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9)
- 2023(8888)
- 2022(7131)
- 2021(6709)
- 2020(5142)
- 2019(11470)
- 2018(11149)
- 2017(22055)
- 2016(11879)
- 2015(13343)
- 2014(13136)
- 2013(12973)
- 2012(12055)
- 2011(10652)
- 2010(10950)
- 2009(9930)
- 2008(9786)
- 2007(8811)
- 2006(7917)
- 2005(7200)
- 学科
- 济(43294)
- 经济(43250)
- 业(33682)
- 管理(33404)
- 企(24440)
- 企业(24440)
- 方法(16011)
- 农(15977)
- 中国(15448)
- 财(13213)
- 数学(13035)
- 数学方法(12798)
- 业经(11878)
- 制(11136)
- 农业(10408)
- 地方(10290)
- 策(10205)
- 贸(9820)
- 贸易(9813)
- 易(9592)
- 银(8386)
- 银行(8381)
- 行(8127)
- 工作(8097)
- 理论(8026)
- 服务(7805)
- 及其(7689)
- 学(7681)
- 教育(7406)
- 融(7314)
- 机构
- 学院(161717)
- 大学(159737)
- 济(67521)
- 经济(65821)
- 管理(62657)
- 研究(55085)
- 理学(52762)
- 理学院(52204)
- 管理学(51442)
- 管理学院(51079)
- 中国(42591)
- 财(34563)
- 京(33151)
- 科学(30366)
- 江(26282)
- 所(26089)
- 中心(25841)
- 财经(25615)
- 范(23267)
- 经(23261)
- 研究所(23146)
- 师范(23124)
- 农(21950)
- 北京(21123)
- 州(20824)
- 院(20497)
- 经济学(20492)
- 业大(19400)
- 财经大学(18790)
- 经济学院(18341)
- 基金
- 项目(104643)
- 研究(84332)
- 科学(83299)
- 基金(74298)
- 家(62933)
- 国家(62289)
- 社会(54389)
- 科学基金(53655)
- 社会科(51464)
- 社会科学(51453)
- 省(40628)
- 教育(38565)
- 基金项目(37559)
- 编号(36620)
- 划(34114)
- 成果(32026)
- 自然(30673)
- 自然科(29943)
- 自然科学(29939)
- 资助(29649)
- 自然科学基金(29411)
- 课题(25310)
- 发(24218)
- 部(23447)
- 重点(23366)
- 项目编号(22904)
- 国家社会(22352)
- 创(22023)
- 性(21880)
- 年(21667)
共检索到259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旭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在理论上高度关联,它们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指向,把高阶正义视作价值目标,都以渐进主义作为构建原则。在政策脉络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政策演进始终围绕共同富裕主题主线,可分为探索准备阶段、全面深化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实践逻辑上,未来,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高质量发展应倡导精准化发展理念,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引入新型均等化评价视角,进一步完善以“公众参与”为核心的均等化共建共享机制,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实 杨一心
近十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从而强调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未来一个时期,作为顶层驱动力的共同富裕战略,作为内生驱动力的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差距要求,作为行政驱动力的推进民生领域治理现代化,将会齐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认识和把握好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逻辑、政府主导推进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联动逻辑、整体面上推动和重点领域突破的并行逻辑、法规制度保障和技术标准运用的协同逻辑基础之上,本文提出要动态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扩大并优化配置各类服务资源、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降低基本公共服务享有的户籍关联度、发挥法治和数字化改革引领作用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陆胤 李永海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手段。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和地级市层面共同富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使用三维Kernel核密度图描述二者的动态演进。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区域、不同水平和不同路径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推进作用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基本公共服务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奚哲伟 史婵 王小林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采用AF方法,从经济设施、社会事务和人居环境3个维度10个指标,以2020年县域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燃气供给、用水供给、排水管网和交通路网四个指标短板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区域间短板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间十分不平衡,薄弱县问题较为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县由高到低依次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牧区县、陆地边境县、民族县、脱贫县和生态县,粮食主产县、棉花主产县、一类革命老区县的公共服务短板问题不突出。本文建议:开展全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估;实施公共服务薄弱县提升工程,对牧区县、陆地边境县和民族县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给予重点帮扶;实施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振兴工程;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引导市场与社会多元供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与需求匹配;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建设“城乡数字大脑”,推动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获得。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超
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新型“三权分置”制度。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基于农民发展能力的视角,集体所有权是生存保障能力的体制载体,承包权是生产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经营权是财产收益能力的产权载体。“三权分置”改革能够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低成本提供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并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前,“三权分置”改革面临集体所有权虚化与社会保障功能弱化、承包权固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经营权大规模流转与贫富差距强化的困境。应当强化集体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斌开 亢延锟 侯嘉奕
