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7)
- 2023(8973)
- 2022(6868)
- 2021(6476)
- 2020(4879)
- 2019(10880)
- 2018(10485)
- 2017(20386)
- 2016(10986)
- 2015(11829)
- 2014(11343)
- 2013(11303)
- 2012(10207)
- 2011(9178)
- 2010(9121)
- 2009(8327)
- 2008(8202)
- 2007(7582)
- 2006(6918)
- 2005(6023)
- 学科
- 农(50034)
- 济(48429)
- 经济(48376)
- 业(38391)
- 农业(33945)
- 管理(23446)
- 业经(18575)
- 企(16163)
- 企业(16163)
- 中国(15679)
- 方法(13865)
- 财(13397)
- 收入(13236)
- 数学(12460)
- 农业经济(12430)
- 数学方法(12362)
- 制(11928)
- 地方(11836)
- 发(10970)
- 人口(9830)
- 村(9531)
- 农村(9512)
- 发展(9500)
- 展(9479)
- 体(9099)
- 策(8470)
- 分配(7784)
- 土地(7528)
- 及其(7516)
- 建设(7475)
- 机构
- 学院(151757)
- 大学(144481)
- 济(68122)
- 经济(66912)
- 管理(57578)
- 研究(53362)
- 理学(50197)
- 理学院(49752)
- 管理学(49075)
- 管理学院(48795)
- 农(45875)
- 中国(42230)
- 农业(34166)
- 科学(29833)
- 财(29469)
- 京(28920)
- 业大(28166)
- 所(25967)
- 中心(25655)
- 研究所(23289)
- 江(23223)
- 财经(22726)
- 经(20897)
- 农业大学(20852)
- 经济学(20661)
- 范(19971)
- 师范(19859)
- 经济管理(19112)
- 经济学院(18766)
- 发(18311)
- 基金
- 项目(103163)
- 科学(82373)
- 研究(81979)
- 基金(74682)
- 家(64296)
- 国家(63557)
- 社会(55393)
- 科学基金(54547)
- 社会科(51930)
- 社会科学(51915)
- 省(41530)
- 基金项目(39285)
- 教育(35357)
- 编号(35043)
- 划(33083)
- 自然(30601)
- 自然科(29818)
- 自然科学(29815)
- 自然科学基金(29293)
- 农(28654)
- 成果(27949)
- 资助(27720)
- 发(25080)
- 国家社会(23637)
- 部(23498)
- 课题(23187)
- 重点(22789)
- 制(22436)
- 创(21820)
- 性(21698)
共检索到230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徐加玉 柴恭静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村低收入问题治理成为我国新阶段农村社会治理新命题,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绝对贫困相比,农村低收入问题具有相对性和多维性等特征,治理上更加强调常态化和差异化。因此对治理模式也有新的要求,在治理主体上强调多元化,在治理策略上强调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常规化治理。为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差异化帮扶机制,在战略衔接层面,应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依托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性帮扶机制;在治理主体层面,处理好个人、政府、社会在三次分配中的责任和义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在政策设置层面,依据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群体特点进行分层分类,以收入、劳动能力等多维度衡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帮扶政策。
关键词:
农村低收入人口 共同富裕 治理转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徐加玉 柴恭静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村低收入问题治理成为我国新阶段农村社会治理新命题,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绝对贫困相比,农村低收入问题具有相对性和多维性等特征,治理上更加强调常态化和差异化。因此对治理模式也有新的要求,在治理主体上强调多元化,在治理策略上强调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常规化治理。为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差异化帮扶机制,在战略衔接层面,应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依托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性帮扶机制;在治理主体层面,处理好个人、政府、社会在三次分配中的责任和义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在政策设置层面,依据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群体特点进行分层分类,以收入、劳动能力等多维度衡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帮扶政策。
关键词:
农村低收入人口 共同富裕 治理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常秀 曹海霞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农村低收入问题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如何有效帮扶农村低收入群体成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与绝对贫困相比,农村低收入问题具有相对性、复杂性和多维性等特征,因而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常态化、差异化策略。本文尝试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现实障碍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解的思路和建议,以期通过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游朋轩 王青青 姜汪维
我国小康社会已建成,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如何使得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随着社会民众物质层面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党和政府对如何提高民众精神层面享受越发重视。但让全部人精神生活富裕,是现阶段一项较为困难的长效工作,其中农村地区精神生活富裕建设存在较大难度。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应对“三农”问题时形成丰富经验,农户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但相比城市地区,我国乡村地区精神生活富裕建设较为缓慢。本文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如何获得精神生活富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措施,为农村社会发展、社会整体进步带来参考。
关键词:
农村农民 低收入群体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梁晓慧
根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历次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讨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相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增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总体上相对更为缓慢。外出务工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具有缩小低收入群体和总体收入差异的作用;本地工资性收入具有扩大收入差异的作用。从收入差距解释份额看,低收入群体的本地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从群组特征来看,低收入群体中劳动力缺乏、老龄人口增加以及区域分布差异成为重要的解释因素,受教育程度差异的解释作用也在逐渐上升。为此,促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需要完善针对老年人群的保障体系、改善受教育的均衡性,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并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收入结构 人口特征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实 史新杰 陶彦君 于书恒
