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5)
- 2023(14821)
- 2022(12944)
- 2021(12103)
- 2020(10275)
- 2019(23469)
- 2018(23127)
- 2017(44194)
- 2016(24404)
- 2015(26871)
- 2014(26597)
- 2013(26431)
- 2012(24098)
- 2011(21781)
- 2010(21268)
- 2009(19293)
- 2008(18811)
- 2007(16309)
- 2006(14008)
- 2005(12092)
- 学科
- 济(92557)
- 经济(92457)
- 管理(67675)
- 业(66140)
- 企(54686)
- 企业(54686)
- 方法(45595)
- 数学(39662)
- 数学方法(39204)
- 农(24897)
- 中国(24301)
- 财(23898)
- 学(23213)
- 业经(20468)
- 地方(18458)
- 贸(17366)
- 贸易(17357)
- 农业(17158)
- 技术(16900)
- 易(16870)
- 制(15711)
- 和(15554)
- 务(15404)
- 理论(15347)
- 财务(15339)
- 财务管理(15311)
- 环境(14863)
- 企业财务(14541)
- 银(13749)
- 银行(13677)
- 机构
- 大学(343050)
- 学院(339234)
- 管理(134426)
- 济(129397)
- 经济(126613)
- 理学(117824)
- 理学院(116455)
- 研究(116393)
- 管理学(114243)
- 管理学院(113653)
- 中国(83347)
- 科学(78590)
- 京(73133)
- 农(66154)
- 所(60018)
- 业大(59246)
- 财(56859)
- 研究所(55713)
- 农业(52561)
- 中心(52094)
- 江(47988)
- 财经(46447)
- 北京(45590)
- 范(44067)
- 师范(43481)
- 经(42478)
- 院(42353)
- 州(38982)
- 经济学(38037)
- 技术(36834)
- 基金
- 项目(245273)
- 科学(190668)
- 基金(177054)
- 研究(170204)
- 家(158531)
- 国家(157269)
- 科学基金(132940)
- 社会(105738)
- 社会科(100278)
- 社会科学(100249)
- 省(96873)
- 基金项目(94981)
- 自然(90134)
- 自然科(88042)
- 自然科学(88011)
- 自然科学基金(86408)
- 划(82566)
- 教育(77135)
- 资助(72691)
- 编号(67348)
- 重点(55225)
- 成果(53154)
- 部(52776)
- 发(51686)
- 创(51245)
- 计划(48285)
- 科研(47998)
- 创新(47860)
- 课题(46445)
- 大学(44317)
- 期刊
- 济(132330)
- 经济(132330)
- 研究(92958)
- 学报(66366)
- 中国(62287)
- 农(58144)
- 科学(56877)
- 大学(48349)
- 管理(46352)
- 学学(45385)
- 财(42165)
- 农业(40304)
- 教育(34673)
- 技术(27360)
- 融(24660)
- 金融(24660)
- 业经(22279)
- 财经(21700)
- 经济研究(21541)
- 业(21433)
- 科技(20439)
- 图书(19570)
- 经(18472)
- 版(17896)
- 业大(17817)
- 问题(17502)
- 技术经济(16384)
- 资源(15870)
- 理论(15724)
- 林业(14692)
共检索到477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曹艺 王曰芬 丁洁
源于对同一主体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认识,新型的下载频次指标与当前主流的被引频次指标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用户认知水平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以及引用和下载的不同决策模式及其在文献利用行为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两者的差异。基于CNKI期刊库,从论文、期刊和机构三个层次考察两种指标的分布状态,分析两者之关联乃至引用与下载的行为特点,研究下载频次所呈现的特征并与被引频次比较,以考察其作为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关键词: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相关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丽婷 匡登辉
[目的/意义]探讨引用和使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乃至行为特点,以考察使用作为评价指标的可用性和合理性。[方法/过程]收集WoS平台中两领域论文的使用和引用数据,比较使用量与被引量内在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以检验使用指标的可用性,探讨使用量与被引量的相关性以检验使用指标的合理性。[结果/结论]被引量和使用量在绝对值和累计值分布上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使用量累计次数符合布拉德福定律分布规律;使用和引用具有一定程度的统计正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论文的出版时间紧密相关。引用和使用均可作为文献价值的表征而被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局限]WoS平台的使用数据(Usage)含义上具有笼统性,其与WoS引文数据比较可伪性较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明坤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下,补充计量指标成为影响力评价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学术论文进入流通领域开始其影响力分析,随着学术论文进入交流传播过程,其次生影响力随之产生。分析学术论文次生影响力能更好了解学术论文在交流传播过程中对其他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产生的作用。[方法/过程]文章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学术论文社交媒体指标与引文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指标与引文指标呈弱相关,表明社交媒体指标与引文指标测度学术论文的次生影响力不尽相同,二者不具替代性。最后,在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次生影响力系数,以期在学术论文贡献度进行其次生影响力测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菲菲 弋新月 贾晨冉 刘家妤