以撤县设区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讨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关系。研究发现,县改区后学龄青少年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概率分别提高了4.10%和4.88%,受教育年限增加了0.29年。其作用机制是,县改区提高了教育支出占比,破除了教育资源的行政壁垒,使被撤并县的居民享受了城市内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公平。另外,撤县设区不仅使受到影响的群体长期收入提高了8.67%,且显著降低了辖区的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公平 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阮梦婷 葛劲峰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好蛋糕的前提还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共享,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高质量就业的保证。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回顾西方国家教育均等化的发展历史,本文发现教育共享离不开政府和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最终形成以机会均等为目标,以优质、均衡、一体化为特征的教育供给模式。最后,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现有文献,分析财政体制对教育供给的影响,并对我国的教育均等化实践提供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 财政体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济洲 崔翼
聚焦中国式分权情境,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立足于2012—2021年中国3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探讨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均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受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该影响越发明显;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约束下,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具有区域、城市规模异质性,且在中西部地区、特大城市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伏润民 缪小林 张彰 赵一心
在强调市场作用和政府再分配政策背景下,国民收入差距程度反映了一个社会分配制度的效率、公平与正义。从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以增进民生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然而,仅仅采用传统货币收入指标很难准确衡量实际收入分配差距,也不可能据此衡量共同富裕。本文在系统厘清和评价公共服务与国民收入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构建广义国民收入理论分析框架,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国民收入分配体系,赋予国民收入新的内涵;实证论证基本公共服务对广义国民收入的影响路径及其程度,以此证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是影响国民收入水平差异的直接因素;在分析现行财政体制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收敛的基础上,聚焦对广义国民收入影响突出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两大基本公共服务,突破现行事权划分和公共服务的财政供给制度限制,提出一套完整的制度性改革方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收敛,缩小国民收入差距,客观评价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玮
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际上是公民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纳税人权利意识凸显出来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产生及其实施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逻辑。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因而会对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同维度的逻辑进行强调,这一状况使得不同国家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标准的选择以及制度安排上出现差异。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目标的情况下,弄清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逻辑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纳税人权利 基本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明杰
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构建以专项规划为引领的兜底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到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再到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从而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民生保障体系,党和国家从政策布局、实践路向上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进行了体系化、制度化统合。进入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宏观战略布局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融合供给在实践中形成了逻辑联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融合供给机制日趋成熟定型,这都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的价值命题,形成了顶层引领、渐进调适和政策联动、系统推进的实践经验。未来一个时期,以省域为单位推进改革试点,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制度脱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型,成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融合机制建构的重要路向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月
新质生产力作为引领市场经济变革的关键引擎,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调节效应,并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05—202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经过增加关键变量、剔除特殊样本与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成立。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此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更明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亚莉 姚星垣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发展,既面临“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从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来看,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定位、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功能。为此,需要明确“三步走”的目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创新推进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和社会治理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关键词:
城乡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海远
回顾我国共同富裕的政策路径,从问题导向型、横向领域型、纵向结合型角度,总结共同富裕的三种改革模式,归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提出继续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思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需要从优化消费动力、丰富调控工具、全面协调增长等角度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在新发展阶段,要从城乡区域等碎片化的横向改革思路,走向仅瞄准收入权益等结果导向的纵向推进方式。在“提低、扩中、限高”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减负、增收、分配、赋能”等措施,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