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2)
- 2023(10537)
- 2022(7851)
- 2021(6857)
- 2020(4996)
- 2019(10669)
- 2018(10064)
- 2017(18972)
- 2016(10243)
- 2015(10780)
- 2014(10602)
- 2013(10201)
- 2012(9488)
- 2011(8775)
- 2010(8747)
- 2009(7926)
- 2008(7775)
- 2007(7118)
- 2006(6244)
- 2005(5213)
- 学科
- 济(44160)
- 经济(44118)
- 业(30876)
- 管理(26246)
- 农(25356)
- 企(20423)
- 企业(20423)
- 业经(18059)
- 农业(17197)
- 方法(14688)
- 中国(13715)
- 数学(12869)
- 数学方法(12720)
- 财(12081)
- 制(10824)
- 产业(9650)
- 地方(9256)
- 信息(8780)
- 总论(8376)
- 信息产业(8320)
- 银(8274)
- 银行(8263)
- 学(8262)
- 发(8080)
- 行(7965)
- 融(7855)
- 金融(7854)
- 农业经济(7468)
- 体(7299)
- 发展(6820)
- 机构
- 学院(147366)
- 大学(144387)
- 济(58546)
- 经济(57209)
- 管理(53319)
- 研究(51432)
- 理学(46321)
- 理学院(45783)
- 管理学(44956)
- 管理学院(44643)
- 中国(38013)
- 农(31525)
- 科学(31413)
- 京(28992)
- 财(28134)
- 所(24894)
- 中心(24173)
- 业大(23468)
- 农业(23376)
- 研究所(22771)
- 江(22320)
- 财经(22228)
- 范(20522)
- 经(20397)
- 师范(20303)
- 经济学(19037)
- 院(18810)
- 州(18064)
- 北京(17443)
- 经济学院(17280)
- 基金
- 项目(105238)
- 科学(83543)
- 研究(78920)
- 基金(76680)
- 家(67759)
- 国家(67110)
- 科学基金(56957)
- 社会(53099)
- 社会科(50092)
- 社会科学(50079)
- 省(41950)
- 基金项目(39715)
- 教育(35037)
- 划(34709)
- 自然(33759)
- 自然科(32995)
- 自然科学(32987)
- 自然科学基金(32394)
- 编号(31793)
- 资助(28819)
- 成果(26286)
- 发(24092)
- 重点(23745)
- 国家社会(23128)
- 部(22979)
- 创(22373)
- 课题(22017)
- 性(21693)
- 制(21103)
- 创新(20858)
共检索到217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雯 芮国强
伴随国家治理与基层社会的双重转型,乡村场域的治理主体利益交织、治理客体异质多元以及治理状态交叠模糊等复杂性与日俱增,严重掣肘数字乡村主动适应与调节外部风险的韧性建构。无论是简约治理的化简逻辑抑或科层治理的复杂逻辑,均难以有效化解乡村基层治理日益突出的复杂矛盾,更无法实现数字乡村韧性能力的有效提升。复合治理遵循“以复合匹配复杂”的治理逻辑,与数字乡村治理情境的复杂性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为培育和强化数字乡村的发展韧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价值、主体、功能、制度以及工具形塑了复合治理的重要构成,各个要素协同复合与联动融合,共同推进数字乡村的韧性建构。
关键词:
复合治理 数字乡村 韧性建构 可能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雯 芮国强
伴随国家治理与基层社会的双重转型,乡村场域的治理主体利益交织、治理客体异质多元以及治理状态交叠模糊等复杂性与日俱增,严重掣肘数字乡村主动适应与调节外部风险的韧性建构。无论是简约治理的化简逻辑抑或科层治理的复杂逻辑,均难以有效化解乡村基层治理日益突出的复杂矛盾,更无法实现数字乡村韧性能力的有效提升。复合治理遵循“以复合匹配复杂”的治理逻辑,与数字乡村治理情境的复杂性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为培育和强化数字乡村的发展韧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价值、主体、功能、制度以及工具形塑了复合治理的重要构成,各个要素协同复合与联动融合,共同推进数字乡村的韧性建构。
关键词:
复合治理 数字乡村 韧性建构 可能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田雅群 何广文 范亚辰
增强乡村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数字金融是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了乡村产业韧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了乡村产业韧性提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正视数字金融提升乡村产业韧性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数字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着力点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数字金融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琳 朱玉春