[目的/意义]随着Web 2.0环境下社交网络的普及,科技文献学术影响力的动态综合评价越发复杂且重要。[方法/过程]文章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获得时间权重,并运用熵权法计算不同时间窗口下的指标权重,同时将传统计量指标及Altmetrics指标数据进行融合,构建双重赋权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结果/结论]以2005—2017年“PLoS Genetics”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科技文献自发表后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时序影响力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Altmetrics环境下的文献学术影响力先增后降,符合传统文献计量老化规律。从长远来看,被引频次是文献学术影响力的主要决定性指标,PDF下载量与HTML浏览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线网络指标对学术影响力的贡献度,应从正式的学术交流与社会网络关注两方面协调提升文献的综合影响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沈小玲 徐勇 严卫中
基于引文评价与同行评审方法相结合进行论文评价的思路,利用F1000数据库随机获取同行评审指标论文131篇,利用WoS、JCR、ESI及ImpactStory检索工具获取每篇论文的常用网络计量指标,探讨与同行评价相关联的网络计量指标,并将其替代同行评价纳入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评价能弥补单一类型指标评价的缺陷,实际的计量评价中采用相对指标和标准化处理,可以消除不同学科领域的影响因素和期刊数量的差异性,使评价具有跨学科、跨时间的可比性,通过对指标间相关性和相似性分析,可简化、替代或扩展指标。通过调整指标权重,突出同行评审在评价模型中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王凯 孙济庆 李楠
学术文献中包含的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往往无法在摘要中体现出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加权的核心知识挖掘方法,旨在以句为知识处理粒度,抽取正文中的核心句子作为独立的知识单元。该方法通过量化句子间的关联,将正文表示成一个以句子为节点,句子间关联为边的文本关系网络,提出基于章节的位置加权算法,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出文本中核心知识单元部分的句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文章核心章节中重要句子的抽取,达到初步预期效果。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孙建军 裴雷 蒋婷
海量的学术文献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带来了困难。语义标注是实现学术文献的快速阅读和知识的快速获取的基础,因此,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面向学科领域的学术文献语义标注框架,以规范和丰富学术文献的标注体系。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学术文献标注本体的构建,二是学科领域本体的构建,三是标注本体与领域本体的关联实例。本文从学术文献内容定位、概念关联、方法流程标注及引文标注几个方面给出了标注的实例。
关键词:
语义标注 学术文献 本体构建 标注本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秀霞 宋凯
[目的 /意义]学术文献影响力评价指标不断推陈出新,但尚缺乏在研究主题层面对文献影响力的评价,为发现不同研究主题内具有高影响力和引用价值的文献,本研究给出一种基于研究主题的文献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 /过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1年-2015年间情报学领域500篇高被引文献为样本,利用LDA模型对样本文献进行主题建模,将主题对文献的支持度与文献被引频次相结合,计算特定主题文献的被引频次(specific topic cited frequency,简称STCF),并根据每篇文献在相应主题内的STCF值对文献进行影响力排序。[结果/结论]结果表明,STCF值能反映文献的主题内容、细粒度体现文献的学术地位、呈现文献研究主题的多元性,能够有效弥补被引频次、Altmetrics指标的不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耿树青 杨建林
[目的/意义]根据论文的被引次数来判断其学术影响力的高低,是目前最普遍的论文评价方法,但是被引次数指标忽视了引用内容的差异性,本研究试图加入引用情感这一因素,在被引次数评价指标基础上做出改进。[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被引次数—引用情感"CS指标的引用情感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引用情感权重并给出CS指标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和现实效果。[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CS指标综合考虑了被引次数和引用情感两种因素,与单纯的被引次数指标相比,对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更加全面,区分能力更强,未来可能成为一种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马瑞敏 张慧 杨雨华
