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5)
2023(8550)
2022(7252)
2021(6829)
2020(5547)
2019(12537)
2018(12192)
2017(23499)
2016(12745)
2015(13956)
2014(13696)
2013(13246)
2012(12258)
2011(11053)
2010(10815)
2009(9651)
2008(9195)
2007(8015)
2006(7025)
2005(6260)
作者
(33860)
(28386)
(27918)
(26647)
(17901)
(13581)
(12913)
(11012)
(10848)
(9832)
(9790)
(9545)
(9085)
(8952)
(8566)
(8549)
(8507)
(8187)
(8169)
(8144)
(6766)
(6764)
(6707)
(6612)
(6277)
(6240)
(6140)
(5969)
(5612)
(5571)
学科
(56344)
经济(56290)
管理(34706)
(27349)
(21597)
企业(21597)
地方(19518)
方法(18988)
中国(16953)
数学(16690)
数学方法(16492)
(14131)
(12053)
业经(11548)
地方经济(10280)
(10005)
(9841)
农业(9688)
环境(9414)
(7976)
(7737)
贸易(7731)
(7611)
(7561)
理论(7429)
(7332)
城市(7320)
技术(7306)
国家(7244)
(7208)
机构
大学(169305)
学院(168817)
(67744)
经济(66011)
管理(65636)
研究(59851)
理学(56725)
理学院(55941)
管理学(55076)
管理学院(54712)
中国(43442)
科学(37111)
(36360)
(30925)
(28282)
中心(27979)
研究所(25874)
(25726)
(25410)
师范(25240)
(24595)
财经(24202)
业大(22992)
(22945)
北京(22151)
(22037)
(21016)
经济学(20795)
师范大学(20793)
农业(18828)
基金
项目(121792)
科学(98003)
研究(90089)
基金(89550)
(78014)
国家(77439)
科学基金(67527)
社会(59326)
社会科(56217)
社会科学(56204)
基金项目(48592)
(47444)
自然(42971)
自然科(41974)
自然科学(41967)
自然科学基金(41144)
教育(40571)
(40399)
编号(36293)
资助(34189)
成果(28863)
重点(27707)
(27545)
(26729)
(25462)
课题(25165)
国家社会(25090)
创新(23961)
教育部(23068)
科研(22701)
期刊
(76245)
经济(76245)
研究(49441)
中国(34642)
科学(23988)
学报(23779)
(23390)
管理(22532)
(22149)
教育(18816)
大学(18348)
学学(16979)
农业(15037)
技术(14180)
(13038)
金融(13038)
业经(12238)
问题(11698)
经济研究(11354)
财经(11143)
资源(10745)
图书(10036)
(9776)
(9700)
城市(8488)
现代(8225)
科技(8207)
(7888)
论坛(7888)
(7858)
共检索到251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麻玉琦   张蔚文  
高效的府际合作,是克服区域治理制度瓶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基于合作新闻数据构建2009~2021年间长三角府际合作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归纳该网络的基本结构属性和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府际合作网络持续发育、趋向成熟,城市群与都市圈之间形成若干嵌套式合作格局,合作网络呈现多中心、扁平化发展;地理邻近、国家战略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诉求共同形塑了城市的合作对象选择,推进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未来亟待抓住国家战略契机,在空间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落实常态化、制度化的府际合作,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诉求与区域整体利益间的互容,助力高质量、协同、可持续的区域治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响  严广乐  
随着区域一体化与公共管理实践的互动发展,区域内不同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合作网络逐步成为解决跨界性公共问题与化解区域治理困境的重要方式。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1-2012年间16个中心城市合作网络数据样本,对区域公共治理合作网络的基本演化形式、结构属性及内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治理合作关联呈现出交叉重叠的网络化结构特征,合作网络密度逐年增大,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度较为均衡,但具有中介功能的枢纽型城市还很不发达,政府、市场与社会在合作网络中协作处理区域性公共事务,多层次参与、多中心协同、多种机制并存的区域公共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一航   李想   王晟昱  
城市群地方政府的合作行为直接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出地方政府选择性合作的影响因素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相关区域合作新闻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QAP和ERGM实证分析,总结长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府际嵌套合作网络形成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权力干预在京津冀城市群地方政府合作的整个过程中均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在长三角城市群,权力干预只在合作意愿阶段起主导作用,而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相关因素对合作执行的影响更为重要,存在这样的差异可以归因于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和区域城市间权力关系的异质性。本文认为,由于大多数城市地方政府间合作都表现出国家主导与地方利益驱动并存的特点,地方政府需要在区域合作的不同阶段对自上而下的压力与自利因素展开博弈,权衡出最适合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合作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温雪梅  
[目的 /意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针对城市群政府数据共享的选择性行为及其关系结构特征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过程]主要以政府间互动关系为出发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的跨地区和跨部门数据共享网络结构进行量化剖析。[结果 /结论 ]当前我国城市群数据共享网络水平较低、结构有待优化;城市群数据共享网络的形成以强制性推动为主,但演化出自组织类网络;数据性质和原有政府间关系对城市群中相关政府主体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要加强自组织型网络的培育、增强政策协同性和数据治理改革系统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响  