文章从权力韧性、资本韧性、技术韧性和利益韧性4个维度构建数字乡村治理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字乡村治理韧性,并考察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治理韧性综合水平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东部地区的数字乡村治理韧性整体高于中部、西部地区。(3)具体而言,权力韧性、资本韧性、技术韧性和利益韧性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且逐年均衡发展。(4)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正向影响数字乡村治理韧性,地形起伏度和自然灾害负向影响数字乡村治理韧性,且在不同时间阶段、农业功能区与韧性水平上存在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梦娜 李立亚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生存分析模型,从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对供应链韧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国际化程度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并考察供应链结构中的供应商复杂性和顾客复杂性对国际化程度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调节效应。通过对126家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方面均表现不佳;而供应商复杂性能够作为一种有效措施提高供应链抵御能力;顾客复杂性对供应链抵御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同时,两方面复杂性对供应链韧性中的恢复能力调节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于民营企业,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供应链抵抗能力造成了更明显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巩蓉蓉 何定泽 吴本健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是未来"三农"工作的重点。脆弱性治理适时转向韧性治理,提升脱贫地区乡村系统主动、有效应对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韧性治理理论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契合性基础上,探讨韧性治理模式的内在机理,并以浙江省云和县黄处村的乡村韧性治理实践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抵抗多因素扰动是乡村韧性治理模式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前提;实现多主体协同管理,调和政府、社会与农户多方利益,推动形成"参与式共享"的管理模式是组织保障;协调多维度耦合互动,提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韧性能力,从内部解决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模式落后等问题是重要抓手。展望未来,脱贫地区乡村治理应实现多主体参与与多维度协同的统一,从"源"头控制扰动,加强"流"的管理,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增强乡村韧性,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韧性治理 脱贫地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佳燕 沈毓颖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日趋多元化和复合化的巨大风险挑战,传统城市应急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局限,转向强调能力建设、多方参与和综合治理的风险治理模式,并呈现出治理重心下移趋势,社区在风险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针对面向风险的社区治理问题,目前有风险治理和韧性研究两种差异化的研究视角,文章分别对其进行了成果梳理和研究重点分析,以及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比较,进而提出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风险特质,积极开展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将社区的风险治理与韧性建构相结合,以更好地应对变化与不确定性。
关键词:
社区 风险治理 韧性 社区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睿谦 王超 苏孟玥
由“行政—社区—市场”多重制度要素叠加而形塑的制度复杂性正成为乡村广泛面临的治理挑战,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协调与有序治理。本文借鉴制度复杂性理论,为乡村治理的制度结构特征以及治理主体的能动与创新策略提供新的解释视角。本文提出基于多重合意性协同的分析框架,并结合对3个典型村庄案例的考察来提炼治理策略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治理在行政、社区和市场多重制度逻辑下面临合意性短缺与紧张关系的潜在制约;多重合意性协同是乡村基层在复杂制度环境下提升治理效能、获取各方支持的关键内在支撑;制度弥合与制度联结构成了实现多重合意性协同的重要运作机理,支撑了合意性从短缺到兼顾、从紧张到良性互动的演化过程;村庄内外多元治理力量的激活调动与相互配合能为实现多重合意性协同提供组织保障。本研究的发现深化了对乡村治理的制度根源及微观主体应对机理的理解,并对乡村治理创新的策略与路径选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制度复杂性 合意性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沈志宏 黎建辉 张晓林
