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9)
2023(16177)
2022(13829)
2021(12900)
2020(10676)
2019(24253)
2018(24424)
2017(46009)
2016(24890)
2015(27945)
2014(27831)
2013(27509)
2012(25724)
2011(23154)
2010(23132)
2009(20900)
2008(20175)
2007(17815)
2006(15716)
2005(14043)
作者
(72406)
(60015)
(59671)
(56437)
(38360)
(28796)
(27039)
(23562)
(22813)
(21428)
(20485)
(20267)
(19208)
(19019)
(18462)
(18230)
(17815)
(17737)
(17171)
(17057)
(14972)
(14810)
(14415)
(13766)
(13461)
(13392)
(13332)
(13302)
(12095)
(11887)
学科
(104043)
经济(103944)
管理(69783)
(68402)
(54784)
企业(54784)
方法(40961)
数学(34637)
数学方法(34245)
中国(30867)
(29969)
地方(27816)
业经(24373)
(22231)
(21898)
技术(21706)
农业(20748)
(18819)
贸易(18803)
(18158)
(17577)
理论(16937)
环境(16926)
(16604)
(16399)
银行(16350)
(15929)
金融(15926)
(15726)
(14963)
机构
大学(347499)
学院(347295)
(137563)
管理(136515)
经济(134377)
研究(123379)
理学(117027)
理学院(115631)
管理学(113706)
管理学院(113062)
中国(91782)
科学(77006)
(76476)
(62434)
(60444)
(58004)
研究所(56712)
中心(55886)
(52455)
业大(52406)
(49214)
北京(49035)
师范(48768)
财经(47583)
(45493)
农业(44929)
(43192)
(42882)
师范大学(39477)
经济学(39396)
基金
项目(236848)
科学(185621)
研究(175923)
基金(168621)
(146948)
国家(145659)
科学基金(124595)
社会(108355)
社会科(102543)
社会科学(102517)
(93881)
基金项目(90394)
自然(80577)
教育(79836)
(78791)
自然科(78657)
自然科学(78640)
自然科学基金(77208)
编号(72952)
资助(68297)
成果(58954)
(54557)
重点(53062)
(51129)
课题(50485)
(50068)
创新(46656)
科研(44534)
项目编号(44361)
国家社会(43712)
期刊
(158763)
经济(158763)
研究(105817)
中国(74047)
学报(53837)
(53506)
管理(52009)
科学(51487)
教育(44887)
(44159)
大学(40697)
学学(37756)
农业(37620)
技术(33561)
(31067)
金融(31067)
业经(27240)
经济研究(24548)
财经(22082)
图书(21287)
问题(20496)
(19882)
科技(19832)
(18908)
技术经济(18285)
理论(16899)
资源(16794)
(16680)
论坛(16680)
现代(16308)
共检索到529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旭  白如江  王效岳  
[目的 /意义]国家科技竞争态势下的“卡脖子”技术领域成为科技前沿创新发展的核心场景,在此背景下构建科技前沿发现方法并刻画其态势演进特征,对于国家科技竞争布局具有情报决策支撑意义。[方法 /过程]以集成电路“卡脖子”技术场景下的领域科技前沿为研究客体,获取实验融合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框架识别并构建科技前沿主题词表,设计科技前沿“突变态势”“位置态势”以及“技术态势”量化测度指标,揭示出“卡脖子”技术场景下科技前沿态势演化特征。[结果 /结论 ]结果显示,通过“卡脖子”技术场景下的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前沿发现实验及其态势演化实证分析能够有效勘定突变演化型科技前沿、位置中心型科技前沿以及技术点位型科技前沿,为国家总体安全与科技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曹琨   吴新年   白光祖   郑玉荣   靳军宝   李莉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实现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高效准确识别“卡脖子”技术十分必要。[方法/过程]以专利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首先根据技术共现网络测度并遴选关键核心技术,其次基于技术差距及技术依赖的视角,综合考虑后发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从技术价值优势、技术竞争优势、技术垄断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这4个维度设计“卡脖子”技术识别指标体系,然后运用CRITIC-TOPSIS方法构建一套系统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模型,最后在数控机床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应用所提出方法的识别结果是,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存在34项潜在“卡脖子”技术,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控制或调节系统、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车削或镗削数控机床、电数字数据处理等领域,将此结果与美国商业出口管制清单进行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旭   江瑶   熊焰   张凌恺  
识别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卡脖子”问题是中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筛选—潜在‘卡脖子’问题判定—‘卡脖子’问题甄别”三阶段识别模型。首先,从“战略安全性—前沿技术性—经济价值性”3个维度设计指标体系,筛选出关键核心技术;其次,从“数量差距—质量差距”2个维度构建技术差距指数模型,判定出潜在的“卡脖子”问题;再次,从“模仿创新—自主攻克—颠覆性替代”3个维度制定专家甄别方案,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后,以AI芯片产业为实证对象,识别得到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精密光学器件控制、核心算法等14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清单。本文不仅弥补了现有研究仅采用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不足,而且可以为中国科技发展趋势预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昱璇  汤志伟  
"卡脖子"技术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从产业发展现状、"卡脖子"技术清单、政策支持、研发基础四个方面构建技术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对S省"卡脖子"技术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基于DIIS理论,按照收集信息、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的方法步骤,获取核心技术、政策、产业发展情况等信息,对S省发展现状、"卡脖子"技术、政策支持、研发基础情况进行分析,融合整体产业与分行业情况制定S省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坤  白如江  许海云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严重阻碍产业创新发展,准确识别与精准分析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是有的放矢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产业"卡脖子"风险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文章构建省域视角下基于专利数据的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与分析框架,从数据获取、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分析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方法与流程,并以山东省区块链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共识别出潜在轻度"卡脖子"技术3项、潜在重度"卡脖子"技术29项。[结果/结论]该分析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为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提供实用分析工具,但其在指标选取、技术主题识别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卡脖子”技术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研究光刻技术扩散与动态演化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引文网络,并通过局部向前搜索、局部向后搜索和关键路径3种不同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来描述光刻技术知识扩散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光刻技术动态演化的阶段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德先发优势明显,光刻技术的扩散由台积电、阿斯麦等大公司主导;技术发展前期,主要侧重器件制造和工艺的改进,而在后期则注重光刻材料的研发,从2015年开始技术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EUV光刻胶材料;与全球范围内光刻技术扩散趋势相比,我国进入光刻领域较晚,技术扩散能力不强且尚未出现在技术扩散主路径中。本研究从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光刻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和特征,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决策支持与经验依据,以期对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锁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贺远琼  刘路明  田志龙  陈吉红  
