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4)
2023(5098)
2022(4219)
2021(4084)
2020(3282)
2019(7872)
2018(7680)
2017(15203)
2016(8165)
2015(10079)
2014(10273)
2013(10203)
2012(8930)
2011(7882)
2010(8226)
2009(7300)
2008(7479)
2007(7185)
2006(6452)
2005(5662)
作者
(23250)
(19191)
(19018)
(18192)
(12368)
(9138)
(8847)
(7424)
(7388)
(6985)
(6650)
(6406)
(6305)
(6059)
(6033)
(5998)
(5814)
(5634)
(5558)
(5388)
(4804)
(4709)
(4596)
(4518)
(4400)
(4235)
(4230)
(4107)
(3925)
(3809)
学科
(39440)
经济(39419)
管理(23059)
(19180)
(16516)
企业(16516)
方法(14652)
(14108)
贸易(14098)
(13761)
中国(13300)
数学(12764)
数学方法(12654)
地方(10076)
(9874)
(8781)
业经(8652)
(7805)
出口(7797)
出口贸易(7797)
(7632)
(7260)
(6605)
金融(6604)
(5922)
(5858)
银行(5852)
(5667)
农业(5328)
(5175)
机构
学院(115244)
大学(113589)
(51290)
经济(50122)
管理(43544)
研究(40995)
理学(35772)
理学院(35378)
管理学(34966)
管理学院(34724)
中国(32666)
(24879)
(23099)
科学(21363)
(19895)
中心(18924)
(18854)
财经(17681)
研究所(17440)
(17036)
北京(16131)
(16109)
经济学(15923)
(15629)
(15073)
业大(14560)
经济学院(14370)
(14081)
师范(13955)
技术(13101)
基金
项目(70539)
科学(55044)
研究(54428)
基金(49817)
(42467)
国家(42139)
科学基金(36256)
社会(33551)
社会科(31932)
社会科学(31924)
(27467)
基金项目(25947)
教育(25603)
(23167)
自然(22692)
编号(22215)
自然科(22153)
自然科学(22147)
自然科学基金(21729)
资助(21364)
成果(18313)
课题(16418)
(16102)
(15889)
重点(15717)
(14304)
教育部(14063)
(13611)
大学(13571)
国家社会(13549)
期刊
(62304)
经济(62304)
研究(38062)
中国(28173)
管理(17717)
(17652)
(15701)
技术(15366)
教育(14896)
(14345)
金融(14345)
学报(13986)
科学(13518)
大学(11519)
农业(10639)
(10479)
学学(10392)
业经(10333)
国际(9974)
经济研究(9768)
财经(9362)
问题(8828)
(8224)
世界(7023)
图书(6540)
(6242)
论坛(6242)
(6090)
商业(6062)
理论(5634)
共检索到194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大成  
本文认为,东北亚各国之间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能力,但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在同一层次上,具有资源空间的互补性不平衡,这就需要通过贸易和运输来实现基于需求空间的资源配置平衡,区域内物流系统的国际合作和协调成为最迫切的需要。文章提出,港口协调是东北亚区域物流合作的重要方面,港口竞争将会成为未来长时期区域内物流竞争的主旋律。中、日、韩三国港口竞争不应该是零和博弈,而应通过港口协调,科学规划区域内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减少盲目投资,制定和采取新的合作竞争战略,实现竞争基础上的和谐发展。为此,一要做好开源工作,要通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内贸易量快速增长,拉动对港口的需求;二要做好节流工作,即进行成本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炜  景维民  
天津滨海新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带动内地经济的重要沿海新区。同时滨海以其地理、港口物流、政策与经济资源优势成为我国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驱动力,特别是近年来滨海带动了日韩两国与华经贸合作规模大幅攀升。滨海作为我国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但应深化与日韩的经济协作,更应该大力拓展与其它东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并且积极融入到东北亚经济圈之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成至  李镕彬  
全球化时代的东北振兴不仅具有重要的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意义,还有重大的国际和地区战略意义,"中韩港"三边合作,对于从东北振兴迈向东北亚大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朝核问题成为影响东北亚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在六方会谈框架下,中韩双方在维护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局势的稳定方面积累了合作的经验,两国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韩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需要通过拉动内需防止经济发展势头中断,韩国和中国香港特区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东北振兴计划能够为解决上述矛盾找到出路。中国东部跨越、中部崛起、西部开发都离不开东西和谐、南北合作。"中韩港"在振兴东北问题上的合作如果奏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该地区,从而为该地区的稳定繁荣打下进一步的基础,为通向东北亚大同创造必要的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伟  
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经贸格局中的优势产业有两种类型:一是具有显性优势的产业,如绿色(有机)农产品及食品、医药和林木加工业等。该类产品在对日韩的贸易中是优而不强,出口规模有限且数额起伏较大,而在与俄罗斯的贸易中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二是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是机电产品。其贸易竞争力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之间形成很强、很弱、较强三个级别,反映出黑龙江与日本和韩国在该领域内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锦坤  
