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52)
2023(13998)
2022(12465)
2021(11816)
2020(10103)
2019(23410)
2018(23331)
2017(43742)
2016(24008)
2015(27338)
2014(27269)
2013(26866)
2012(24598)
2011(21879)
2010(21871)
2009(19806)
2008(19349)
2007(17140)
2006(15267)
2005(13361)
作者
(68484)
(56843)
(56189)
(53483)
(36328)
(27398)
(25970)
(22382)
(21781)
(20285)
(19698)
(19013)
(18082)
(17925)
(17492)
(17410)
(17219)
(16860)
(16254)
(16228)
(14063)
(13930)
(13547)
(13003)
(12806)
(12646)
(12550)
(12507)
(11552)
(11280)
学科
(89903)
经济(89793)
管理(76184)
(68753)
(59579)
企业(59579)
方法(41899)
数学(35260)
数学方法(34804)
(25411)
(24420)
中国(23388)
业经(20957)
(20516)
地方(20495)
理论(17444)
(17440)
(16532)
财务(16453)
财务管理(16412)
农业(16395)
(16299)
技术(15638)
企业财务(15497)
(14737)
(14591)
贸易(14581)
(14076)
环境(14067)
(13877)
机构
大学(330334)
学院(326043)
管理(135205)
(121760)
经济(118548)
理学(115191)
理学院(113852)
管理学(111893)
管理学院(111272)
研究(106930)
中国(81818)
(72927)
科学(68612)
(58013)
(53106)
(51562)
中心(50674)
(49405)
业大(49327)
研究所(48410)
北京(46156)
(45282)
财经(45257)
师范(44795)
(41121)
(40495)
农业(39997)
(39523)
师范大学(36384)
技术(35237)
基金
项目(226088)
科学(176421)
研究(166168)
基金(161609)
(141039)
国家(139573)
科学基金(119895)
社会(101342)
社会科(95828)
社会科学(95797)
(88701)
基金项目(87175)
自然(79302)
自然科(77407)
自然科学(77387)
教育(76848)
自然科学基金(75987)
(74796)
编号(68925)
资助(65945)
成果(56199)
重点(50021)
(49146)
课题(47362)
(47048)
(46993)
创新(43762)
科研(43109)
大学(42702)
项目编号(42580)
期刊
(137440)
经济(137440)
研究(95606)
中国(68538)
管理(53028)
学报(51299)
科学(47902)
(46606)
(45392)
教育(41516)
大学(39089)
学学(35979)
技术(31907)
农业(31592)
(27650)
金融(27650)
图书(22281)
业经(21871)
财经(21312)
经济研究(19723)
(18664)
(18169)
问题(17453)
科技(17035)
理论(16496)
资源(16249)
技术经济(16130)
(15377)
实践(15318)
(15318)
共检索到49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晨曦   郭宝荣   张婷姝  
识别及提升知识管理能力是科研机构评价活动的核心任务,但由于不同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着研究领域和管理体系的差异,跨机构的评价和经验共享存在诸多障碍。现有的知识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多以科研成果或行政流程为主要指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为此,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将知识作为核心管理资源,并将知识资源的相关管理流程作为评价知识管理能力的指标,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及德尔菲方法梳理出一套包含6个环节、30项要素的全流程知识能力评价指标框架,采用该指标框架对沈阳市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横向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及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该指标框架既能从一个更完整、动态的角度了解科研机构的知识管理能力,还能为科研机构之间的横向比较、评估和政策指导提供便利;12家实验室在知识收集、存档、阐述和应用方面表现良好,但在知识的保留、分享、协作、创新以及转化方面存在较大改良空间。为此,应建立全面公正的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审计和评估来确保实验室达到预定的知识管理标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个主要城市中综合排名在第10位。同时,通过SWOT深入分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还提出了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全面创新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游翰霖  班燕君  房超  
当前,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诸多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亟需面向战略管理需求加快完善评估工作机制。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国家实验室战略管理特点,论述评估在战略管理全流程中的职能作用;其次,比较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G)等大型科研机构评估实践,从战略管理视角讨论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最后,结合现有管理问题和国外经验,提出推动我国国家实验室评估工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露君  颜淑霞  林晓棠  
本文以高校国家级专门科研机构编制核定方法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了科研经费、主要成果、学术影响、人才培养等影响专门科研机构编制核定的要素,从基本研究人员、杰出人才、辅助人员编制数等几个角度考虑制定了具体核定方法,为高校专门科研机构人员队伍建设提供思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韩宁  王满意  虞俊超  
