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43)
- 2023(17998)
- 2022(15100)
- 2021(14013)
- 2020(11638)
- 2019(26395)
- 2018(26271)
- 2017(50551)
- 2016(27483)
- 2015(30679)
- 2014(30589)
- 2013(30490)
- 2012(28241)
- 2011(25494)
- 2010(25747)
- 2009(23902)
- 2008(23526)
- 2007(21271)
- 2006(19122)
- 2005(17208)
- 学科
- 济(119009)
- 经济(118876)
- 业(103317)
- 管理(87923)
- 企(84102)
- 企业(84102)
- 农(49569)
- 方法(47597)
- 数学(37733)
- 数学方法(37375)
- 业经(35929)
- 中国(33573)
- 农业(33293)
- 财(32927)
- 地方(27729)
- 制(23783)
- 务(22744)
- 财务(22672)
- 财务管理(22639)
- 技术(22139)
- 学(21723)
- 企业财务(21459)
- 贸(20973)
- 贸易(20956)
- 和(20619)
- 易(20327)
- 理论(20018)
- 策(18638)
- 环境(18303)
- 划(18140)
- 机构
- 学院(394348)
- 大学(389845)
- 济(162247)
- 管理(159797)
- 经济(158874)
- 理学(136885)
- 理学院(135440)
- 管理学(133507)
- 管理学院(132773)
- 研究(132567)
- 中国(103024)
- 京(84217)
- 科学(80192)
- 农(75629)
- 财(73544)
- 所(66547)
- 业大(61606)
- 江(60939)
- 中心(60913)
- 研究所(59950)
- 农业(57878)
- 财经(57866)
- 北京(53262)
- 经(52547)
- 范(51235)
- 师范(50813)
- 州(48847)
- 院(47817)
- 经济学(46899)
- 经济管理(43264)
- 基金
- 项目(261382)
- 科学(206579)
- 研究(195276)
- 基金(188807)
- 家(163277)
- 国家(161736)
- 科学基金(139973)
- 社会(123999)
- 社会科(117225)
- 社会科学(117195)
- 省(103604)
- 基金项目(100507)
- 自然(89488)
- 教育(87757)
- 自然科(87352)
- 自然科学(87331)
- 自然科学基金(85793)
- 划(85455)
- 编号(81162)
- 资助(76327)
- 成果(65057)
- 发(59518)
- 重点(57754)
- 部(57562)
- 创(55790)
- 课题(54857)
- 创新(51501)
- 国家社会(50517)
- 业(49231)
- 教育部(49208)
- 期刊
- 济(191795)
- 经济(191795)
- 研究(117969)
- 中国(82361)
- 农(74841)
- 管理(61316)
- 学报(59304)
- 财(57154)
- 科学(56834)
- 农业(50712)
- 大学(46019)
- 教育(43681)
- 学学(43369)
- 融(38682)
- 金融(38682)
- 业经(36896)
- 技术(35595)
- 财经(28125)
- 经济研究(27915)
- 业(26552)
- 问题(25517)
- 经(24087)
- 技术经济(21158)
- 图书(19365)
- 现代(19302)
- 科技(19174)
- 版(18941)
- 世界(18499)
- 商业(18467)
- 理论(18180)
共检索到602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红 陈莎 叶艳妹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思明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与此相适应,水土资源尤其是耕地在我国十分重要,由于人多耕地少,耕地资源也就愈显宝贵。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但是在和城市发展、工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月 翟有龙 李谦
【目的】研究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为促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和提升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超效率DEA模型、核密度估计、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1—2021年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展开研究。【结果】①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上整体由单极向多极演变,形成“成都平原最优,外围分级镶嵌”的格局,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趋同性,形成“以成都、雅安、德阳、眉山为核心的高效率大面积隆起区,攀枝花为极核,外围分级塌陷”的格局。②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由0.526增加至0.704,协调效应逐渐增强,整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3个层次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全省大致经历了“发展、滞后、提升”3个时期,从空间变化来看,成都率先步入优质协调阶段,其次为雅安和攀枝花,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内江步入良好协调阶段,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仍处于失调阶段。③农业规模化程度的驱动力逐年增强,成为影响作用最显著的驱动因子,资源消耗强度和农业经济协调指数的驱动力也有所提升,而城镇化水平、机械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减弱。【结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资源消耗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全省应该在稳定现有耕地规模,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合理推进城市化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薇 王欣彤 戴姣
数字技术是农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支撑,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以现实案例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对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实践意义。本文通过考察广东省阳西县“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的数字农业实践发现,数字技术“主体—关系—结构”三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赋主体以权利推动行动整合,赋关系以联动促进利益联结,赋结构以功能强化集约布局,从而打造农业新型数字化模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从要素、环境、主体和产业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提高农产品质量、生态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晓斌 应苏辰
研究目的:系统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适应性转型框架、作用途径、模式类型及优化路径,为助力新时期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借鉴。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解析法。研究结果:(1)全域整治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工具之一,围绕资金运作、整治模式、生态保护、设施保障、居所更新等方面亟待探索适应性转型;(2)全域整治可依据要素整治、格局优化、功能强化、价值显化、机制保障等途径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3)从地理区位、产业资源和规划导向维度解析差异化全域整治模式,提炼出传统农业型、都市农业型、高效农业型等13种模式类型;(4)从管控端、引导端、利用端和保障端,分别总结强化底线约束和构建整治体系、下沉发展权利和制定开发计划、探索差异路径和配套用地准则、保障要素配置和创新整治机制等全域整治优化路径。研究结论:全域整治仍应加强理论机制、效益评价和类型体系等研究,以更好服务于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婕 安同良
