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3)
- 2023(14339)
- 2022(12719)
- 2021(11943)
- 2020(10349)
- 2019(23989)
- 2018(24237)
- 2017(46975)
- 2016(25912)
- 2015(29657)
- 2014(30039)
- 2013(29779)
- 2012(27563)
- 2011(24729)
- 2010(24877)
- 2009(22743)
- 2008(22596)
- 2007(20317)
- 2006(17423)
- 2005(15176)
- 学科
- 济(104465)
- 经济(104355)
- 管理(75305)
- 业(72466)
- 企(60073)
- 企业(60073)
- 方法(53149)
- 数学(46402)
- 数学方法(45803)
- 农(27904)
- 财(26176)
- 中国(25735)
- 学(24154)
- 业经(21783)
- 地方(20532)
- 技术(19775)
- 贸(19162)
- 贸易(19155)
- 农业(18685)
- 易(18578)
- 理论(17937)
- 制(17623)
- 和(16872)
- 务(16717)
- 财务(16633)
- 财务管理(16586)
- 环境(15891)
- 企业财务(15626)
- 银(14705)
- 银行(14646)
- 机构
- 大学(373885)
- 学院(372453)
- 管理(148184)
- 济(144348)
- 经济(140996)
- 理学(128629)
- 理学院(127198)
- 管理学(124771)
- 管理学院(124108)
- 研究(121595)
- 中国(89128)
- 京(79781)
- 科学(79201)
- 财(64339)
- 农(63968)
- 所(62401)
- 业大(59522)
- 研究所(57215)
- 中心(55932)
- 江(54450)
- 财经(52047)
- 农业(50546)
- 北京(50342)
- 范(49095)
- 师范(48634)
- 经(47107)
- 州(44340)
- 院(43808)
- 经济学(42515)
- 技术(42000)
- 基金
- 项目(255314)
- 科学(198606)
- 研究(184486)
- 基金(182650)
- 家(159347)
- 国家(158038)
- 科学基金(134765)
- 社会(112623)
- 社会科(106641)
- 社会科学(106606)
- 省(101529)
- 基金项目(97548)
- 自然(89446)
- 自然科(87310)
- 自然科学(87287)
- 教育(85701)
- 自然科学基金(85683)
- 划(85165)
- 编号(76618)
- 资助(76299)
- 成果(61946)
- 重点(57056)
- 部(55870)
- 发(53806)
- 创(52819)
- 课题(52595)
- 创新(49298)
- 科研(49296)
- 教育部(47305)
- 大学(47301)
- 期刊
- 济(153315)
- 经济(153315)
- 研究(103947)
- 中国(68419)
- 学报(62095)
- 农(57092)
- 科学(55800)
- 管理(51675)
- 财(49345)
- 大学(45986)
- 学学(43179)
- 教育(42512)
- 农业(39622)
- 技术(35686)
- 融(27350)
- 金融(27350)
- 业经(25625)
- 财经(24296)
- 经济研究(24052)
- 图书(20997)
- 业(20992)
- 经(20599)
- 问题(20339)
- 技术经济(20210)
- 科技(19194)
- 理论(18322)
- 统计(18137)
- 版(18060)
- 实践(16995)
- 践(16995)
共检索到532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春江 李姝影 刘自强 方曙
[目的/意义] 开展专利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研究,旨在实现技术功效词的精准、多维度、自动化识别,形成通用的多维技术功效分析方法与工具,以提升一线科研人员和情报分析人员利用专利文献的效率。[方法/过程] 提出面向多维技术功效分析的专利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基于BERT-BiGRU-CRF抽取技术功能和技术效果的三元组(Subject-Action-Object,SAO);通过社区发现提取重要节点信息,按照技术维度分类架构设计清洗关联规则,自动优化技术词和功效词,并以网络形式揭示技术功效的潜在关联和生成技术功效矩阵,以便后续开展风险识别和技术解读等具体情报分析工作;利用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领域专利真实数据集对本方法开展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面向多维技术功效分析的专利技术功效矩阵构建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巍洁 穆晓敏 王琰 杜婉盈 王伟
[目的/意义]对已有的技术功效矩阵进行优化,弥补专利分析的不足,全面科学地分析产业技术主题的分布及应用情况。[方法/过程]根据专利发明创新的特征和技术术语的特征,从构成要素、技术工艺和功能效果三个角度确定产业专利技术的评估维度,将构成要素引入传统的技术功效矩阵中,构建多维专利技术功效分析模型,并选以吉林省人参产业为应用对象进行研究。[结果/结论]吉林省人参产业技术主题的热点研究方向为利用粉碎与干燥等方法,将叶、根、人参总皂苷与人参多糖应用于抗肿瘤与保健等领域。通过优化的模型,解决了技术功效矩阵在医药领域内专利分析的不足,从而验证该模型可全面地分析产业当前技术主题的研究热点与空白,为决策者制定产业发展策略提供支持,促进产业发展。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段庆锋 蒋保建