为优化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该文以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准入培训、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急装备配备及演练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国内高校实际情况提出实验室安全工作启示建议,以期提高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服务保障水平。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汪士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国家队",是我国基础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重大创新成果的摇篮,更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地。研究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组织分布、管理结构、团队成员组成、科研、学术交流等具体行为模式特征,将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有力切入点,也将为相关科研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汪士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面向国际科研前沿建立的国立新型科研机构和国家开放型公共研究平台,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战略技术研究和重要共性技术研究的"国家队"。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典型代表,在实践运行中实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是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决策领导者和科研管理者。我们以生命科学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特征状况研究的考察样本,通过详尽调查和深入比对分析,得出关于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特征状况的具体描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飏  陈安  罗小景  
首先介绍了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的有关概念,然后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以知识为中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毛世平  曹志伟  刘瀛弢  吴敬学  
本文以1997—2009年的中国农业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科技投入的现状、特点与规律,与国家整体的科技投入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同时基于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投入的经验证据,深入剖析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投入问题。研究发现,政府资金是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的人均科技R&D经费内部支出水平绝对值低于全国科研机构的人均科技R&D经费内部支出水平;农业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科技经费中非竞争性经费的比例过低,科学事业费中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彬  王冰  李双义  吕杰  
研究大城市郊区耕层土壤碱解氮的时空变异特征,为土壤肥力的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采用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方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利用野外土壤调查数据,对1980、2000和2010年3期土壤碱解氮进行时空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土壤碱解氮含量等级主要集中在V级,占总面积47.3%,分布于临湖街道和永乐乡,整体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到2000年,土壤碱解氮含量也主要集中在IV级和V级,分别占总面积57.0%和37.3%,IV级的面积有所扩大,主要分布于王纲堡乡、永乐乡的中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景奇  陈小冬  修春亮  
研究目的:基于POI地图大数据建立一个新的城市蔓延测算方法,并以沈阳市为例探讨城市蔓延的治理途径。研究方法:借鉴LOPEZ的居住(人口)密度测算法,从公共服务和设施配置的角度出发,提取沈阳市POI(Points of Interest)和建筑单元地理大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法、CRITIC赋权法和自然断点分类法构建基于POI的城市蔓延指数。研究结果:沈阳市二三环间是城市蔓延的重灾区,重度蔓延面积最大,而三四环间重度蔓延比例最高;方向上,形成以NE-N方位为主要蔓延翼,NE-E和SW-S为次要蔓延翼的分布格局;行政区划上,蔓延程度最高的是浑南区和于洪区。研究结论:基于POI数据的城市蔓延测算方法,数据收集难度低且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城市蔓延城中与城郊地区的差异,可为地方政府进行城市蔓延的分区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朱武信   夏翠娟   吴建伟  
在数智时代,传统编目系统面临着挑战,难以满足基于智慧数据生成的知识生产要求。上海图书馆对传统编目流程进行改进,融入基于众包理念的专家协同知识生产与全流程管理理念,设计了面向全流程管理的专家协同知识生产系统——家谱联合编目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利用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已有的人、机构、地、时、事等基础知识库,实现了编目过程中跨网域的规范控制,不同机构的家谱编目专家,共享基础知识库中已有的知识、共同补充丰富编目过程中缺失的知识,实时构建知识关联和语义链接;并将编目流程和知识生产与家谱知识服务平台打通,由此知识生产与知识服务无缝地链接起来,实现了从采购、捐赠、著录、查重、质量检测、规范控制、知识服务、关联数据发布的全流程管理;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家谱编目数据审校的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聂继凯  赵凯博  
面对如何建设国家实验室的追问,选取中美4个典型国家实验室,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国家实验室项目制建设方法。在分析项目制方法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之间契合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与总结国家实验室项目制建设方法实践探索中的若干经验:以"政府议程→国家战略→项目设立"的方式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借助项目增量更替实现国家实验室可持续、高水平推进;通过整体发包和分包两种方式实现国家实验室所需资源的项目化供给。基于研究结论,结合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现状,从项目化方式的灵活、组合运用,项目群的优化管理,项目"计划-市场"二元性的秉持,项目实施的平台化4个方面,给出今后国家实验室项目制建设方法的优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