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3)
- 2023(7355)
- 2022(6015)
- 2021(5534)
- 2020(4399)
- 2019(9883)
- 2018(9741)
- 2017(17831)
- 2016(10259)
- 2015(11377)
- 2014(11082)
- 2013(10353)
- 2012(9188)
- 2011(8396)
- 2010(8230)
- 2009(7082)
- 2008(6892)
- 2007(6121)
- 2006(5279)
- 2005(4751)
- 学科
- 济(34290)
- 经济(34273)
- 管理(22384)
- 业(20497)
- 企(14908)
- 企业(14908)
- 方法(14335)
- 数学(13031)
- 数学方法(12721)
- 农(11548)
- 中国(10759)
- 地方(8846)
- 业经(8430)
- 农业(7850)
- 理论(7600)
- 教育(7042)
- 教学(7027)
- 财(6888)
- 贸(6851)
- 贸易(6848)
- 学(6658)
- 易(6626)
- 制(6166)
- 环境(6125)
- 发(5456)
- 技术(5348)
- 银(5248)
- 银行(5220)
- 行(5029)
- 融(4850)
- 机构
- 学院(132310)
- 大学(129509)
- 济(47843)
- 经济(46636)
- 研究(46293)
- 管理(46066)
- 理学(39917)
- 理学院(39405)
- 管理学(38467)
- 管理学院(38214)
- 中国(31743)
- 科学(30181)
- 京(27574)
- 农(25552)
- 所(23219)
- 业大(22083)
- 范(21483)
- 研究所(21447)
- 师范(21255)
- 中心(21110)
- 财(20753)
- 江(20667)
- 农业(20170)
- 技术(18397)
- 北京(17170)
- 院(17130)
- 师范大学(16784)
- 财经(16521)
- 州(16411)
- 教育(16059)
- 基金
- 项目(94273)
- 科学(73339)
- 研究(71805)
- 基金(64158)
- 家(56807)
- 国家(56258)
- 科学基金(47119)
- 社会(42982)
- 社会科(40774)
- 社会科学(40761)
- 省(40456)
- 教育(36238)
- 划(34000)
- 基金项目(33708)
- 编号(30579)
- 自然(29331)
- 自然科(28661)
- 自然科学(28654)
- 自然科学基金(28135)
- 成果(25427)
- 资助(25409)
- 课题(23336)
- 重点(22344)
- 发(22260)
- 创(20738)
- 部(20356)
- 创新(19306)
- 年(19275)
- 项目编号(18338)
- 规划(18049)
共检索到196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剑峰 姜浩哲 刘珈宏
人工智能能否在教育领域发挥变革性作用,关键就在于人工智能能否有效地与教育者和学习者实现有效的协同。对教师而言,有效的人机协同不仅要求其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和数据素养,还要求其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数智素养”。面向人机协同的教师数智素养由基本数智知识与技能、高阶数智思维能力、数智信念与伦理三个维度构成。对上海市1017位中小学教师调查发现,当前教师面向人机协同的数智素养尚未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教师面向人机协同的数智素养水平会受到任教学校类型的显著影响,而其部分维度则会受到教龄、职称和任教学科的显著影响。本研究据此提出如下优化路径:以夯实知识基础和重视思维培养为重点,推动教师数智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高级职称教师和文科教师数智素养水平为着力点,以点带面实现教师群体素养水平的整体发展;以将数智素养内容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为基点,促进人机协同时代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人机协同 教师 数智素养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蔡迎春 张静蓓 虞晨琳 王健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AI素养的出现对长期从事素养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AI素养研究进展,从AI素养内涵、框架和实施路径方面展开全面探讨,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研究认为AI素养的出现起源于素养概念的进化和人工智能的催化。AI素养不仅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一种全面的、与时俱进的技能和知识体系,更应该将关注的视角转向AI素养对普通大众的重要性。研究通过引入KSAVE模型构建AI素养框架,覆盖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五个关键领域。在此理论基础上,论述高校图书馆参与AI素养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辨析信息素养、数字素养、AI素养的异同,提出高校图书馆AI素养教育实施路径。建议从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构建与实践应用、道德觉醒与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开展AI素养教育,为培养未来社会的责任感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AI素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表1。参考文献54。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胡小勇 徐欢云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概念发展演进及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阐述了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及特征:智能教育素养是以创意为内核,教师基于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协同发展,借助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意设计、创意应用与创意生成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内生性、关联性、持续性、创价性等特征。文章还以教师角色重塑为核心基点,以学习文化、社会活动文化、技术文化为境脉,构建了包含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撑层、文化价值深化层的K-12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各层结构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以期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引导,为开发智能教育素养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晓红 欧阳长风 张乘 汪阳洁
【目的】旨在探讨资源环境数字化与智能化协同管理的内在机理,为推动资源环境协同管理理论与数字技术深入融合、促进中国情境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启示。【方法】从资源环境协同管理的相关文献梳理出发,归纳总结出资源环境数智协同管理的整合性研究框架,阐释资源环境数智协同管理的概念内涵、关键问题、方法体系和实现路径,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及明确中国情景下需要进一步强化研究的议题。【结果】资源环境数智协同管理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包括资源环境数智协同管理的核心内涵,机制标准、理论方法、产业模式相关的3个关键问题,3类交叉研究方法,以及通过数字技术、平台和模式创新实现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3个路径。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资源环境数智协同管理的驱动因素、过程机制和结果评估。【结论】需要突出资源环境数智化协同管理在中国情境中的本土特色,并重点关注环境规制如何促进资源环境协同发展、智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架构与机制研究、数智化导致的潜在区域发展不平等等研究问题,为全球数字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供中国经验和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顺腾 刘惠琴 余继
实现政产学研的融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TOE理论,以114家数智新兴领域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深入分析政产学研协同的驱动路径。结果显示,高新质生产力水平包括“多元多维综合驱动型、政企学协同型、企业主导型、环境支持型”四种类型。政府创新支持政策是企业突破自身条件及外界资源限制的重要驱动因素,产学研合作、学术型高管比例增强了不同主体和路径间类型化的协作机会。未来应集聚各主体协同创新合力,增强政府对创新系统的引导统筹作用,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诉求的产学研供需机制,探索形成契合区域发展特征及企业禀赋优势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惠娜
文章结合图书馆员数智素养概念内涵,详细剖析了图书馆员数智素养培育的数智知识、数智能力和数智伦理三个主体要素,并对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充分认识图书馆员数智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丰富图书馆员数智知识结构、培养图书馆员高阶数智思维能力、注重图书馆员数智伦理等培育实施路径,以期促进图书馆员素养培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智素养 图书馆员 培育路径 信息素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刘丽
