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2)
2023(6860)
2022(5410)
2021(5516)
2020(4114)
2019(9697)
2018(9886)
2017(16227)
2016(10299)
2015(11636)
2014(11967)
2013(10422)
2012(9487)
2011(8515)
2010(8893)
2009(7380)
2008(7184)
2007(6685)
2006(6208)
2005(5382)
作者
(22888)
(19032)
(18888)
(18574)
(11987)
(8896)
(8808)
(7619)
(7155)
(7076)
(6533)
(6462)
(6141)
(6113)
(6086)
(5996)
(5765)
(5649)
(5592)
(5495)
(5203)
(4762)
(4555)
(4518)
(4511)
(4504)
(4364)
(4146)
(3909)
(3837)
学科
(25605)
经济(25574)
教育(21406)
管理(18754)
中国(17155)
(13090)
教学(10469)
理论(10225)
(10195)
企业(10195)
(10174)
(9127)
业经(7823)
地方(7605)
(7393)
(7058)
(6861)
(6642)
方法(6434)
农业(6431)
发展(6093)
学法(5992)
教学法(5992)
(5966)
学校(5810)
技术(5769)
体制(5608)
(5461)
银行(5458)
(5308)
机构
学院(117405)
大学(114456)
研究(45722)
(37073)
经济(35814)
管理(32845)
教育(31877)
中国(28945)
(27559)
师范(27433)
(27221)
理学(26481)
理学院(26031)
管理学(25377)
科学(25241)
管理学院(25102)
职业(24794)
技术(23007)
师范大学(22343)
(21980)
(21758)
(20676)
中心(19544)
研究所(19538)
北京(18448)
职业技术(17532)
(17245)
(17144)
技术学院(16337)
(14797)
基金
项目(70178)
研究(66500)
科学(55919)
基金(42655)
教育(41136)
社会(36704)
(35308)
国家(34739)
社会科(34201)
社会科学(34194)
编号(32863)
(31532)
成果(29838)
科学基金(28650)
课题(27865)
(27832)
(24820)
基金项目(21207)
规划(19728)
项目编号(18721)
(18163)
重点(18131)
(17998)
(17897)
(17118)
研究成果(16238)
资助(16067)
(15751)
教育部(15639)
(15598)
期刊
教育(61733)
(49842)
经济(49842)
研究(49216)
中国(43643)
职业(19742)
技术(18610)
(15916)
(14672)
学报(13584)
管理(13450)
技术教育(12998)
职业技术(12998)
职业技术教育(12998)
大学(12515)
科学(11958)
(10734)
金融(10734)
(10115)
论坛(10115)
农业(9706)
学学(9361)
业经(8511)
图书(8053)
高等(7683)
财经(7279)
经济研究(7227)
(6934)
成人(6639)
成人教育(6639)
共检索到208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香  闫文平  
加快新工科建设是高职工程教育适应科技与产业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对接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壁垒、专业藩篱、普职隔断以及校企隔阂等问题,应加快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接"产业链",调整优化高职工科专业结构;围绕"岗位链",打造高职"新工科"课程体系;紧扣未来卓越人才标准,创新高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三个融合",重塑高职工程教育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新工科建设目标应该"舍近求远"。新工科培养的人才要"德才兼备"。新工科建设要坚持"扎根中国"。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具有反映时代特征、内涵新且丰富、多学科交融、多主体参与、涉及面广等特点。对新工科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马鹏举  邱玉婷  崔剑  韩永鹏  郝继峰  
在分析全国工程训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工程训练中心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出了对其进行系统性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明确工程训练教学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加强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提升基础工程训练教学内容技术含量;进行支撑个性化、研究型、开放性教学的教学平台建设;采取包含多种先进教学理念的个性化、研究型教学方式和方法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新工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面宽、具有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需要清晰的内涵界定、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建设规划。本文首先界定新工科的内涵与特征这一核心概念,其次基于新工科的内涵提出新工科的建设目标,然后针对新工科的特征给出新工科建设的总体思路,接着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分别给出新工科建设的具体建议,最后从与传统学科建设不同的角度讨论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以期为各类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乔建永  
本文在剖析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工科建设向课堂层面延伸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模式,以及构建这一模式的"三贯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简要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三贯通"改革实践情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柏建平  白娟  毛亚琴  
面对新时期图书采访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探讨如何建立图书采访互动机制与馆藏质量评价制度。着眼于任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以切实发挥图书馆资源建设基础性、资源服务主动性、学术研究前瞻性的作用,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构建面向任职教育改革的图书采访模式,以期逐步完善文献保障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柏建平  白娟  毛亚琴  
面对新时期图书采访工作的新要求、新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探讨如何建立图书采访互动机制与馆藏质量评价制度。着眼于任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以切实发挥图书馆资源建设基础性、资源服务主动性、学术研究前瞻性的作用,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构建面向任职教育改革的图书采访模式,以期逐步完善文献保障体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科学  郭宇锋  肖建  程勇  成谢锋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依托于国家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完成了"三纵三横"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工电子实践实验教学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多年来,坚持实践课程的改革举措,取得了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示范效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任光辉  付威  吴金栋  黄东键  
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多元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指出了行业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场所,改革和建设存在观念落后、学科交叉弱、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从实验室定位、结构、软硬件和技术队伍4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以新工科为契机的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对传统工科实验室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义和  游宏  钱乙余  游宏  
面向21世纪改革工科研究生的数学教育●王义和游宏钱乙余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加速发展并相互渗透,科技文献大量涌现,有所谓“文献爆炸”之说。乐观的教育家认为,不管人类知识积累得多么丰富,只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人的知识水平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科技发展的一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春麟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当今国际职教领域的四大热点话题之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金资助下,笔者及合作伙伴在中国开展了该领域课程改革的行动研究,通过调研阶段、纲要修改论证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反思总结阶段和修正深化阶段的实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改革入手,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生转变价值观和提升面向可持续发展技能的目的,但概念理解的偏颇、行动实施的粗放及环境因素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目的的有效实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90年代以来 ,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日本面对国际化、信息化、高龄化、少子化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和高等教育本身趋于普及化的社会现实 ,为确保 2 1世纪的国家竞争力 ,开始了以追求高等教育质量、效益、大学自主、自立、个性化等为基本目标的高等教育改革。本文具体介绍并评论了这种改革的理念、背景 ,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目标和改革的现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丽  雷亮  周冬跃  温坤华  
按照"一中心双融合三依托"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养成为中心,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并依托实验课程建设团队、企业技术团队和实验室管理团队,实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四化"改革,即实验课程体系分层模块化、实验平台建设发展基地化、实验课程教学实施类别化和实验项目建设前沿工程化。改革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提升了专业实验教学队伍保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图  
“三个面向”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李正图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上来看待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的要义是科学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科学教育必须改革,建构主义适应了这一时代挑战。建构式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迎接这一挑战的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