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78)
2023(18549)
2022(16055)
2021(15009)
2020(12736)
2019(28963)
2018(28716)
2017(55319)
2016(29874)
2015(33722)
2014(32854)
2013(31992)
2012(29341)
2011(26099)
2010(26284)
2009(23953)
2008(23177)
2007(20552)
2006(17738)
2005(15159)
作者
(83142)
(69267)
(68861)
(65623)
(44293)
(33278)
(31273)
(27118)
(26306)
(24833)
(23670)
(23222)
(21954)
(21817)
(21454)
(21133)
(20524)
(20402)
(20087)
(19909)
(17050)
(16970)
(16853)
(15872)
(15497)
(15405)
(15321)
(15267)
(13885)
(13672)
学科
(118359)
经济(118236)
管理(89016)
(85615)
(72792)
企业(72792)
方法(58402)
数学(50670)
数学方法(49855)
中国(30938)
(30295)
(29702)
业经(26954)
技术(24859)
(24589)
地方(22395)
理论(21876)
(21178)
贸易(21166)
农业(20571)
(20546)
(20436)
(19189)
财务(19098)
财务管理(19054)
(18599)
企业财务(18045)
(17873)
银行(17827)
(17460)
机构
大学(411480)
学院(411187)
管理(165776)
(163102)
经济(159649)
理学(144236)
理学院(142699)
管理学(139816)
管理学院(139061)
研究(134103)
中国(99733)
(87183)
科学(82881)
(73496)
(65719)
(63025)
中心(62137)
业大(61079)
研究所(59985)
(59617)
财经(59528)
北京(54844)
(54349)
(53802)
师范(53275)
(49734)
农业(49216)
经济学(48916)
(48310)
技术(45864)
基金
项目(286781)
科学(226749)
研究(209941)
基金(208007)
(181375)
国家(179873)
科学基金(155868)
社会(131560)
社会科(124762)
社会科学(124727)
(112518)
基金项目(109250)
自然(102284)
自然科(99990)
自然科学(99970)
教育(98291)
自然科学基金(98156)
(94663)
资助(86595)
编号(85597)
成果(68731)
重点(64232)
(62929)
(62271)
(60455)
课题(59084)
创新(57649)
科研(54866)
教育部(54323)
国家社会(54156)
期刊
(169768)
经济(169768)
研究(116398)
中国(79466)
学报(63238)
管理(62610)
科学(58656)
(55957)
(55412)
教育(51384)
大学(48851)
学学(45646)
技术(41006)
农业(38684)
(33534)
金融(33534)
经济研究(28114)
财经(28110)
业经(27991)
(24051)
图书(22689)
技术经济(21664)
(21643)
科技(21352)
问题(21342)
统计(21112)
(19866)
理论(19108)
(18519)
商业(18097)
共检索到594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明汉   魏雪迎   朱秀珠  
当前,中国跨越要素驱动发展和资本驱动发展两个阶段,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成为全球技术创新核心参与者。使用专利大数据进行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研究日益丰富,但国内对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群落识别与创新演化趋势的研究较少。基于全球4 611 149件PCT专利申请记录、14 887 452条IPC分类号信息和23 961 143条PCT专利引文信息构建RIT指数,对专利技术领域进行沉睡、衰退、新兴和强势4种类别划分;提取所有领域IPC共现关系,构建全局技术融合网络图谱;采用h-strength提取网络图谱核心结构,将网络社群算法识别与技术专家解读相结合,对结果进行细致解读。最终,共识别出全球、全领域两个超大、8个较大、30个中等和34个较小规模的关键核心技术群落。其中,生物医药、数字信息传输与无线通讯网络是当前全球技术创新的两大主要驱动力;光学系统和仪器整体呈现强势特征,半导体器件、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群落内部出现4种技术特征更迭。此外,中等规模催化剂、层状产品、增材制造、共聚物及共聚工艺、半透膜及制备、表面液体涂层等技术群落也呈现出强势特征。对全球技术创新演化前沿态势进行有效监测,可为跨国创新态势对比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晓林   严安平   李维思   魏巍  
识别未来产业创新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助于超前布局一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形成未来产业发展先发优势,进而构建以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氢能产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但目前已有相关技术分析存在数据完整性不够和相对陈旧等问题,缺乏定量的技术评估和明确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结果。因此,从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决策需求出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对未来氢能产业的支撑性和引领性,基于相关的全球专利数据,利用新的专利交叉影响分析方法(NPCIA)计算技术影响力,构建结合技术影响力和新颖性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以2015年碳中和政策正式提出以来的全球氢能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识别出构建氢能产业未来优势需重点关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电解水为代表的绿氢制取技术,以固态储氢介质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储氢材料技术,以交通和储能等为重点场景的氢能加注技术,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应用技术,以及影响全产业链发展的氢安全和智能化配套技术等。该方法立足未来产业构建的情境需求,实现技术影响力和新颖性并重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以期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凝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布局决策提供方法支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俊龙   史佳岩   孙小敏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企业数字化是重要的赋能手段。本文以1999~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核心指数进行测度,识别筛选关键核心技术,并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揭示其异质性特征、作用机制与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指数均值和关键核心技术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企业间分布不均衡;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规模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异质性;企业数字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通过影响研发要素投入实现,并受企业研发与运营经验的调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庆锋  潘小换  蒋保建  
以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的产业创新链为研究对象,站在整个创新链的角度建立基于产业创新链的技术策略选择模型;以专利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所选领域热点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选区域的技术比较优势,选择出最优技术策略;以山西煤层气产业创新链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未来的技术策略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彩虹   蔡鸿宇   石进   李明   卢明欣  