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已发行七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经分析,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核心构成要素为: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内容创造、数字化交流协作、数字化安全、数字化评估。为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落地,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探索培育路径,提出完善数字化新基建、提供融合数字技术的多样化培训项目、构建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加强数字科技伦理和法律规范建设以及开发数字化评估工具与标准。欧盟及其成员国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多维立体结构、发展进阶模型及其开发的自我评估工具,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制定专业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提供了基本参照,为其他国家(地区)建立联动式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和培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国际社会构建高性能数字教育新生态提供了现实指导。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符雪姣 曾明星 张友福
人机协同精准教学是人与机器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形成正反馈关系,共同完成精准学情获取、精准确定目标、精准设计资源、精准教学干预的教学方式。其中,学情获取是开展精准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是精准教学的起点与灵魂,教学资源是精准教学的客体与内容,教学干预是精准教学的核心。本研究设计这四个关键环节的实施过程,通过建立教学目标序列、颗粒化教学资源、层次化教学干预与差异化学习需求之间的动态映射与匹配关系,实现“按需定教”;构建了班级整体教学干预、小组分层教学干预和个体特征教学干预三层次人机协同课堂教学干预机制。教师还需结合课程特征、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依据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开展教学干预,才能有效破解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培养这一根本矛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艳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核心素养框架,基于国外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和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工匠精神、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能力、外语能力、职业规划发展能力等八大核心素养。政府、学校和学生必须通力合作,从人才培养目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程、教学、教师、学风、个人意识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推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新蕾 周凤飞 杨志刚 任静
协同教学能够集中团队成员的智慧,在西方日渐盛行。馆员—教师协同教学模式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文献检索课程、在线信息素养教育交相辉映。文章探讨了馆员—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的运行方式、馆员和教师的角色划分,分析了该模式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馆员—教师协同教学 信息素养 高等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磊 刘沃奇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系统评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9个市3588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教学应用能力、数字安全与社会责任以及数字专业发展等五个核心维度。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基础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整体上呈现出积极态势,但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的数字素养随着教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且尽管数字时代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有所缩小,但这种不均衡依旧对教师数字素养产生显著影响。针对研究发现,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创新教研体系,增强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畅通数字资源平台通道,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可及;构建文化共生的教育环境,以推动教师数字素养的均衡与全面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娣 冀晓雨
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以及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劳动教师回应学生劳动素养、胜任劳动课程需要综合而实践的专业素养。为此,基于劳动教育政策文件以及教师素养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指标框架:劳动教育理念素养,劳动教育知识素养以及劳动教育能力素养,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检验,进而采用问卷调查对西北民族地区四个省份的629位劳动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系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西北民族地区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整体偏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学校所在地、教师学历、教师专业类型以及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配套机制会对西北民族地区劳动教师专业素养产生显著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促进劳动教师专业发展顶层设计,树立劳动教师理念素养;创建数字化劳动教师发展协作网络,强化劳动教师知识素养;完善劳动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锤炼劳动教师能力素养;建立健全劳动教师专业素养标准,提供劳动教师素养发展遵循标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晓玲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的解读,深入挖掘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必要性,分析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内容框架、背景框架、测评对象、测评工具、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结论]研究得出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为国内外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更加关注信息素养背景信息,强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领域而不仅是工具,推动了各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测评 IEA 测评框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晓玲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的解读,深入挖掘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必要性,分析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内容框架、背景框架、测评对象、测评工具、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为国内外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更加关注信息素养背景信息,强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领域而不仅是工具,推动了各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测评 IEA 测评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