在阐释作者加权引用内涵与类型基础上,从非迭代加权引用和迭代加权引用两个视角构建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模型。以国际信息计量学领域学者为评价对象,比较和检验了这两种模型之间以及与其他普遍流行的指标模型——被引次数、h指数、传统加权PageRank、加权PageRank_D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果表明非迭代加权引用模型与迭代加权引用模型之间有很显著的较强相关性,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迭代加权引用模型的检验效果最好,非迭代加权引用模型的检验效果居中,但AUC检验值也达到了0.9以上,检验效果亦优良。非迭代加权引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杨波 赵佳骏 殷作霖 陈睿莹 王小妍 黄水清
对学术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科研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基于网络计量学的机构影响力评价成为学术机构评价研究中有别于传统文献计量方法的另外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的分析策略对网络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的影响,文章以我国342所大学作为研究样本,对比分析不同Web数据采集策略下,利用不同评价指标对机构的网络影响力进行评价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机构入链所属的大学域名的数量指标RD_EDU以及学院层面的链接指标Linknet与多个大学排名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接近0.8,并且高于以Webometrics
关键词:
机构评价 网络影响力 链接分析 大学排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柳 陈贡
[目的/意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数字化的出版方式、网络化的科研交流呼唤新的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探讨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Altmetrics指标内部之间的相关性,有益于更好地探索数字环境下如何更加客观、有效地开展科研机构影响力评价。[方法/过程]以Plum Analytics为数据源,基于样本机构2012-2015年间的引用数据与Altmetrics数据,开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多元化的Altmetrics指标可反映多维化的机构影响力信息,故应当引入Altmetrics指标以全面审视机构影响力;指标数据源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指标所反映的信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妍 郭舒 张建勇
[目的 /意义]随着Web 2.0环境下社交网络的普及与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学者影响力表现为两个方面: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目前反映学者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已达20多种,故需要遴选合理的评价指标,避免强相关性的指标,最终构建客观、公正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过程]收集Plum X/Pitt工具中提供的指标和数据,采用Spearman方法尝试探究学者学术影响力指标(被引频次)与替代计量学中社会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项社会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要综合评价学者的影响力,应当引入社会影响力指标;从数据关联性角度,一些学者影响力的评价指标需要进行调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堃 赵昕航 林原 林鸿飞
[目的/意义]在回归论文本身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定性定量两种方法以构建科学、全面且智能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方法/过程]文章以论文画像为载体,基于论文自身信息、以同行评议为代表的定性评价信息与以引用和Altmetrics为典型的定量评价信息对学术论文评价信息进行全面的刻画。通过为每篇论文构建画像,并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对不同类型论文画像进行学习,构建学术论文质量自动分类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应用论文画像使学术评价回归论文本身,同时辅之以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属性特征,可以完善论文评价机制并达到论文质量可视化的目的。学术论文质量分类模型也提升了论文评价的智能性和时效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蓉英 魏明坤 杨慧云
[目的/意义]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备受学术领域的高度重视,选择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成为每位学者关注的焦点。[方法/过程]采用p指数以CNKI为数据源,检索范围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统计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99位学者。计算目标数据的p指数及其相关指标值,主要包括学者的h指数、发文数量、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实证分析了p指数在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p指数与h指数相似,具有累计性,不仅方便测量学者的累计绩效,还能测度学者的影响力峰值。p指数与学者的总被引量、篇均被引量、h指数之间存在着
关键词:
p指数 h指数 学术影响力 评价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