心(29112)
- 经(28869)
- 江(28659)
- 研究所(26769)
- 农(25050)
- 北京(24201)
- 财经大学(23312)
- 院(23280)
- 经济学(23130)
- 范(22883)
- 师范(22682)
- 州(21821)
- 业大(21689)
- 省(20716)
- 基金
- 项目(109691)
- 科学(86665)
- 研究(84957)
- 基金(79271)
- 家(67863)
- 国家(67260)
- 科学基金(57825)
- 社会(54906)
- 社会科(51925)
- 社会科学(51915)
- 省(42081)
- 基金项目(41260)
- 教育(39851)
- 划(35337)
- 自然(34628)
- 编号(34458)
- 自然科(33776)
- 自然科学(33769)
- 自然科学基金(33160)
- 资助(31444)
- 成果(30300)
- 制(26883)
- 部(25481)
- 重点(25479)
- 课题(25152)
- 发(23156)
- 国家社会(23065)
- 性(22940)
- 创(22884)
- 教育部(22464)
共检索到299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9年是一个关键年份,一方面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另一方面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在此背景下,2019年的预算报告一经发布,就受到社会各方面极大的关注。2019年是"大减税"之年,力度远超社会预期
关键词:
预算报告 现代财政制度 房地产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力平
其一,"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总体要求。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主要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个方面构成。"全面",就是预算编制要科学完整,"规范",就是预算执行要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则必须坚持"公开透明"原则。这三者的实施及三者间的衔接与制衡构成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其二,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的重大改进。《决定》指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预算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这里主要有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玉德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现代化。"四个全面"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现阶段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治国理政的总体架构。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和领会"四个全面"理论精髓和内涵,以"四个全面"引领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是将国家治理最前沿的理论成果贯彻落实到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伟大实践,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广君
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财政成为基础和重要支柱。而新《预算法》的修订和实施,则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石。本文结合辽宁依法理财改革实践及成效,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贯彻新《预算法》为契机全面推进辽宁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广君
在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大战略、大思路中,财政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现代财政制度,也成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作为推进这一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新预算法的正式实施,不仅是财政经济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而且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新预算法: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基石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顾名思义,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广君
新《预算法》发布后,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相继出台。这些重大举措彰显出中央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决心和战略构想。在可预见的未来,政府预算的法定性、完整性、规范性、透明性、科学性、绩效性和问责性等必将稳步提升,并成为财政的一种"新常态"。以此为契机,辽宁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财政模式决定财政制度,1949年以来我国财政模式历经五次转型,与之相应产生了五种财政制度。在对70年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笔者从目的、作用时间、建设标准、历史来源四个维度对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做出了界定,并对生产建设型财政制度、分灶吃饭型财政制度、公共财政制度与现代财政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了财政制度要与资源配置方式相适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客观规律,以客观规律及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匹配的财政制度特征为建设方向,提出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总体架构,并从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改革、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先德
预算,简单地讲就是对收支进行预计、测度。微观上有家庭预算、企业预算,宏观上有政府预算、国家预算,也就是国家的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有别于家庭和企业的预算,因为国家预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收支计划,还体现了一些政策,与一个国家政府职能活动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预算反映国家的政策和意图,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预算的政策制度、收支活动、资金安排等统称为预算信息。按照国际惯例,预算信息分为可以公开的信息和不能公开的信息。预算公开是指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杨志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就开始财政制度的现代化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制度的统一和正常运行,支持了新生政权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在计划经济时代,财政制度因应时代需要,作了相应的调整。财政平衡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着重要意义,财政平衡与信贷平衡、物资平衡所构成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是宏观经济稳定目标的体现。计划经济探索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促成了改革开放大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中国财政最初主要是放权让利,形成了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基本相适应的财政制度。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之后,财政制度改革进入快轨道,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对财政制度作相应改革,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财政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从此,中国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对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作了积极探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旭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是对十八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保障。《决定》凝聚全党智慧,立足国情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内容全面系统,目标高瞻远瞩,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体系。今天,我们在此举行中国财政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在京)常务理事会议,主题是学习十八届四中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建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各级财政部门党组织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骁 李雪
本文探讨了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法治财政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核心;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财政法治建设中,完善财政法律制度是根本,推进财政收支法定是主要内容,加强财政公开透明是工作保障,法治文化建设则是基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连起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这项改革与实现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休戚相关,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报告基石"。当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制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收付实现制基础下的政府会计制度,无法准确记录政府资产负债信息。在收付制下,政府"隐性债务"成为政府财务报表"背后的幽灵",这种"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微
2006年,在中国发展基金会的推荐和指导下,江苏无锡、黑龙江哈尔滨以及上海等地陆续开展的"参与式预算",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项以"民主理财、阳光理财"为核心理念的新事物,成为公共财政建设中令人鼓舞的新亮点。所谓"参与式预算",是指政府将几个拟实施的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方案和预算草案向公众公布,由群众代表充分表达意向,投票决定政府资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发展蓝图和制度框架为基础,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现代化强国的内在逻辑去理解作为改革和制度发展目标的现代财政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两大支柱"。中国的现代财政制度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发展目标,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汲取之源,支撑新时代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成为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三支柱"。以现代财政制度来支撑和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治理模式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正义,推进财政收入侧的法治化和支出侧的民主化。以税制和预算制度现代化来推进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科学化,建立以国家信用为核心的现代宏观调控体系等关键制度,通过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公共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