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3)
2023(5994)
2022(5144)
2021(4964)
2020(4323)
2019(9970)
2018(10386)
2017(19663)
2016(11004)
2015(12663)
2014(12788)
2013(11978)
2012(10761)
2011(9633)
2010(9940)
2009(8993)
2008(8617)
2007(7714)
2006(6685)
2005(5831)
作者
(31617)
(26163)
(26129)
(24915)
(16556)
(12469)
(11927)
(10376)
(10078)
(9481)
(8993)
(8911)
(8534)
(8484)
(8218)
(8065)
(7844)
(7743)
(7546)
(7384)
(6655)
(6618)
(6593)
(6188)
(5991)
(5934)
(5768)
(5755)
(5428)
(5333)
学科
(41145)
经济(41095)
管理(29096)
(25081)
方法(21493)
(21011)
企业(21011)
数学(19414)
数学方法(18891)
中国(11404)
(10512)
(9607)
理论(9420)
(9279)
(8738)
业经(8005)
地方(7529)
(7260)
(6652)
贸易(6646)
(6617)
银行(6598)
教学(6497)
农业(6475)
(6449)
(6325)
(6278)
金融(6271)
技术(6145)
(5933)
机构
学院(147678)
大学(145412)
管理(55260)
(54152)
经济(52811)
研究(49272)
理学(47381)
理学院(46850)
管理学(45446)
管理学院(45191)
中国(37239)
科学(32690)
(31937)
(27112)
(25632)
(24932)
业大(24292)
研究所(23480)
(23190)
中心(22732)
农业(21357)
北京(20012)
技术(19641)
财经(19307)
(19170)
师范(18884)
(18255)
(18229)
(17478)
(16003)
基金
项目(101522)
科学(78753)
研究(72371)
基金(71433)
(63633)
国家(63161)
科学基金(53451)
社会(42674)
(41734)
社会科(40394)
社会科学(40384)
基金项目(37009)
自然(36304)
自然科(35525)
自然科学(35516)
教育(35467)
(35024)
自然科学基金(34840)
资助(30861)
编号(30313)
成果(24467)
重点(23390)
课题(22020)
(21448)
(21404)
(21226)
计划(19804)
创新(19803)
科研(19559)
大学(18614)
期刊
(58939)
经济(58939)
研究(40032)
中国(33327)
学报(26531)
(24660)
科学(22818)
教育(22072)
管理(21672)
大学(20054)
(19829)
学学(18841)
农业(16650)
技术(16550)
(11768)
金融(11768)
业经(10382)
经济研究(9881)
统计(9600)
财经(9347)
(9093)
(8534)
(8073)
职业(7881)
决策(7749)
(7695)
业大(7448)
问题(7414)
图书(7398)
科技(7390)
共检索到220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飞宇  申梁昌  付明  申世飞  李亚运  
服装热湿传递数值模型是评估服装保暖防护性能、计算人体和环境的热湿传递以及评价人员冷暴露安全的重要工具。现有模型主要关注传统的被动保暖服装,针对主动加热服装的模型研究较少,且仅考虑织物层面,不能用于人体实际穿着服装中热反应计算的模拟。该文构建了适用于与人体热生理反应模型耦合计算的主动加热服装多层热湿传递模型。基于被动保暖服装模型,考虑电加热、相变材料(PCM)、吸湿发热等主动加热技术的产热传热机理,建立了适用于主动加热服装的热湿传递通用模型。针对最为普及的电加热服装,进一步考虑服装结构、辐射传热、分区与横向传热的特性,对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适用于电加热服装的改进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所建立的通用模型和电加热服装改进模型对局部皮肤温度的预测误差分别不超过0.58℃和0.47℃,具有较好的准确度。所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低温暴露场景中穿着主动加热服装的人体热安全及服装防护性能评价,为公共安全以及环境工效学领域的人员防护、应急管理和防护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飞宇  付明  申世飞  李亚运  郭贤  
低温环境中,人体热反应规律研究是人员热安全与热舒适评价的基础。现有研究的对象尚局限于低运动强度的低温暴露人员,缺少针对冬季体育锻炼人员的研究。为研究体育锻炼人员在低温环境下的人体热反应规律及其影响机理,该文在环境舱中开展人体实验,考虑5、0、-5和-10℃的低温条件及2.57 clo和1.34 clo两种冬季运动着装条件,对6名体育锻炼男性青年的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热感觉等热反应关键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及局部皮肤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线性影响,拟合斜率随服装保暖性能的提升而减小;人体核心温度变化速率与人体热积累速率成线性关系,拟合斜率随服装保暖性能的提升而增大;人体热感觉在中低运动强度下受到环境温度与着装影响,而在高运动强度下影响不显著;且体育锻炼人员的热感觉未表现出与生理温度间的统计相关性。基于实验结果为低温环境下体育锻炼人员的服装选择提出了建议。该研究可为体育锻炼人员的热安全、热舒适、运动能力及服装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延军  张璧光  张齐生  李贤军  刘志坤  