天津滨海新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五大发展优势,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应当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从而在政策导向上将东北亚区域合作纳入到滨海新区的发展视野和服务空间。从中央政府对滨海新区所提六条任务的要求看,其落实,大部分都将涉及东北亚区域合作,因此,天津滨海新区今后的发展,不但应当主动面向东北亚,服务东北亚,而且应当有意识地融入到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红阳  刘大成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优先选择,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海运是完成国际贸易的主要手段,东北亚地区各国对外贸易总量的85%以上依靠水运完成,港口业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应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港口业合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优化港口组群结构,增强合作机制,构建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促进东北亚港口业,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辉  
未来的十年间,大连把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作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相关资源在该区域内进行重新配置,引发新一轮的竞争。面对这种自身主动性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连要获得更多利益,实现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与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不断地构筑在各个领域中的优势。第一,要搞好港口硬件建设,保证港口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超前优势和先进性;第二,建设大连临港工业区,加强与东北腹地及省内其他港口的合作,拓展货源渠道,保证货源充足和运输顺畅;第三,成立大连港物流集团,通过在东北亚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并购等形式,构筑四通八达能保证实现综合运输的集疏运网络;第四,采取积极促进人力资源流入的政策,提高大连整体收入水平,建立吸引人才流入方面的优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陈志恒  
近年来 ,从俄罗斯远东石油出口管道到中国东海油田开发 ,中日这两个同属于东亚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 ,在能源领域的竞争似乎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而其中表现出的超经济性更值得人们关注。为避免恶性竞争给国家间关系及地区合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日两国有必要以理性和现实的态度 ,以合作代替竞争 ,认真探讨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构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明善  
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面向21世纪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我国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应及时制定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对策,以把握时机迎接挑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燕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宏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相互间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向纵深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物流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迅速发展成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世界物流合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文章提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应基于海运、空运的区位优势和物流的货物优势,建立东北亚地区海运物流体系、东北亚地区空运物流中心和类别相对集中的物流通道;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要从整体上、战略上进行研究规划,制定出合作框架,确定合作的目标、原则、内容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在互利互赢的基础上,提高东北亚地区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儒煜  冯建超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成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积极展开了交通物流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东北亚区域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交通物流体系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建立一体化交通物流网络,将在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全外述  
世界各国为提高港湾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扩充港湾设施,构筑以港湾为中心的大规模综合货物流通中心。韩国在东北亚地区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要想把这些有利因素变成现实的竞争力,使韩国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应当持续扩充港湾综合设施。釜山港是韩国政府促进东北亚物流中心的首选港湾。本文利用竞争优势理论、对釜山港的利用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釜山港港湾位置、港湾基础设施、物流网、港湾费用以及港湾服务环境等多方面都拥有竞争优势。为继续保持这种竞争优势,釜山港应继续促进港湾的综合建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小彬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的港口物流业存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两地在航运交易、船舶租赁、金融保险、物流加工、航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与广阔的合作空间;在对远洋航线、远洋集装箱资源、国际采购中心客户的争夺和发展中转航运中心方面则存在竞争关系。珠江三角洲,一方面应瞄准两地港口物流业的互补性,积极创造条件拓展二者的合作空间;另一方面应加快区内物流业改革开放的步伐,缩小与香港的差距,在与强大竞争对手的角逐中求得长足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关联友  
面向21世纪东北亚经济的发展与合作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关联友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亚太经济的崛起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该地区被认为是世界最具有生机和最充满希望的地区之一。21世纪既是“亚太世纪”也是“东北亚世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