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3)
- 2023(5207)
- 2022(4363)
- 2021(4366)
- 2020(3688)
- 2019(8263)
- 2018(8157)
- 2017(13605)
- 2016(8356)
- 2015(10084)
- 2014(10355)
- 2013(9558)
- 2012(9194)
- 2011(8111)
- 2010(8465)
- 2009(7133)
- 2008(7058)
- 2007(6734)
- 2006(6124)
- 2005(5682)
- 学科
- 济(24926)
- 经济(24897)
- 管理(19687)
- 业(15585)
- 中国(11967)
- 企(11586)
- 企业(11586)
- 农(9699)
- 教学(8142)
- 理论(8099)
- 教育(7921)
- 财(7632)
- 地方(7268)
- 业经(7077)
- 制(6814)
- 方法(6730)
- 农业(6208)
- 学(5754)
- 银(5601)
- 银行(5592)
- 学法(5451)
- 教学法(5451)
- 行(5335)
- 贸(5274)
- 贸易(5268)
- 数学(5257)
- 易(5107)
- 数学方法(5093)
- 学校(4880)
- 技术(4833)
- 机构
- 学院(109332)
- 大学(100196)
- 研究(38901)
- 济(35442)
- 经济(34168)
- 管理(32382)
- 中国(30587)
- 理学(25201)
- 理学院(24814)
- 管理学(24146)
- 管理学院(23932)
- 京(23771)
- 科学(23754)
- 技术(21320)
- 职业(21118)
- 所(20779)
- 江(20505)
- 财(19594)
- 农(18513)
- 中心(18290)
- 研究所(18230)
- 范(17297)
- 师范(17144)
- 州(16985)
- 北京(15902)
- 技术学院(15194)
- 职业技术(15053)
- 省(14649)
- 院(14634)
- 业大(14630)
- 基金
- 项目(62865)
- 研究(54526)
- 科学(46498)
- 基金(37336)
- 家(32221)
- 国家(31795)
- 教育(29487)
- 省(28877)
- 社会(27906)
- 编号(26842)
- 社会科(25915)
- 社会科学(25908)
- 科学基金(25279)
- 划(23579)
- 成果(23461)
- 课题(21625)
- 年(19207)
- 基金项目(19037)
- 资助(15843)
- 重点(15663)
- 项目编号(15047)
- 发(15000)
- 性(14578)
- 自然(14415)
- 规划(14276)
- 自然科(14023)
- 自然科学(14021)
- 自然科学基金(13748)
- 部(13291)
- 创(13267)
共检索到191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明成 陈小娟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职院校掀起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建设热潮,但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办学层次与行业企业需求错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临两难困境、课程建设滞后于企业真实应用、师资欠缺且专业化水平不高、校企合作双方诉求耦合度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明显滞后等。顺应技术变革与产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具体协调下,在行业企业的充分参与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买琳燕 樊明成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动力既有来自国家政策导向的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对培养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革新的辅助等,也有人工智能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师能力及主体地位、实验实训条件和校企合作程度等因素的挑战。面向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应在供需维度上,坚持紧跟前沿原则,提高专业培养的更新性;在培养标准维度上,坚持整合协同原则,强化教学过程的融合性;在发展维度上,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增加培养内容的人文性。重点应建立人工智能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制度,探索人工智能专业、相关专业和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人工智能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平台。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校企合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聪 张春红 高楠 金鑫 李国俊
[目的/意义]探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引发的信息交互模式变化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对未来服务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首先,分析AIGC在内容生产、信息获取和人机交互方面带来的变化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然后,通过探讨用户在认知适应、短期使用、长期发展这三个技术接受阶段的心理演变,来理解用户对技术变革的适应过程。最后,针对图书馆服务,提出适应AIGC时代的策略和优化方法。[结果/结论] 从适应新的模式来看,图书馆需重视数据价值,促进生态融合,打造便捷高效的信息环境;同时,简化复杂界面,重构用户体验,提供直观易用的服务。从回应用户心理变化来看,图书馆应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建设专题资源导航以助力用户适应过程,并推动馆员与用户协同发展以增强技术应用能力,更要从服务设计出发,重塑阅读服务模式,促进知识交流和创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智庭 单俊豪 闫寒冰
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活力与深度应用。以深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创客教育注入了鲜活的血液。目前,面向K-12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已逐步走向教育市场,线上平台提供虚拟的人工智能体验服务,线下主要以开源硬件或机器人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先进的人工智能体验和教育服务。这些先进的技术服务将为创客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也对创客教育的课程设计、师资储备和空间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人才培养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创客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梳理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或教育服务,最后从人工智能课程设计、师资建设及创客空间建设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客教育 国际考察 发展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不远的未来,2030年,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人工智能设备:无人驾驶汽车,让我们可以一边出行一边工作、学习或娱乐;家庭护理机器人能更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农用无人机、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民";制造工厂中,一排排工业机器人进行着安装、调试、分拣、包装等工作。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工智能 如何应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婧 张晶 杨沛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需求。本文调研了人工智能类课程的建设情况,结合教学实际讨论了传统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基于OBE理念提出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改革策略,并将之应用于人工智能辅修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素凤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悄然来临,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解放人类劳动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风险和冲击。就中国的和谐劳动关系而言,它会使其在构建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劳动者的失业率将会提高、隐私权将更易受到侵犯、就业歧视将愈发严重;用人单位面临的解雇、就业歧视、侵犯隐私权纠纷数量将会增多;国家将面临着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传统劳动法调整功能消减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化被动为主动,劳动者应树立危机、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实现职业转型升级;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补充、完善规章制度;国家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立法,并制定、完善公共服务政策。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和谐劳动关系 失业 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君