描述了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制造杉木积成材的原料单元——杉木木束的高温对流干燥热质传递模型。建立了模型以纤维饱和点为界的木束内部水分迁移和热量迁移的数学方程。通过杉木木束高温干燥实验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学模拟结果和试验实际测定结果相吻合,木束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97~0.98,木束含水率的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96~0.99。用该模型来模拟木束的高温干燥过程具有较高的精度。图1参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伊松林  张璧光  常建民  
该文分析了木材在真空状态及压力浮动的条件下干燥时有别于常规干燥的特殊之处 ,并以水蒸气压力梯度为水分迁移的主要驱动力 ,建立了木材浮压干燥热质传递的数学模型 .文中采用马尾松为试验材料 ,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 .通过对浮压干燥过程的理论模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可知 :理论模拟曲线和试验曲线除在高含水率区域有一定偏差外 (最大偏差值为 8 12 % ) ,其余区域均吻合较好 .在该试验条件下 ,平均干燥速率的理论值为2 95 % h ,试验值为 3 0 4 % h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守林  戚春华  李文彬  
为进一步了解机械风和不同环境自然风气流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该文利用自主开发的自然风模拟系统,采用3种气流类型、7种气流形式,通过人体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工况的机械风和不同环境的自然风的吹风感和热舒适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受试人员能较容易地区别出模拟自然风与机械风及普通模拟风之间的气流差异,70%的受试者可以区分出不同自然环境自然风气流差异.在两种不同的温度环境下,90%的受试人员选择模拟自然风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气流形式,自然风气流在吹风感和可接受性方面的综合评价都优于其他形式的气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诗意  李瑜  李士帅  朱怡宁  何金春  孟鑫淼  高颖  
【目的】外墙是轻型木结构建筑的主要围护结构,其热湿性能对建筑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和能源消耗等均有较大影响。为探究室外环境、墙体朝向、楼层高度等因素对寒冷地区多层轻型木结构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天津市某多层混合结构建筑中轻型木结构墙体的热湿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试验墙体内部环境温湿度、木骨柱含水率等热湿参数进行持续一年的监测,分析室外温湿度、墙体朝向和楼层高度等因素对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评估墙体内部的冷凝风险和霉菌生长风险。【结果】墙体空腔内温湿度变化与室外温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木骨柱含水率变化与环境温湿度作用下的平衡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墙体空腔内温湿度及木骨柱含水率的波幅小于室外环境。短期强降水引起墙体空腔内相对湿度和木骨柱含水率的增长,但增长过程具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朝向墙体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使其墙体空腔内温度分布规律为南向>西向>东向>北向,相对湿度分布规律则为北向>东向>西向>南向,木骨柱含水率分布规律为西向>北向>东向>南向,除西向外与相对湿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各楼层的温湿度分布规律明显,1层墙体内温度较低,相对湿度和木骨柱含水率整体偏高,且波幅较大;5-8月,墙体空腔内温度分布规律为4层> 3层> 2层,墙体空腔内相对湿度和木骨柱含水率分布规律为2层> 3层> 4层。【结论】墙体空腔内部温湿度及木骨柱含水率受室外环境条件的直接影响,但在室外环境大幅波动变化条件下,墙体内部处于相对稳定的热湿环境。寒冷气候区内,该多层轻型木结构墙体构造能有效阻隔室外水蒸气进入墙体内部,当年气候条件下墙体空腔内部不存在冷凝和霉菌生长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强  黄之栋  张天柱  
蛋鸡叠层笼养舍在纵向通风情况下鸡舍断面空气不能充分混合,鸡舍热湿环境受围护结构传热影响较小。建立了鸡舍非稳态环境预测模型,引入围护结构传热影响系数对模型进行改进,并提出简化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简化模型能满足生产管理要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晓燕  华毓坤  
文中运用有限差分法和积分变换法评价定向结构板复合墙体的热特性 ,并将之与传统的砖混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建筑物的室内热环境状况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组成材料和构造 ;定向结构板复合墙体的透过热稳定性好 ,其对外界扰量 (室外气温 )的衰减倍数约是砖墙的 7~ 8倍 ;比普通粘土砖墙厚度减小一半的定向结构板和玻璃棉板复合墙体对外扰的减弱能力仍大于普通粘土砖墙 ;大空间范围 (如体育馆、影剧院、商店等 ) ,采用轻质木质复合材料作内装修 ,将有利于空调设备对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耀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通过加成模型和内生汇率效应模型对出口商的定价行为进行研究,企图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找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文章首先分析了四个主要的加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生汇率效应模型,它弥补了加成模型的不足,指出当汇率内生时,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要小一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倩倩  陈荣  李楠  孙济庆  