本文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点上系统梳理了中国创新之路——典型的技术后发国技术赶超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变迁,中国创新之路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困局和问题凸显。特别是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技术牌"屡被打出,所以中国在技术赶超的后半程需要谨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告诫,核心关键在于谋求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之路。本文认为,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中国创新之路,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和采纳复杂经济学的思路来提供实际应用,未来中国创新驱动的实践关键在于在复杂性视阈的框架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1+N"多层次创新系统。
关键词:
复杂性 演化 创新系统 技术赶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毛通 楼裕胜 顾洲一
乡镇街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夯实乡镇街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意义重大。当前,镇街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体系、机制保障、设施支撑、工作重心、思想条件、社会基础、信用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还存在整体规划缺乏、组织保障能力薄弱、信用认识不到位、信用监管力量和监管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建议“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加强基层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做到规范与鼓励并举,强化信用监测评估,并做好示范引领;基层政府应带好政务诚信头,充分整合基层信用监管力量和监管信息两类资源,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打好治理、服务、监管和创新四张牌,推动基层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镇街道 基层信用 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漆信贤 张志宏 黄贤金
研究目的:基于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分析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新矛盾,为支撑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耕地保护战略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目标及其演进,结合新时代耕地保护所面临的美好生活高要求、贸易争端复杂性和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新形势,揭示中国耕地保护在美好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农业技术进步和全球耕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研究结论:耕地资源的有限性短缺将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耕地资源要素对于2035年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主要是:以格局优化统筹全国耕地资源保护新空间;以耕地生态健康提升耕地综合产能;以海外耕地资源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新举 张志国 李玉环 徐春达 王绍楠
本文从分析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问题入手 ,提出城镇发展必须以耕地保护为前提 ,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的统一。同时提出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统一的六大具体措施。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城镇发展 基本农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晏云威
<正>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回顾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历程,我们从零起步,从参考借鉴到自主研发,从理论探讨到实践落地,用了7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农机装备产业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全的跨越式发展。现今,我们正处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阶段,也是推动农机装备产业从全到好、再从好到强,实现其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浩博
耕地资源是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2015年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8%,供应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近1/3。然而,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土地退化、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走向。因此,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东北粮食主产区 耕地质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浩博
耕地资源是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2015年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8%,供应的商品粮占全国商品粮近1/3。然而,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土地退化、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走向。因此,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东北粮食主产区 耕地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一德 韩天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建构起了“以法学为主体,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两翼,以交叉学科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在新时代,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总体规模不足、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不足、国际化法治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新时代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人才培养要契合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需求、契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新要求、契合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新要求,确立“X学科+知识产权硕士”的本硕贯通学历教育模式,建立“知识产权硕士+X产业方向”的产学合作培养机制,试行“知识产权硕士+X域别法”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毅辉 洪碧云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了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8年中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从作用机制看,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农业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发展效益这三条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封立涛 陈志 马宇佳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土地流转政策则是实现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利用熵值法从农业禀赋、生产水平、绿色程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四个维度构建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流转政策促进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且该影响在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其影响机制主要为促进农业适当规模化经营和保护耕地。因此,政府应当继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土地流转的进程,但同时也要根据地区发展差异采取相关配套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