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持续扩大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可能会阻碍共同富裕进程,因此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程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收入长期变动趋势,认为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精准识别低收入群体,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本文同时基于浙江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经验,为全国层面通过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推动农村低收入居民增收,需要从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三个方面共同发力,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关键在保障有劳动能力人口的就业机会,重点在增强无劳动能力人口的收入保障。
关键词:
农村 收入分配 低收入人口 增收 浙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玲红 魏国学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本文运用全国、城乡、区域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数据,测算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趋势变化及结构性来源,总结并预判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还没有出现趋势性缩小,省际和省内农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脱贫人口等边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五类新问题已然显现,一是农村各类常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收入差距拉大并传导至农村;三是重大改革进程有别导致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新冠疫情引发行业和群体层面的收入差距;五是自然灾害拉大农业与非农、南方与北方收入差距。应继续提高农村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同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户和本地公职人员、入乡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防范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收入分化风险。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趋势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实 杨一心
近十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从而强调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未来一个时期,作为顶层驱动力的共同富裕战略,作为内生驱动力的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差距要求,作为行政驱动力的推进民生领域治理现代化,将会齐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认识和把握好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逻辑、政府主导推进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联动逻辑、整体面上推动和重点领域突破的并行逻辑、法规制度保障和技术标准运用的协同逻辑基础之上,本文提出要动态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扩大并优化配置各类服务资源、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降低基本公共服务享有的户籍关联度、发挥法治和数字化改革引领作用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旭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在理论上高度关联,它们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指向,把高阶正义视作价值目标,都以渐进主义作为构建原则。在政策脉络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政策演进始终围绕共同富裕主题主线,可分为探索准备阶段、全面深化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实践逻辑上,未来,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高质量发展应倡导精准化发展理念,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引入新型均等化评价视角,进一步完善以“公众参与”为核心的均等化共建共享机制,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葛立宇 姚凤民 莫龙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税收作为调节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基础性制度,还存在流转税逆向调节、所得税覆盖范围较窄、财产税种类不健全、三次分配调节偏弱、非税收入负担较重等方面的改革挑战。当前,需要按照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提出的“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的要求,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充分发挥税收在收入再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具体来说:一是要持续推进流转税改革,降低流转税占比。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三是要健全财产税体系,逐步提高财产税比重。四是要增强三次分配的税收激励作用。五是要理顺税费关系,严格规范非税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敏
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是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的新生事物,也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不可回避的时代背景。厘清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与数字化的互动机理、剖析数字化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构建农村数字化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对于数字赋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化农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涵演化 战略演进 农民 农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超
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新型“三权分置”制度。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基于农民发展能力的视角,集体所有权是生存保障能力的体制载体,承包权是生产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经营权是财产收益能力的产权载体。“三权分置”改革能够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低成本提供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并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前,“三权分置”改革面临集体所有权虚化与社会保障功能弱化、承包权固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经营权大规模流转与贫富差距强化的困境。应当强化集体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青 闫子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乡村治理为抓手助推农村共同富裕是未来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内容,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机统一。未来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助推共同富裕伟大工程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方向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乡村治理软环境,营造“助善治、促共富”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共同富裕 逻辑理路 实践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华堂 王军 廖祖君
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振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