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1)
- 2023(14261)
- 2022(12187)
- 2021(11612)
- 2020(9447)
- 2019(21942)
- 2018(22189)
- 2017(40791)
- 2016(22589)
- 2015(25829)
- 2014(25809)
- 2013(24715)
- 2012(23150)
- 2011(21316)
- 2010(21936)
- 2009(19923)
- 2008(19327)
- 2007(17225)
- 2006(15935)
- 2005(14618)
- 学科
- 济(108178)
- 经济(108009)
- 管理(53485)
- 业(47689)
- 方法(38035)
- 企(37981)
- 企业(37981)
- 中国(32704)
- 数学(32181)
- 数学方法(31578)
- 地方(29777)
- 农(27428)
- 业经(23971)
- 理论(19192)
- 财(19191)
- 制(19182)
- 学(19132)
- 农业(17852)
- 地方经济(16724)
- 融(16333)
- 金融(16329)
- 银(15838)
- 教育(15829)
- 银行(15817)
- 和(15676)
- 贸(15402)
- 行(15388)
- 贸易(15386)
- 易(14750)
- 发(14635)
- 机构
- 大学(307380)
- 学院(306085)
- 济(129589)
- 经济(126743)
- 研究(114442)
- 管理(109631)
- 理学(92068)
- 理学院(90825)
- 管理学(88825)
- 管理学院(88220)
- 中国(86643)
- 京(67835)
- 科学(66624)
- 财(60682)
- 所(57547)
- 研究所(51414)
- 中心(51299)
- 江(49425)
- 农(47325)
- 范(47028)
- 师范(46662)
- 财经(45533)
- 北京(44231)
- 院(41182)
- 经(41103)
- 业大(40590)
- 经济学(39866)
- 州(39516)
- 师范大学(37385)
- 农业(35954)
- 基金
- 项目(192179)
- 科学(150898)
- 研究(147901)
- 基金(134349)
- 家(115092)
- 国家(114013)
- 科学基金(97367)
- 社会(93490)
- 社会科(87594)
- 社会科学(87565)
- 省(77448)
- 教育(71349)
- 基金项目(69877)
- 划(64873)
- 编号(62074)
- 自然(59123)
- 自然科(57728)
- 自然科学(57717)
- 自然科学基金(56616)
- 资助(55767)
- 成果(52864)
- 发(46479)
- 课题(45868)
- 重点(44171)
- 部(42282)
- 创(39917)
- 大学(37940)
- 发展(37845)
- 年(37793)
- 国家社会(37362)
- 期刊
- 济(160510)
- 经济(160510)
- 研究(107089)
- 中国(79962)
- 教育(55648)
- 财(46661)
- 农(44947)
- 管理(44342)
- 学报(43270)
- 科学(41323)
- 大学(35136)
- 融(32077)
- 金融(32077)
- 技术(31326)
- 学学(31175)
- 农业(30637)
- 经济研究(26388)
- 业经(25001)
- 财经(23540)
- 经(20529)
- 问题(20170)
- 图书(17519)
- 业(16857)
- 技术经济(15966)
- 贸(15895)
- 统计(15850)
- 职业(15302)
- 世界(15171)
- 坛(14712)
- 论坛(14712)
共检索到509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伐 俞建伟
宁波大学作为一所办学历史仅20年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革新教育观念,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关键词:
面向地方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祝家贵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以"专业牵动、能力驱动、校企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能力为本",强调"学以致用",凸显"实践主题",加强"校企联姻"。高校应推进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突出考核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余胜泉 汤筱玙
智能时代社会生活形态的重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迫切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本文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和治理体制五个层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型。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以前沿的认知科学规律为引领,以释放人机结合的分布式智能为目标,以多态多境跨域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面向成长的发展性评估为导向,以开放弹性适应性的治理为保障,从而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有机衔接、培养理念和过程的一体贯通、教育环节和要素的协同配合、育才价值和育人旨归的内在统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丁振华 裘伟廷 钱荷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即将结题,本文通过对宁波电大六年来试点实践的总结,介绍了宁波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模型,以期对开放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可借鉴经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应佳 车海云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如何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这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湖北工业大学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质量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凤玲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在继续保持行业学科特色及优势的基础上,拓展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加快实现从为行业服务、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为主的转变,坚持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在课程改革、资源投入、教学管理、校园文明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
调整 发展 质量 合格人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卢小青 徐小强
企业竞争,人才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围绕企业战略开展工作,如何为业务发展生产和经营"人才产品",保障快速发展中的企业不断开辟新的"蓝海"。江中集团党委副书记兼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卢小青与同行一起分享该公司基于业务快速发展下的人才快速培养和复制的有效做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方芳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和课程联盟,为缓解破解高等教育热点难点注入了新思维。"慕课"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取代大学教育,"慕课"课程联盟更不可能取代大学组织。加强规划和协调,将变革教育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与探索混合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凸显,并引发了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学生就业、自主办学等一系列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国高等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瑾 曾冬梅
一、以“地方性”为主线。确立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于学校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的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大一统”办学理念的支配,不论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高水平大学”。这种缺乏个性的办学思想,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制约着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至今,高校与高校间办学目标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探索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呈现以"模式优化"为特征的轴心线。历经以少年班为标志的探索阶段、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持续阶段、面向21世纪的改革阶段以及注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的星火燎原等四个阶段,"拔"—"培"—"育"是体现模式优化成效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本科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优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璐璐 邹德艳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翻译技能。以职业化发展为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教材突出技能化、实战性及专业化特点。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联系也日趋紧密,外语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高校开设英语专业的不在少数,口译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每年毕业的众多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成为合格口译员的却少之又少。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宝嘉 伊绯
论述了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国内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在指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人才模式改革应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管理、人才培养策略、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管理目标等方面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推动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创新,要在人才培养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加强建设,包括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调控体系和决策机制、灵活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体系和应变机制、自主的人才培养管理执行体系和创新机制、可靠的人才培养监督保障体系和约束机制,以及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使得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学校的自觉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文进
自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对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高等院校——地方高等学校而言,这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对其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过去几年间这类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切实提高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型院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出特色和优势,除了要转变理念,突出特色办学,还要创新学校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以学校管理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林昆 许振立
本文根据1999年教育部批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要求,通过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教与学的模式上进行探讨,使广播电视大学办出区别于其他高等学校的特色来,从而加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和根本动力,构建因人而异、分类培养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统一,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目标,为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本科基础。多年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分类 多样化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