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3)
2023(7869)
2022(6507)
2021(6231)
2020(5142)
2019(11611)
2018(11672)
2017(21961)
2016(12229)
2015(14443)
2014(14409)
2013(13712)
2012(12900)
2011(11606)
2010(11924)
2009(10600)
2008(10335)
2007(9351)
2006(7943)
2005(7005)
作者
(33811)
(28058)
(28028)
(26638)
(18032)
(13487)
(12952)
(11035)
(10819)
(10217)
(9673)
(9490)
(8978)
(8973)
(8907)
(8740)
(8436)
(8401)
(8227)
(8028)
(7196)
(6941)
(6899)
(6578)
(6385)
(6370)
(6345)
(6229)
(5862)
(5773)
学科
(47816)
经济(47743)
管理(31906)
(28419)
方法(25211)
(22783)
企业(22783)
数学(22650)
数学方法(22415)
中国(13788)
(13751)
(11807)
教学(11335)
理论(11223)
(10663)
(10289)
金融(10282)
(9842)
贸易(9837)
(9561)
(8990)
地方(8976)
(8942)
银行(8920)
业经(8701)
(8566)
(8509)
教育(8203)
农业(7644)
(7539)
机构
大学(166798)
学院(166380)
(66740)
经济(65273)
管理(59395)
研究(55719)
理学(50673)
理学院(50117)
管理学(49221)
管理学院(48897)
中国(42839)
(34986)
(33617)
科学(31745)
(27195)
中心(26440)
(26308)
(26267)
财经(26107)
研究所(24482)
(23893)
(23226)
业大(22904)
师范(22904)
北京(22062)
经济学(21503)
(21078)
(20780)
技术(20676)
农业(20534)
基金
项目(109210)
科学(84653)
研究(84249)
基金(76670)
(66210)
国家(65628)
科学基金(55822)
社会(51352)
社会科(48697)
社会科学(48687)
(43334)
教育(42781)
基金项目(39626)
(36312)
编号(35371)
自然(34013)
自然科(33256)
自然科学(33243)
自然科学基金(32665)
资助(32417)
成果(30794)
课题(26144)
(25227)
重点(25017)
(22875)
(22842)
教育部(22309)
大学(22280)
项目编号(21779)
(21736)
期刊
(71069)
经济(71069)
研究(52067)
中国(39684)
教育(32746)
(26655)
学报(26375)
管理(23066)
(23052)
科学(21623)
大学(20946)
学学(19175)
(18295)
金融(18295)
技术(17726)
农业(15336)
财经(13776)
经济研究(12068)
(11874)
业经(10758)
(10674)
职业(10590)
国际(10380)
问题(9861)
图书(8929)
(8635)
(7991)
论坛(7991)
统计(7777)
(7659)
共检索到259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兵涛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新工科的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专业改革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以能源动力类专业为对象,阐述在这一新的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块单元、核心课程、素质训练、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等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期对新工科能源动力类等专业的国际认证和纵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科学  郭宇锋  肖建  程勇  成谢锋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依托于国家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完成了"三纵三横"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工电子实践实验教学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多年来,坚持实践课程的改革举措,取得了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示范效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洋  谢胜利  杜玉晓  蔡述庭  王永华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和智能制造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组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工业4.0汽车智能制造实验基地。介绍了基地的平台构建,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种项目驱动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开发了一系列层次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综合实验课程。实践表明,利用工业4.0实验基地开展新工科建设,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丽  雷亮  周冬跃  温坤华  
按照"一中心双融合三依托"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养成为中心,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并依托实验课程建设团队、企业技术团队和实验室管理团队,实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四化"改革,即实验课程体系分层模块化、实验平台建设发展基地化、实验课程教学实施类别化和实验项目建设前沿工程化。改革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提升了专业实验教学队伍保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梁华  杨光祥  胡健  刘小明  朱超平  
对我国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对跨界复合型实验室体系建设进行探讨,提出以提升人才综合能力和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效率为目标,以人工智能方向实验室为载体,探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科研复合型实验室建设方案、人才培养体系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建潮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强调在实践教学资源条件得到发展的同时重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教学科研协同能让学生感受鲜活的研究过程,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旋律。有效运用激励机制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能调动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科学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然诉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菲  龚晓君  马虹  
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在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通过聚集课内外、校内外、海内外、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国际交流、在线课程的协同培养,构建了开放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巍  李文玲  吴静  
强师计划提出要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机制模式,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基于此,研究从我国师范生培养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出构建多阶段一体贯通的教学实践课程设置、多平台协同共育的教学实践指导机制和多主体综合考量的教学实践评价模式,指明优化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创建责任明确、互惠共利的协同培养模式并形成发展取向评价机制的实践路径,创新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升教师职前培养质量,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鄢小燕  谢黎  任波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面向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展了诸多科技信息服务,其区域科技信息服务因服务对象不同而划分为面向具体客户、面向某类客户群、面向特定行业、面向区域公众这4种类型;其主要建设方式为自上而下政府主导、自下而上用户驱动、需求调研顶层设计;其管理方式为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合同管理;其区域科技信息服务架构、组织与管理、服务策略、多元化产品设计的实践都值得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戴亚虹  李宏  邬杨波  陈芬  
借鉴MIT、欧林及国内高校经验,提出新工程人才知识思维、个人品质、领导才能三维能力内涵,从"平台+模块+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应用+综合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多元化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二段式毕业实习、未来E星计划、综合竞赛实践模式,建立无线产业众创空间、校企协同实习基地、虚拟企业实验室、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等平台,形成一套依托政府产业学科优势开展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燕柳  闫晓敏  徐梅  赵波  
"5326实践教学体系"是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四大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创业创新体系)之一,其核心是通过认知实训、单项实训、综合、认知实习、贴岗实习、顶岗实习六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和分级分段分岗培养模式,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实施"5326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一系列保障,如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彭晏飞  张全贵  
针对各高校在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多采用的同年级横向统一培养、不同年级纵向阶梯式进阶培养模式与学生个性化需求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按需求跨年级分流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将学生按需求分流为科研型、创新创业型和应用技能型3个方向,按不同培养目标浸入到不同实践教学环境中分类培养。为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借鉴方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姚立健  金春德  彭何欢  龚芸  徐丽君  吕艳  
针对部分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缺乏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手段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员育人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方法。以农林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为例,首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专业志趣和爱岗敬业4个育人维度,挖掘思政元素并落实支撑课程;其次,组建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思政教师、企业工程师5方参与的育人共同体,形成全员协同育人的局面;再次,提出了引经据典法、引理类比法、引申归谬法3种教学方法及其适用的思政元素;最后,介绍了基于多元指标的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方法在浙江农林大学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可为农林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戴红玲  胡锋平  彭小明  王敏  
工程教育认证视阈下,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加强与完善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集实验技能培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成果获江西省第十四批教学成果一等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耐根  唐建成  徐玉华  李样生  甘祥来  
为了加强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部分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主要改造特点为:按生产线模式重建校内工程实践场所,并增设交流讨论空间和相关设施。改造后的实践场所体现了"大工程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践表明该工程实践场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