SAO三元结构具有易于理解和表达的语义关系,将其作为挖掘分析的基本单元,深度分析专利文本蕴含的技术语义有助于揭示技术功效关系。从SAO结构的定义及特征出发,提出了基于SAO结构的专利技术功效图构建的思路、流程及方法,采用基于SAO结构的共现关系构建技术功效矩阵,探讨了基于SAO结构的技术主题、功效主题分析方法。通过石墨烯传感器领域为例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专利 技术功效图 SAO结构 主题聚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兆锋 贺德方
[目的/意义]分析技术功效图智能构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研究建议,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方法/过程]在梳理技术功效图基本概念和应用基础上,分析智能构建模式和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综合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结论]技术功效图智能构建目前水平是以人工辅助下的半自动化构建;技术功效分类精度不高;可视化功能简单。需要通过综合运用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高抽取分类精度;加强信息可视化交互功能和跨语言技术功效图构建研究;探索跨领域技术借鉴与转移应用方案。
关键词:
技术功效图 专利分析 知识发现 研究进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东升 张京先 胡等金
[目的/意义]针对技术功效图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SAO结构和词向量的专利技术功效图构建方法。[方法/过程]利用Python程序获取专利摘要中的SAO结构,从中识别技术词和功效词;结合领域词典与专利领域语料库,运用Word2Vec和WordNet计算词语间的语义相似度;利用基于网络关系的主题聚类算法实现主题的自动标引;采用基于SAO结构的共现关系构建技术功效矩阵。[结果/结论]实现了基于SAO结构和词向量的技术功效图自动构建,该构建方法提高了构建技术功效主题的合理性和专利分类标注的准确性,为技术功效图的自动化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红 伊惠芳 马永新 李昌
[目的/意义]改善现有LDA专利技术主题分析存在的辨识度低、可解释性弱和界限划分模糊问题,对于把握技术热点、追踪技术前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将国际分类号IPC引入LDA专利主题分析中,将其作为技术词的语境,以二元组的WI(Word IPC)结构进行训练,构建WI-LDA模型,实现对专利文献主题的识别和分析。[结果/结论]通过中国石墨烯领域的实证研究及与传统LDA模型的对比研究证明,WI-LDA模型泛化能力较强,在专利技术主题分析上能有效降低主题的辨识难度,增加主题的可解释性,使文本主题划分更加清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华 张端阳 唐蘅
在综述和对比目前主要的专利技术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专家维基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及实际发展情况,研究了专家维基在专利技术转移中的应用,包括其可行性分析、建设模式及过程机制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婷 吕学强 李卓 徐丽萍
文章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抽取技术主题和规范化主题,为技术主题分析提供基础工作。根据技术主题在专利标题中的分布特点和技术主题分析时主题词的统计长度特征,提出一种主题度计算方法,将主题度较大的词作为主题词;通过计算相似度获得主题词的同义词对,借助统计特征对主题词规范化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主题词抽取方法是有效的,实验准确率为95.5%,召回率为95.5%;同时文章提出的主题规范化方法具有较大的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浩 张云秋
