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1)
2023(6440)
2022(5391)
2021(4867)
2020(4045)
2019(8823)
2018(8521)
2017(16337)
2016(8951)
2015(9719)
2014(9290)
2013(8978)
2012(8296)
2011(7488)
2010(7678)
2009(6850)
2008(6791)
2007(5978)
2006(5285)
2005(4819)
作者
(24709)
(20447)
(20293)
(19517)
(13128)
(9747)
(9242)
(7965)
(7947)
(7215)
(7008)
(7005)
(6568)
(6430)
(6422)
(6419)
(6005)
(6003)
(5881)
(5826)
(5050)
(4983)
(4972)
(4787)
(4603)
(4570)
(4489)
(4221)
(4118)
(4060)
学科
(36924)
经济(36881)
管理(25565)
(19457)
(15791)
企业(15791)
中国(13811)
方法(12894)
数学(11091)
数学方法(10986)
地方(10925)
(10427)
(8488)
(7803)
(7541)
(7270)
业经(7249)
国家(6944)
环境(6645)
城市(6577)
(5678)
贸易(5673)
(5585)
财政(5559)
(5535)
(5489)
(5423)
农业(5400)
工作(5315)
地方经济(5251)
机构
大学(120894)
学院(119242)
(50109)
经济(48904)
研究(47010)
管理(45475)
理学(38999)
理学院(38465)
管理学(37903)
管理学院(37642)
中国(34556)
科学(27928)
(26391)
(24852)
(23202)
中心(21092)
研究所(20953)
财经(18948)
(18066)
(17875)
(17787)
(17402)
(16901)
师范(16770)
北京(16465)
业大(16006)
经济学(15756)
经济学院(14158)
财经大学(14153)
(14103)
基金
项目(84542)
科学(68373)
基金(63824)
研究(60615)
(56553)
国家(56179)
科学基金(48433)
社会(40976)
社会科(38960)
社会科学(38950)
基金项目(34159)
(31335)
自然(30940)
自然科(30253)
自然科学(30249)
自然科学基金(29698)
(27829)
教育(26808)
资助(24190)
编号(22659)
重点(19943)
(19073)
(19022)
成果(18710)
国家社会(17924)
(17515)
创新(16611)
课题(16367)
教育部(16347)
(16106)
期刊
(55949)
经济(55949)
研究(39288)
中国(24695)
(18725)
科学(18302)
学报(18273)
管理(17271)
(15748)
大学(14200)
学学(13395)
教育(11139)
农业(10523)
(9777)
金融(9777)
经济研究(9312)
财经(9250)
问题(9031)
技术(8404)
(8084)
业经(7430)
城市(7140)
(6692)
资源(6645)
现代(6387)
(6352)
(5882)
国际(5777)
科技(5629)
世界(5552)
共检索到184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锁利铭  
城市群发展与府际协作,是近几年我国城镇化战略与政府治理能力实践与理论中不断被提及的概念。过去,我们对城市群的理解与经济区域相类似,强调它在产业聚集上的功能,具有地理相邻、交通便利等特点。但是,当前我国城市群已经成为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延伸,超出了原有区域经济的框架。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群府际协作治理的发展态势如何,有何典型特征,以及未来如何完善与转型,值得深入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麻玉琦   张蔚文  
高效的府际合作,是克服区域治理制度瓶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基于合作新闻数据构建2009~2021年间长三角府际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归纳该网络的基本结构属性和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府际合作网络持续发育、趋向成熟,城市群与都市圈之间形成若干嵌套式合作格局,合作网络呈现多中心、扁平化发展;地理邻近、国家战略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诉求共同形塑了城市的合作对象选择,推进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未来亟待抓住国家战略契机,在空间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落实常态化、制度化的府际合作,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诉求与区域整体利益间的互容,助力高质量、协同、可持续的区域治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媚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立峰  
未来我国投资率将趋于下降,投资增长可能频繁出现低于经济增长的情况。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可以将此看作是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提高。已经持续近20年的重化工业高速增长周期在"十三五"末期进入尾声,投资将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更加重视形成新供给、增添新动能。在基础设施总量满足和政府财力约束的大背景下,未来基础设施将进入补短板优结构阶段。作为承载未来经济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投资的新引擎。为消费而投资,就是要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改善生产结构,配合生产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我国政府投资规模扩张迅速,已经出现显著的债务瓶颈约束。外资看重完备供应链和广大市场,很难离开中国,甚至还在不断涌入。房地产投资难以再现昔日繁荣,转型发展将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志远  张雅惠  张小红  
京津冀城市群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束缚,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破解京津冀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文章基于2004—2019年京津冀城市群工业数据,采用改进后的RSBM-ML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测算了京津冀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使用Kernel密度估计、传统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和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京津冀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差异逐渐加大,出现右拖尾的特征,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差异增加,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明显高于技术效率;空间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邻域对于本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拉动作用,而低水平邻域会阻碍本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薇薇  王昊  朱晓东  