[目的/意义]识别关键核心技术是技术突破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挑战。从专利应用视角出发,探究行业内各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寻求技术突破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以专利为桥梁,搭建“技术—应用”共现关系;基于技术的应用相似度采用Leiden社区发现算法将技术划分成不同类别,进而明确各应用的特征技术类;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评价各应用的技术关键核心度,取各应用中关键核心度TOP 15的技术为关键核心技术备选集合;将各关键核心技术备选集合中属于各应用特征技术类的技术确认为各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结果/结论]结合各应用间的技术差异,识别出行业内各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为企业从整体层面识别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学国  吴鑫涛  
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焦点问题,考虑创新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企业和学研机构为博弈主体构建产学研协同模式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系统探讨影响博弈双方合作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机制,并结合数值仿真揭示各因素变动下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政策激励因素能够促进企业与学研机构协同创新,但不同政策措施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降低合作成本和“搭便车”收益,提升合作收益增量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盲目设置过高的创新深度而使研发成功率过低无助于双方合作;企业对学研机构的研发资助、违约金、机会损失和声誉损失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系数能够有效抑制中途背叛行为的发生。基于此,提出优化政府政策组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体制机制设计等建议,从而为政府科学施策、精准施策,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德方  
从专利的角度可以分析一个国家、企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为此,以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数据库为基础,首先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态势,紧接着探讨了我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十二五"期间加强科技创新,紧跟全球创新形势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志洋  韩玉启  孟庆良  
基于企业和客户的交互视角,本文分析了客户知识的内涵和关键维度,提出从客户知识价值、客户的知识交流意愿和企业的客户知识吸收能力三个维度识别关键客户知识源:客户知识价值反映了客户的知识所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客户的知识交流意愿反映了客户与企业沟通、交流信息和知识的愿望的强弱;企业的客户知识吸收能力就是企业获取、消化、转化和开发客户知识,并把客户知识运用于企业决策的能力。本文所建立的关键客户知识源识别体系兼顾了企业和客户双方视角,体现了客户知识共享的自愿、公平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野  汪书悦  陶于祥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2)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3)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佳佳  马铁驹  
为识别风能领域的核心技术,探测风能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找出中国和发达国家在风能领域的技术差距,从而加速我国风能技术创新。以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CNIPR作为数据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共现网络图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共现阈值和时间序列进行结合,划分四个阶段对中国、美国欧洲共现网络图进行对比分析。识别出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核心专利领域,推测出中国风能领域未来的技术走向会集中在风能装置零件、部件和附件以及风能照明装置或系统两个方面,美国和欧洲则依然集中在风力发电机等核心领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勤   温晓楠   韩笑  
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仍存在瓶颈制约,多种政策如何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有效作用亟待探索。基于大数据驱动研究范式,采集12种新能源汽车政策及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相关多源异构数据,搭建PSR-贝叶斯网络模型,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果预测和原因诊断探究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各类政策强度动态变化,呈现由需求面购置拉动,经由供给面推动和环境面压力,向需求面后市场的强度转移趋势;(2)通过结果预测识别各阶段主导作用政策,从初期购置优惠,经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与双积分,转向四类政策协同作用为主导;(3)通过原因诊断识别各阶段关键政策瓶颈,科技创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需求面非财政措施政策细则需要优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学国   刘凤梅   周诗雨  
创新质量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败,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质量视角定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并构建指标体系,以集成电路为例,测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测度结果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质量对实现技术攻关的条件组态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创新质量中单一条件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较弱,而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存在两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态路径,即成果质量主导型条件组态和适用性-成果质量协同型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成果质量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适用性质量是关键。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德麟   蒋丽球   欧阳桃花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科技竞争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技术创新的新阶段,复杂产品后发企业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要创新主体。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铁建重工研制盾构机的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聚焦突破两类关键核心技术:可靠性关键核心技术和原理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这两类关键核心技术所需的创新要素组合分别为面向市场应用的成长式创新要素组合和面向技术研发的攻关式创新要素组合。两类创新要素组合以及“双向链接”机制是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本文揭示了创新要素组合对后发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作用机制,丰富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理论。同时,本文对中国后发企业通过创新要素组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荣  曹明  孙济庆  
基于专利分析的视角,利用Citespace分析工具结合专利综合指数分析方法,引入技术突现率、技术重复率、技术中心度水平、技术综合性指数等指标,构建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模型,通过分析得出特定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技术机会,还原技术发展路径,从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最后对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