本文区别于常见的信息系统研究角度,从汉语言词素的角度出发,定义了化学词素,并将其分为核心词素、辅助词素和其他词素(数字、字母等)三类,根据词素的不同表达功能,来反映术语的知识量差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五项化学词素的知识量规则,建立了化学术语的知识量计算模型,通过知识量来反映术语的专业性,并用实例验证了该理论模型和规则的有效性,为化学领域内虚拟词表的建立奠定基础。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自翔  贾楠  韩琪琪  孙丽娜  
我国油页岩/中—低熟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巨大,建立准确的描述油页岩原位热解的化学反应模型是实现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内相关研究大多借鉴现有的总包反应模型、平行一级反应模型、串联一级反应模型等,并且大多都是对总转化率的预测,不适用于油页岩原位加热开采产物预测。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油页岩原位加热开采的产物产率预测的生烃动力学模型:首先,基于生烃理论,构建连串平行一级反应产物产率数学模型;其次,开展黄金管封闭体系生烃热模拟实验;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构建生烃反应路径模型,并对待定参数进行标定计算。所构建的模型能准确描述油页岩原位热解生烃反应过程,对产物产率进行预测,对油页岩原位热解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宇  邱墅  何正斌  伊松林  
为了更加准确地控制实际生产中热解物各部分的温度、提高园林废弃物的处理效率及处理质量、更好地利用园林废弃物热解后得到的产物,对园林废弃物热解过程中的热量传递问题进行研究。从测量园林废弃物热解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及变化入手,了解热解过程中的热量传递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热力学分析建立热解传热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模拟求解。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热解传热模型。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到热解过程中反应器内的温度分布,还得知热解温度、物料多少、物料所处位置等因素都对热解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有明显影响;相同条件下,热解温度越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红军  谭卫红  周永红  张猛  
使用纯度99.32%的环状二萜化合物枞酸样品,通过TG,DCS,TG-MS研究枞酸的热分解反应和反应机制,得到其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a在质量损失20%,40%,60%时分别为12.76,12.96,11.81kJ·mol-1,从362.2℃开始开环分解、气化,气化热ΔH为2096.4J·g-1,分解质量损失的主要物质为m/z40~90的小分子,分解反应过程首先是脱去异丙基、羧基,然后开环分解,枞酸受热的相变过程中融熔热ΔH为49.3J·g-1,固态比热容均值是1.469J·g-1K-1,液态为1.163J·g-1K-1,由固体变液体的相变比热容是4.769J·g-1K-1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操凯  李亚运  付明  郭贤  刘小勇  宋舆涵  
为降低消防员热应激水平,该文开展降温背心综合性能评价,研究降温背心传热规律以及高温辐射环境、不同劳动强度对降温背心性能的影响。通过环境舱和暖体假人系统评估3个型号的消防员降温背心的降温性能,分别在不同温度(35、40和45℃)、不同定向热辐射(1.5和2.5 kW/m~2)和不同劳动强度(低、中等和高)下开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温背心可以有效降低消防服内部微环境温度,在200 min后消防服内外层温差仍有6.6℃,辐射直射部位中降温背心对腹部冷却作用最明显;3个型号的降温背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温效果,其中降温背心1的降温性能最佳,散热降温功率为4.097 W,散热降温时间超过2h,降温背心3的降温性能相对最差,散热降温功率为0.753 W,散热降温时间为90 min;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降温背心的冷却效果下降,其中假人腹部在劳动强度65、110和165 W/m~2时温度变化曲线线性拟合直线斜率分别为0.106 8、0.273 4和0.508 6;降温背心的降温性能随环境温度升高而衰减,在环境温度45℃时,假人胸部、肩部、腹部和背部的温度上升梯度与35℃时相比分别增大50.0%、40.6%、60.0%和50.0%;定向热辐射对降温背心的降温性能影响明显,2.5 kW/m~2时假人胸部位置仅7 min温度就达到35.69℃。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秦霞  
体验的四象限理论包括教育体验、遁世体验、审美体验和娱乐体验。通过基于体验的四象限理论构建的用户体验模型对文献传递平台用户体验进行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各文献传递平台文献满足率符合用户预期,文献资源揭示能力有待提高;用户对文献传递平台总体响应速度满意,各平台使用的便利性差异较大;用户偏爱自助文献获取方式,文献传递平台社交服务形同虚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