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7)
- 2023(11891)
- 2022(9930)
- 2021(8927)
- 2020(7315)
- 2019(16173)
- 2018(16143)
- 2017(29525)
- 2016(16384)
- 2015(18263)
- 2014(18433)
- 2013(17772)
- 2012(16941)
- 2011(15579)
- 2010(15832)
- 2009(14330)
- 2008(14104)
- 2007(13027)
- 2006(11722)
- 2005(10977)
- 学科
- 济(70102)
- 经济(70032)
- 管理(43208)
- 业(39941)
- 企(30383)
- 企业(30383)
- 地方(26005)
- 中国(24277)
- 农(21322)
- 方法(19345)
- 业经(17219)
- 数学(15958)
- 数学方法(15765)
- 学(15307)
- 农业(14672)
- 制(14656)
- 地方经济(14497)
- 银(13462)
- 银行(13430)
- 融(13335)
- 金融(13327)
- 财(13299)
- 行(13136)
- 发(12718)
- 贸(12549)
- 贸易(12535)
- 环境(12441)
- 易(12019)
- 技术(10976)
- 和(10856)
- 机构
- 学院(229576)
- 大学(225420)
- 济(90239)
- 研究(89474)
- 经济(87967)
- 管理(80984)
- 中国(67792)
- 理学(67240)
- 理学院(66290)
- 管理学(65069)
- 管理学院(64607)
- 科学(56304)
- 京(50810)
- 所(46868)
- 农(43646)
- 研究所(42439)
- 财(41419)
- 中心(40038)
- 江(38515)
- 业大(34434)
- 范(34363)
- 师范(33959)
- 农业(33944)
- 院(33205)
- 北京(32700)
- 财经(31064)
- 州(31029)
- 省(30170)
- 技术(28229)
- 经(27908)
- 基金
- 项目(150245)
- 科学(117133)
- 研究(111243)
- 基金(104245)
- 家(92774)
- 国家(91984)
- 科学基金(76614)
- 社会(68360)
- 社会科(64681)
- 社会科学(64667)
- 省(61504)
- 基金项目(54382)
- 划(52321)
- 教育(50284)
- 自然(48295)
- 自然科(47066)
- 自然科学(47047)
- 编号(46258)
- 自然科学基金(46135)
- 资助(41623)
- 发(39586)
- 成果(38208)
- 重点(35469)
- 课题(34638)
- 创(31423)
- 部(31417)
- 发展(31372)
- 展(30858)
- 创新(29499)
- 计划(27987)
共检索到377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靳利飞 刘天科 南锡康 刘芮琳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发端于思想、框定于规划、推进于战略、巩固于制度,落脚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适用于生态文明新时代。针对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应找准主体功能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在全国层面带状划定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区带、水资源过度利用区基础上,采取“县+乡镇/街区”的差别化政策单元,健全差异化政策体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 政策单元与手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着眼于国土优化开发。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因此,目前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构建区域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区域协调最为重要的目标,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发展 原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杰
一、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第一,主体功能区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差异,以因地制宜的方式,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贯彻落实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第二,主体功能区战略与新的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在全国“一盘棋”的视域下,在维系国家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大格局下,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第三,主体功能区是和现代空间治理政策工具高度契合和一致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杏梅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行政区经济 区域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波
当前,以企业为主体的碳市场虽然有效发挥了企业积极性,但也面临各种问题。尝试建立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能够为县级政府完成减排目标创造市场路径,覆盖碳市场以外的低成本减排潜力,从而实现与碳市场的互补,有利于培育政府主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因此,基于主体功能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应采取的差异化政策,提出建立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从碳汇资源管理主体、碳汇增量测算、交易标的物、碳汇资源需求等方面考虑,设计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方案,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汉兵
生态地位特殊省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区域,但这类省区内部也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在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审视和处理这类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布局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理念,构建了一个研究生态地位特殊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布局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由生态区位、环境容量、资源保障条件、现有发展基础等典型因素决定的各地之间经济重要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相对大小,再根据这种相对大小明确各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功能定位。并以四川省为例,基于实际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薄文广 安虎森 李杰
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出台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试图根据一些理想的条件和标准对我国区域空间进行合理的重新划分和建构,从而达到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决策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注从早期狭义上更多地单纯强调经济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逐渐缩小,后来逐渐扩展到广义上的区际实际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过程。根据中国2001-2009年的数据,我们发现无论是狭义上还是广义上,我国区际发展不协调程度都呈现扩大趋势,并且广义的区域不协调程度远超过狭义的区域不协调程度。主体功能区战略是逻辑意义上的以地为本,同时也是对区域过去发展水平的一个事后承认或被动承认,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协调发展 十二五规划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更新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金焱 刘险峰 李永平
2013年以来,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的顶层设计和政策环境日趋完善。但是,受区域发展战略中对金融发展定位不明确、各地方金融发展战略对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不到位等影响,山东金融运行中出现了金融业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不均衡等问题,影响了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两个中心’为驱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整体发展构想,以部分金融发展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为结点,构建横跨东西的横向发展主线和纵贯南北的纵向发展主线,以普惠金融为发展导向,引导两条主线的金融资源辐射全省。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金融支持 普惠金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之兵
随着诸多区域战略的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已经完成,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本身包含的发展工具、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三大属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工具属性上面临战略数量多、空间尺度多、相互交叉多的挑战,在目标属性上面临整体功能与个体功能相融合的挑战,在过程属性上面临实现区域一体化、区域深度合作与区域共赢发展的多重约束。因此,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工具层面应坚持战略融合、在发展目标层面应坚持功能耦合、在发展过程层面应坚持制度统合。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所涉及的区域利益变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战略融合、功能耦合与制度统合目标,应立足区域利益同增原则,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准,强化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基础,深化改革现有政绩考核制度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关键词:
空间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真实潜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郑维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贾康
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要求,财税政策目标应使四类功能区的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引导资源要素合理向目标功能区流动,引导市场主体和居民节约资源和重视环境保护。解决行政区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财政政策目标要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相一致。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财税政策 公共服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丽君 满强 敖丽红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是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根据辽宁省当前经济现状,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析了各功能区的经济差异,指出各功能区协调发展的难点,并借鉴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理论,提出亟须建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关键词:
辽宁省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