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9)
2023(12013)
2022(9924)
2021(9064)
2020(7287)
2019(16556)
2018(16485)
2017(31449)
2016(16642)
2015(18759)
2014(18888)
2013(18659)
2012(17355)
2011(16095)
2010(16722)
2009(15331)
2008(14771)
2007(13232)
2006(12078)
2005(11376)
作者
(49404)
(41086)
(41050)
(38946)
(26278)
(19446)
(18570)
(15900)
(15801)
(14698)
(14211)
(13901)
(13354)
(13310)
(12808)
(12693)
(12349)
(11880)
(11613)
(11499)
(10596)
(10172)
(10026)
(9618)
(9311)
(9266)
(9108)
(8832)
(8362)
(8026)
学科
(96187)
经济(96122)
管理(42964)
(38879)
方法(32775)
(29621)
企业(29621)
数学(29328)
数学方法(28781)
地方(27371)
中国(25683)
(20765)
业经(18885)
地方经济(16794)
(16591)
农业(14481)
(13611)
金融(13609)
(13376)
(13369)
(13357)
环境(13280)
(13017)
贸易(13004)
(12997)
银行(12982)
(12677)
理论(12454)
(12431)
(11501)
机构
学院(245467)
大学(242243)
(109882)
经济(107625)
研究(90157)
管理(89574)
理学(75670)
理学院(74729)
管理学(73126)
管理学院(72661)
中国(69138)
科学(53523)
(52787)
(46948)
(45855)
研究所(41264)
中心(40183)
(38276)
(36799)
财经(36341)
经济学(34583)
北京(34293)
(34071)
师范(33724)
(32779)
(32610)
业大(32599)
(30828)
经济学院(30589)
农业(28160)
基金
项目(156138)
科学(123101)
研究(115619)
基金(110984)
(96323)
国家(95562)
科学基金(81910)
社会(73993)
社会科(70349)
社会科学(70333)
(62577)
基金项目(57214)
教育(53383)
(51975)
自然(50796)
自然科(49624)
自然科学(49614)
自然科学基金(48656)
编号(46536)
资助(46526)
(40063)
成果(37721)
重点(35906)
课题(33908)
(33521)
发展(32443)
(32262)
(31937)
国家社会(30767)
创新(30287)
期刊
(134757)
经济(134757)
研究(78726)
中国(55031)
管理(37860)
(34642)
(34340)
学报(33893)
科学(33276)
教育(29931)
技术(26716)
大学(26623)
(25173)
金融(25173)
学学(24935)
农业(23854)
经济研究(22777)
业经(21101)
财经(18625)
问题(16678)
(16254)
统计(14974)
技术经济(14421)
(13783)
(12702)
(12626)
商业(12276)
世界(12208)
决策(12139)
资源(11928)
共检索到392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茂  
循环经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而区域循环经济更是重点之重。本文在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思路,并根据区域特点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还构思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琳瑜  
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因此面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城市建设中必要的一环。它既强调城市开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本文提出了面向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化原则,即工业园区化、园区循环化、产业知识化、企业清洁化,并以广州市南拓区为例,根据四化原则设计了适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华茂  
探索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前沿课题和首要工作,本文通过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论研究,根据区域的理论和区域经济的特点,重点探索了设计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路,并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战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寿富  赵定涛  
我国县域环境数据的缺乏一直是影响县域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至今仍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文尝试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分析面向环境友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并基于中部县域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并进一步划分了中部140个生态县的经济发展模式,然后以其为训练样本,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指标构建线性判别函数,以此对其他358个非生态县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解决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提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慈福义  孙黎娟  陈慧义  
我国各地区正在积极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由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短,各地对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与战略重点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通过研究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组合战略模式、优势导向战略模式和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基本思路,以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原则。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冀  陆铭  
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已有的理论认为分权可以使得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其信息优势,同时,分权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激励,因此,分权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在经验研究上,中国的分权改革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认为,分权也可能带来一些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其中,由于地方政府的战略性经济发展政策和对经济的干预而导致的经济资源误配置是分权所带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本。因此,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最优分权结构,偏离了最优程度的分权反而可能对经济增长不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廖良才,谭跃进,陈英武,戴绍利  
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即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并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验证了上述发展与开发模式的正确性。最后,应用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研究并提出了湖南省未来 30年左右的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开发布局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华茂  
为了积极、快速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评价体系是首要任务。选择适合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系统地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是有效实现、检验并推进区域循环经济,进而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工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青  梁钰  
科学的发现与技术进步使一些矿物逐渐变成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矿物的开发利用又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支持。论文面向循环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途径,针对矿业的特点,从企业、产业园区、区域3个层次确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研究认为:①循环经济模式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不同的层次应采取各自的发展模式;③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梅珍  
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模式。本文总结了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了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滨海新区特点提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以泰达生态工业园、大港化工生态工业园为中心,以功能产业区为主线建立和完善了各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运用健全制度、市场化运作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动态的、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太林  黄宗远  徐寿波  
根据索洛余值模型,人们只能对于技术经济关系给出一个粗略的解释,无法进一步精确地分析,也无法根据这一模型来构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提出应用六力替代模型指导区域科技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构建的方法,并指出:六力替代模型将传统宏观生产函数的三要素细化为六要素,能够较好地解释不同技术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能够地说明科技创新过程中的经济增量效应和时间裂变效应,因而能够为正确制定各个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战略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区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且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进行长久规划,才能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的现代化模式。基于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合理的分配工作,有效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有效利用科学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能够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有效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产生的原因,然后探究相应的完善策略,希望可以借此给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鸿渊  孙丽丽  
低碳经济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与模式转换成本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不对称分布决定了异质性行为主体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行为选择差异性。低碳经济是低碳投入—低碳转换—低碳产出—低碳消费的系统集成,是系统中各行为主体集体行动的结果,然而一致性的集体行为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决定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异质性行为主体的选择结果。本文以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行为人为基本理论,从中观层面研究分析了低碳经济在异质性区域之间的生成条件和内在微观基础,提出了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区域之间以碳交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炳文  
90年代是新旧世纪交替的关键时期,制定一套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总战略是面向21世纪,谋求有利地位和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分析8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半重点”的区域经济发展总战略,即一、三线地区之间的战略关系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核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淑冰  胡永红  俞苏洋  
以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在现有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和平台上,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协同合作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以转变观念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为手段、以完善保障体系为重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应对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发挥地方工科院校优势,探索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