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新模式,高职院校开展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顺应"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潮流,主动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构建适用性"互动互生"大生态系统以培养高技术复合智能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 人工智能 会计专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春艳
人工智能技术掀起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浪潮,加速社会行业和职业的演变,推动高职业院校转型升级。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特色专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动态优化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入,形成具有人工智能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和教育生态,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创新力和服务贡献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院校 特色专业 融合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国海
继2017年9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推出财务机器人后,其他三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也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财务人工智能时代悄然而至。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因势而为,以学生未来职业胜任能力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来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五年制高职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明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合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正逐步深化,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开始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改善,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不断攀升,校企合作育人方式日益多样化,特色专业建设成绩显著,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得到激发。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志君 庄馨予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具有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丰富的数据资源、广阔的市场需求、稳定的技术基础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也面临高质量数据匮乏、基础技术积累滞后、高层次人才短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技术创新落地难等现实问题。推进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应通过一个全覆盖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强化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工智能立法和执法体系提高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能力,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优化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态环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科技革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梁少博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造福人类的目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兼具的问题,在人机高质量协同、模型驱动数据、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挑战。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和价值准则的研究,加强对可解释性增强技术与公平性增强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其应用与治理的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禧婷
当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学校教学,会进一步打破刚性的学校教学时间界限,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发生结构性改变,并促使学生个体学习时间得到拓展。学校教学时间形态的改变为人们重新思考教学时间的价值提供了契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时间更大程度上成为人的发展空间,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因素被充分利用,个体内在时间的意义更加凸显。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教学时空变化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学校的时间管理理念和方式不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教师在课堂上转为节点式参与教学,学生在技术影响下陷入另一种“时间控制”。由此,学校的时间管理范式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领导作用如何发挥,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何实现,都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技术、教学与时间的关系出发,思考有效的教学应对方向。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学时间 时空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燊成
人工智能在提高经济与发展效率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失业风险的担忧。基于就业公平的视角,本文从就业的地区公平、行业公平以及群体公平三个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就业公平可能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我国就业的地区间、行业间以及群体间的不公平。鉴于此,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就业支持功能,促进就业的地区公平;需增强失业保险的发展性与调剂性,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促进就业的行业公平;需提高就业救助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发挥就业救助的就业保护功能,促进就业的群体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