针对技术功效矩阵分析的不足开展研究,构建新的技术功效分析模型。将技术功效矩阵与技术路线图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将时间维度引入技术功效分析中,构建三维技术功效分析模型。利用中药饮片炮制领域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与传统的技术功效矩阵分析结果相比,本文构建的三维技术功效分析模型分析角度更多,分析结果更科学、全面。模型内容是以专利数量呈现的,未来将研究更加丰富的变现形式,更准确地反映技术领域的研发情况。本文提出的三维技术功效分析模型与传统的技术功效矩阵分析相比,分析结果更科学,分析角度更全面,可以更好地支持技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峰 冷伏海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在揭示专利技术信息方面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形态分析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系统分析方法,专利技术形态分析方法可以综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为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提供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专利技术形态分析的核心方法与研究进展进行系统介绍,并对该方法目前有待研究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以及未来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专利信息 形态分析 文本挖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鹏 闫煜析 冯立杰 王金凤
[目的/意义]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引导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开展了用户需求导向下基于三级技术功效矩阵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研究。[方法/过程]首先,针对目标产品领域进行用户评论数据与专利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其次,利用LDA主题模型对评论数据进行主题聚类以挖掘重点用户需求;再次,运用Stanford Parser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专利数据中提取SAO结构,从中识别技术词与功效词并分别进行主题聚类,以构建技术功效视角下的三级语义知识库;最后,以重点用户需求导航,并以三级语义知识库为数据源,构建三级技术功效矩阵,识别具有较高创新价值的产品创新机会。[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构建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能够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海云 岳増慧 雷炳旭 方曙
认为利用专利技术功效主题词与专利引文进行共现分析可直观识别核心专利簇的技术功效特征。与专利引文共现分析相比,专利技术功效主题词与专利引文的交叉共现增加了主题标识,使得基于相同标引主题词的被引专利有相似的技术主题和功效特征。同时,不同的技术功效主题词通过专利引文交叉共现,可以识别不同技术主题的关联度以及技术主题对应的功效特征。最后,选择医用显微内窥镜领域相关专利做实证分析,通过技术功效主题词-专利引文、技术主题词-专利引文以及专利引文共现分析,论证专利技术功效主题词与专利引文共现方法在核心专利挖掘方面的特征、优越性及不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鑫 武兰芬
3D打印在中国面临大规模产业化的起点,作为一项新兴的融合型技术,其产业化路径具有区别于传统技术的特异性。从专利情报和技术融合视角探究其产业化模式和路径选择,提炼技术融合对技术产业化的影响机理,依托迈克尔波特对零散型产业的界定,提出"3D打印+"产业化模式选择,探究其与制造业、互联网融合趋势及前景。应用产业技术融合测量方法,实证揭示中国3D打印专利在技术结构上的不均衡性和技术融合上的多样性,为中国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专利技术 技术融合 产业化路径 3D打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爽 黄鲁成
专利信息反映了最新的技术发展情况与技术的具体细节,如何利用专利信息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潜在的商业化潜力,是目前企业技术战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探讨了专利分析方法在企业专利战略制定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技术战略 专利分析 专利投资组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胡正银 刘春江 隗玲 杨宁 徐源 许海云 文奕
[目的 /意义]针对面向TRIZ的专利技术深度、精准挖掘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一套领域专利技术挖掘系统。[方法 /过程]首先,归纳面向TRIZ的专利技术挖掘的具体需求,分析现有工具的不足。其次,提出领域专利技术挖掘系统的体系结构,总结其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最后,开发一套面向TRIZ的领域专利技术挖掘原型系统,并进行大口径光学元件(LAOE)领域专利技术挖掘实践。[结果 /结论]该系统基于SAO(subject-action-object)三元组与简单知识对象,集成文本挖掘技术构建细粒度、多维度的领域技术索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