本文以关联数据应用过程中的关联发现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面向关联开放数据(LOD)的关联发现过程的定位、目标与复杂性。本文认为,关联发现过程处于关联数据应用过程三阶段(数据发布、数据互联与数据消费)中的第二阶段。关联发现过程的整体目标是构建多类资源之间的关联数据网络,该过程的本质就是关联数据网络不断演变的过程。关联发现的过程具有多任务、多路径、多步骤等复杂性特征。目前流行的关联发现框架还存在缺乏对整个网络演变过程的支持、任务类型单一、缺乏流水线机制等不足。因此,关联发现技术的研究急需新的面向整个关联数据网络的、支持完整演变过程的、支持多任务集成的理论、方法与框架。图5。表1。参考文献17。
关键词:
关联数据 关联发现 数据互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南枢 何荣山
韧性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求对不同空间与时间维度加以把握,以提高乡村面对风险时回应、恢复与适应能力。传统的公权治理与私权自治模式在韧性乡村建设中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而社会组织嵌入能更好地提升韧性乡村建设效率与满足农民需求,确保乡村善治的可持续性。但目前韧性乡村建设中社会组织存在公共性、专业性、内生性不足等困境。世界各国通过明确角色定位、构建多元途径、完善制度保障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在分析实践与总结各国韧性乡村建设经验基础上,未来应提升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制度化、专业化、内生化水平,实现社会组织嵌入的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从而调动最广泛社会资源参与韧性乡村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刘义兵
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产业韧性强”,具体表征为产业适应力强、产业变革力强、产业竞争力强与产业发展力强。农民教育有助于通过培育产业适应力、变革力、竞争力与发展力而赋能乡村产业韧性提升。当前农民教育面临教育体系前瞻性不足制约产业生计韧性生成、教育主体“专家-依附”行为阻碍产业复元韧性锻造、教育活动乡土“祛魅”约束产业功能韧性拓展、教育平台支撑不力阻滞产业过程韧性提升的行动挑战。基于此,应增强农民教育体系前瞻性、加大韧性导向的农民教育制度设计与资源供给,促进农民教育主体观念调适、践行专家系统与农民教育系统并重下的协同发力策略,推动农民教育活动“在地化”连结、转化乡村价值体系,完善农民教育平台多元定位、拓展乡村产业主体“后天建构性”关系网络,以支撑乡村产业韧性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农民教育 乡村产业 韧性 农业强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刘义兵
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产业韧性强”,具体表征为产业适应力强、产业变革力强、产业竞争力强与产业发展力强。农民教育有助于通过培育产业适应力、变革力、竞争力与发展力而赋能乡村产业韧性提升。当前农民教育面临教育体系前瞻性不足制约产业生计韧性生成、教育主体“专家-依附”行为阻碍产业复元韧性锻造、教育活动乡土“祛魅”约束产业功能韧性拓展、教育平台支撑不力阻滞产业过程韧性提升的行动挑战。基于此,应增强农民教育体系前瞻性、加大韧性导向的农民教育制度设计与资源供给,促进农民教育主体观念调适、践行专家系统与农民教育系统并重下的协同发力策略,推动农民教育活动“在地化”连结、转化乡村价值体系,完善农民教育平台多元定位、拓展乡村产业主体“后天建构性”关系网络,以支撑乡村产业韧性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农民教育 乡村产业 韧性 农业强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昆 彭纪生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案例分析、模型构建与推导,对N型、S型两类典型知识建构路径及其机理进行了剖析,同时对两类知识建构模式在复杂情境中的知识创造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复杂性吸收、不确定性利用等视角研究了企业组织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复杂性降阶"行为效率问题。
关键词:
知识建构 不确定性 复杂性降阶 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宜钊 孔德斌
复杂性时代需要复杂性的治理。传统公共治理遵循以控制复杂性为核心的"简单性模式"的治理逻辑,不但无法实现对复杂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反而导致政府对复杂性治理能力的下降。这是因为传统公共治理未能理解公共事务的复杂性。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公共事务复杂性包含组分复杂性、结构复杂性与功能复杂性三个方面;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公共事务的复杂性是公共事务这一复杂系统涌现的结果,具有不可还原性的整体性特征。治理复杂性的关键是以复杂性应对复杂性,通过创造治理系统的复杂性实现公共治理的复杂性转向。为此,中国的公共治理需要转向网络治理、协同治理和分权治理,以分别回应公共事务组分、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
关键词:
公共治理 公共事务 复杂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野 高欣 罗静 田玲玲
以长江经济带71个机场城市为节点,构建有向加权的民航城市网络,从网络连接性、连通性、接续性和集聚性入手分析其空间复杂性,利用中断模拟的方式对其结构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网络联系存在“马太效应”,少数城市承担了主要航空联系,并表现出东西两大空间阵营的“鞍”形格局,“轴-辐”伺服结构尚未完全形成。(2)边缘城市航空连通性强于中部城市,并在云南形成局部航空网络,具有显著的超平面特征。(3)网络韧性总体较强,在节点遭受中断时表现出接续替代效应,存在级联失效风险,少数区域性机场城市具有较强的局部控制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