文章深入探讨和分析面向开放内容协作生产的虚拟社群信任关系及其模型构建。在现有网络信任相关概念研究基础上,给出普遍适用于网络应用情境的定义,并归纳出二元关系、可度量性等网络信任属性。通过分析认为协作社群的信任关系应当建立在基于间接反馈的信任模型上。同时,基于间接反馈的计算模型以及统一信任研究框架,研究了反馈、推荐、声誉与信任间的关系及其度量方法,并探究信任关系来源以及主体信任策略对信任关系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喆  唐婍婧  
首都经济圈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突出、灰霾污染严重的区域,其直接成因是重化工业负外部性的溢出,间接成因是区域治理能力不足,缺乏联动协同机制。跨域治理是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跨域治理经验给我国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治理首都经济圈大气污染,应坚持联防联治,协同合作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出台专项法规,构筑制度保障;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佳  李勇辉  
产业协作是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等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协作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当前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低碳经济角度提出了深化产业协作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汤放华  陈立立  曾志伟  易纯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孟丽莎  沈中华  
面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对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目标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九个省辖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比较与分析,得到了各城市的循环经济相对发展状况与水平,目的是提供循环经济的评价思路与方法,同时为中原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凯  朱梦雅  李迎成  
新时代对城市生产空间的供给提出了变革要求。研究从城市生产空间传统“大板块”尺度、“集中化”布局的理论认知和当前发展实践出发,拟定生产空间分析的“形”与“态”演绎框架,梳理出城市生产空间呈现出传统大板块生产空间中小尺度化和新兴生产空间点状式同步发展、扩散状态和集聚状态双向强化的两大趋势,结合企业生产活动组织方式进化和城市发展人本要义下的从业人员就业—居住—服务需求协调要求,凝练城市生产空间广域扩散且散中有聚复合发展这一基本情况背后“散—聚”逻辑,并据此提出新时代城市生产空间科学供给的三个“转变”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殷存毅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的产业合作决策理论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有关各方相互交流与合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对于这一问题是否有必要加以讨论,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曰,产业分工是依据比较利益规律的一种自然现象,人为的干预或过多地讨论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必要。我们认为这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轲  
通过分析174个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案例,发现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实现"党建引领"、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积极性增强合作、充分关注社区居民需求提升服务、充分重视内涵建设加强文化规范等方面。社区治理创新是社区赋权、社会主体强烈的参与愿望及信息技术的支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认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将呈现三种发展趋势:合作共治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智慧社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琦  熊曦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与方向。本文分析2001-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指数演化趋势后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自2001年以来经历集中化和均衡化阶段性调整,但总体呈现均衡化演变趋势。为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步伐,应注重各城市职能定位的分工协调、优势互补以及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尽可能消除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智超   马天天   邵亚奎   孙林豪   李永华   张晓媛   张丽荣   张贵   范文义   冯仲科  
森林观测信息的生产是支持智慧林业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作为系列综述的上篇,本文以森林观测仪器技术体系的构建历史、现状和未来为切入点,以基础性公共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支撑,深入分析了森林观测仪器与森林观测需求的耦合程度,发现传统森林观测仪器体系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上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林业调查的需要,观测仪器存在孤立性高、难以集成、操作繁琐、效率低等问题。这是因为,当前针对森林观测研究偏重对成熟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观测仪器的研发偏重算法补偿和集成第三方元件,轻物理结构设计等因素造成的。面对基本测量原理鲜有更新、森林观测标准制定滞后于新型技术发展等问题,本文从对观测仪器现在和未来的联合模式进行阐述,从逻辑架构到物理技术层面上分析了森林观测仪器联合模式可能在未来出现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最后,基于当前基础性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可能出现的几种新形态的森林观测仪器进行了推测,并以此展望了在近未来可能在中国实现的一种智能森林观测体系的雏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