多主体参与、多功能类型和多层次耦合的区域治理网络已成为化解区域性公共问题、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的重要机制。借鉴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通过对区域治理网络中多元主体间交互联结机制形成机理的研究,以及结合长三角的实证分析,探讨区域治理网络的整体结构、个体位置和跨界合作的结构逻辑。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由政府、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网络已初步形成,主体间关系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区域中存在相互嵌套的凝聚子群,省域内部就近密集抱团与环环相扣的合作结构模式明显,核心城市成为跨界合作的重要枢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3)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马玉梅  
本文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城市群涉及的地级市数据为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测度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消费活力Dagum-基尼系数均不断缩小,各地消费活力逐渐趋于均衡,且不同城市群组间差距缩小是导致消费活力空间分布趋于均衡的主要原因;其次,尽管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消费活力正在逐渐提高,但不同区域城市群消费活力的变化过程呈现明显异质性。据此,本文在促进不同城市群消费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晓辉  杜德斌  龚利  
借助社会网络方法和动态演化的视角,对1991—2010年长三角16个地区间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进行考察,剖析了各时段内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格局、网络节点的空间驱动机制和区域知识合作的空间选择倾向。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过程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以沪宁为轴线的苏南地区明显优于浙北地区;区域结网的空间驱动方式逐步由沪宁杭为主的大城市驱动向中小城市驱动转变;知识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并将长期存在。地理临近、行政区临近和知识规模临近是影响区际知识合作空间对象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知识规模临近的作用不断增强,而地理临近与行政区临近的作用则不断减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敏  王慧敏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2012—2016年长三角地带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71所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专利合作网络空间分布特点与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四省之间专利合作关系的合作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表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江苏省在校企专利合作总数、进入社会网络的高校数量以及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频次方面都居于首位,上海市次之,浙江省位居第三,安徽省最低。并且"985/211"类型的高校比普通高校的校企合作数量多,理工科/综合类高校比师范院校、财经院校的校企合作数量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网络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建构;区位条件差异、要素空间流动、交通综合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奕霖  李智超  
运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基于地方财政自主性的视角,厘清府际合作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以2008—2017年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地级市为样本,使用Tobit模型检验横向合作与纵向干预两种府际合作形式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以及财政自主性对府际合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纵向干预对于区域环境治理绩效存在更为积极的效果,财政自主性对府际合作的调节在不同城市群中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分组回归结果显示,纵向干预与财政自主性均显著提升了经济较发达城市的环境治理绩效,府际合作与财政自主性对经济欠发达城市的环境治理绩效无明显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邦彦  尹来盛  
在比较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种区域治理流派的基础上,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认为存在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两种区域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的路径,并提出了加强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中作用的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童茜  王立梅  许鑫  
[目的/意义]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科研合作网络的演化研究,分析科研合作发展现状,为未来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基于长三角城市合作发表在SCIE和SSCI数据库中的论文,运用信息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科研合作整体网络、核心网络、核心节点的演化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长三角城市群的科研合作不断增强,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增加,合作逐渐打破省域限制。核心网络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4个核心城市主导的结构依旧稳健。但也存在上海的绝对核心地位逐渐下降、省份之间科研合作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局限] 研究对于城市群间的科研合作网络分析仅停留在合作数量无法判断其合作质量,未包括专利等数据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