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0)
- 2023(13167)
- 2022(10939)
- 2021(9851)
- 2020(8257)
- 2019(18321)
- 2018(18403)
- 2017(34399)
- 2016(18576)
- 2015(20558)
- 2014(20612)
- 2013(19940)
- 2012(18512)
- 2011(17059)
- 2010(17527)
- 2009(16917)
- 2008(15791)
- 2007(14292)
- 2006(13105)
- 2005(12446)
- 学科
- 济(89890)
- 经济(89783)
- 管理(55632)
- 业(48315)
- 企(41426)
- 企业(41426)
- 中国(28999)
- 融(28230)
- 金融(28223)
- 方法(27089)
- 银(26204)
- 银行(26182)
- 行(25357)
- 财(24158)
- 制(23818)
- 地方(23796)
- 数学(23490)
- 数学方法(23272)
- 业经(19847)
- 农(19181)
- 体(17431)
- 学(16766)
- 地方经济(14090)
- 务(13876)
- 财务(13835)
- 财务管理(13799)
- 理论(13225)
- 企业财务(13126)
- 体制(13124)
- 农业(12719)
- 机构
- 学院(258545)
- 大学(258269)
- 济(119056)
- 经济(116562)
- 研究(94941)
- 管理(91624)
- 中国(78621)
- 理学(76476)
- 理学院(75617)
- 管理学(74462)
- 管理学院(73951)
- 财(59948)
- 京(54569)
- 科学(51974)
- 所(47444)
- 财经(45284)
- 中心(43978)
- 研究所(42173)
- 江(41751)
- 经(40835)
- 经济学(39293)
- 农(38154)
- 经济学院(34993)
- 北京(34839)
- 院(34342)
- 财经大学(33323)
- 范(33152)
- 师范(32801)
- 州(32551)
- 业大(32178)
- 基金
- 项目(161486)
- 科学(127376)
- 研究(122989)
- 基金(116640)
- 家(100337)
- 国家(99483)
- 科学基金(85112)
- 社会(80789)
- 社会科(76734)
- 社会科学(76719)
- 省(63156)
- 基金项目(59997)
- 教育(56657)
- 划(52169)
- 自然(50421)
- 自然科(49217)
- 自然科学(49203)
- 编号(48992)
- 自然科学基金(48335)
- 资助(47541)
- 成果(42230)
- 重点(37277)
- 发(36594)
- 部(36392)
- 课题(36034)
- 制(35602)
- 国家社会(34385)
- 创(33943)
- 性(32626)
- 教育部(32084)
- 期刊
- 济(144489)
- 经济(144489)
- 研究(89587)
- 中国(61538)
- 财(48841)
- 融(41833)
- 金融(41833)
- 管理(38820)
- 学报(36438)
- 农(35718)
- 科学(33583)
- 教育(31151)
- 大学(29174)
- 学学(27404)
- 财经(24581)
- 经济研究(24417)
- 技术(23760)
- 农业(22412)
- 经(21356)
- 业经(20053)
- 问题(17827)
- 贸(14381)
- 国际(13599)
- 技术经济(13185)
- 世界(13027)
- 理论(12345)
- 统计(11894)
- 改革(11653)
- 革(11653)
- 现代(11524)
共检索到428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王颖
在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再平衡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挑战和机遇。珠三角面临着原有低水平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竞争能力逐步降低的困境,但也意味着挖掘消费、推动非国有中小企业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持续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将推动珠三角进入脱胎换骨式的发展轨道。一是通过土地证券化全面提升农村居民财富水平并以此扩大消费需求甚至非国有投资需求;二是通过外向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自主创新;三是通过与外向型经济相结合的区域性外汇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此构筑面向境内外的金融中心地带,进而真正实现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构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俞超 黄志刚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十九大报告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要求。本文以金融体制为出发点,通过构建两部门内生融资约束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在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方式的情况下,模型中银行差别性对待风险异质性企业,将导致企业金融化和影子银行的形成。经营风险越小的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越多的信贷支持,进而将多余的资金投向影子银行体系,造成企业金融化。这一影响在国有银行占比较低的地区更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个系统的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以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的双重改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坤
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金融发展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金融发展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国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来源。随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经济失衡的调整,同时还能促进危机后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复苏。与此同时,在强调并重视金融发展在失衡的调整与经济增长和复苏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够忽视各经济体存在具有显著差异的个体效应,特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个体效应,其中尤以中国的个体效应最为明显。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球经济失衡 再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金融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艳
文章认为,在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中.中央银行在稳定货币与支持经济增长,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两难选择,中央银行与各专业银行在金融杠杆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着严重的障碍,政府、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也难以理顺,因而很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金融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为此,文章提出了以市场导向为主,突出金融主体的独立性和规范化.以及以调控方式的利益性、市场性和间接性为特征的新的金融调控模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海宽
论金融体制改革赵海宽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和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金融体制的相应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十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对金融体制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体制也将进一步深入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晓英
我国国企改革在投资需求方面 ,没有形成有效的融资机制 ,在经营机制转换方面较为困难。国企改革难题背后隐藏着的金融症结是银行业的改革严重滞后及证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要实现国企改革 ,就必须使银行业市场、证券市场与国企改革三位一体 ,实现国有银行的产权重构 ,全面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同时必须彻底改变国有企业相对单一的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耀先
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耀先一、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十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年均GDP增长达9.9%。特别是1993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中国实行了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注重适时微调,使国民经济逐步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光第
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联,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又反作用于后者.我们研究金融体制改革决不能脱离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情况.最近一个时期,中央许多会议和领导同志的讲话,都强调加大改革的份量.加快开放的步伐.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与七届人大十四次会议通过的《纲要》,都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已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了一些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理由。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理论根据,但它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它并没有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历史所证实。"全球经济再平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策陷阱和交易各方均输的后果。汇率只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并非惟一因素,更不是根本性机制。在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条件下,美国要实现长期对外贸易平衡是不可能的。对外贸易逆差,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
关键词:
全球经济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再平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斌 吴频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二十国集团(G20)围绕再平衡的量化指标已进行了几轮角力。我们认为,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明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热议。笔者从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入手,说明汇率不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证明全球经济再平衡离不开汇率杠杆,但不完全取决于汇率。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经济再平衡 汇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璞 王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期发布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增长距"有力、均衡及可持续"的目标仍相去甚远,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产出缺口依然较大,内部及外部再平衡进展缓慢。为使中期经济恢复稳健增长,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将有所不同,前者必须持续改善其需求疲软的现状,而后者则要为外部融资环境可能出现的收紧做好充足的准备。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国间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通过必要的联合行动,有效减少全球外部失衡以及内部扭曲,真正发挥提振市场信心和降低风险的重要作用。本刊节选该专题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翻译并发表,以供国内读者参考,作者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新立
2014年8月2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2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制定改革路线图,各项改革必须周密设计、精心测算、协调配套、同步推进。通过围绕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加快放宽金融准入改革,围绕降低企业债务率,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把《决定》提出的改革要求落到实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