数控机床被称之为“工业母机”,是现代制造业的支柱型基础产业。我国在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数控系统上,面临着严峻的技术封锁。如何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提高国产数控机床设备的整体竞争力,成为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高端数控系统技术突破之道的典型案例研究,构建“政产学用”合作主体驱动技术与市场双核创新的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包括技术和市场的双核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经历“基础技术积累→基础技术升级→技术集成化→技术生态化”四个发展阶段,市场创新经历“市场储备战略→侧翼进攻战略→正面竞争战略→多点竞争战略”的演进过程。在技术和市场的双核创新中,“政产学用”不同合作主体发挥着重要驱动作用,并伴随双核创新过程,呈现出“学→产→政→用”的关键作用主体演变路径。研究丰富了“政产学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领域的学术成果,对指导我国“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志伟  李昱璇  张龙鹏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研究科学合理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对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卡脖子”技术的识别原则和识别方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关键核心技术35项,从中识别出“卡脖子”技术13项,得出电子信息产业“卡脖子”技术基础性特征突出、集成电路“卡脖子”威胁大、高端软件相对安全的结论,并从技术、企业、产业、社会层面出发提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震   赵宇恒   赵莉   闫岚清  
如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封锁的“卡脖子”难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揭示“卡脖子”技术形成机理,能为系统解决该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我国当前30项“卡脖子”技术开展实地访谈和资料分析,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卡脖子”技术形成的核心范畴,根据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梳理核心范畴间的内在联系,以芯片制造产业为案例揭示问题形成机理及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围绕“卡脖子”问题可提炼5个核心范畴。其中,技术特征定位反映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属性,是识别目标技术的充分条件;技术竞争态势反映目标技术的竞争劣势;技术封锁壁垒反映“卡脖子”威胁程度,构成问题形成的内外因;安全可控程度反映内外因对产业和国防安全的影响程度,是识别“卡脖子”技术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技术破解方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差异,并制定针对性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连翔   田志龙   杨玲   贺远琼  
“卡脖子”技术领域的后发企业构建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设计仿真软件领域一次创新型后发中小企业Y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后发现:后发中小企业在“卡脖子”风险初显时准确选择新技术路线,并从基础研究开始自主开发新产品和产业化替代。其依托国家创新体系科技项目获取项目资金、吸收专家意见、引入价值链伙伴、匹配客户场景、吸收客户建议,通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能力要素聚集与迭代,有效克服“卡脖子”技术领域的技术台阶、市场鸿沟和运营复杂性等创新障碍,从而构建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是对自主创新能力理论的深化与补充,为推动后发中小企业探索自主创新道路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赛硕  王学昭  陈小莉  
[目的/意义]构建共性技术识别方法体系以识别行业共性技术,为科技管理、科学研究、企业研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过程]通过概念辨析和特征判断确定共性技术最主要特征为基础性和广泛性,以中心度指标和结构洞指标测度技术基础性,以技术覆盖行业、行业间技术领域以及行业内技术领域数目测度广泛性,使用熵权法为各指标赋权,结合四象限组合分析法进行行业共性技术识别。[结果/结论]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开展共性技术识别实证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初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龚红  李昌昊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由贸易之争转变为科技实力之争带来的“卡脖子”技术困境。基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问题,以中国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为数据集,分析企业知识开发模式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创新模式与外部创新模式均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突破具有促进作用,但相比之下,外部模式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强度在知识开发与衍生技术之间起促进作用;选择外部知识开发模式不仅有利于衍生技术数量增长,而且有助于专利质量提高;衍生技术的成果转化会反馈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高效选择创新路径,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琦岩  曾文  车尧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态势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阶段,为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形势,开展重点领域的科技前沿识别,全面跟踪国外主要国家科技发展新动态,感知和研判未来技术发展趋势,需要更好地发挥情报体系的保障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面向重点领域科技前沿识别情报体系构建框架和方法,并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情报研究实践进行了介绍。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维数据实现情报感知,进行重点领域的科技前沿识别的情报体系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姜丽楼  杨起全  
作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芯片消费国,我国芯片市场的80%依赖进口。为确保在中国的利润空间,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遏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崛起,本研究从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集成电路领域中外发明专利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企业应设立技术经济情报与知识产权专门机构和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专利审查的建议,以提升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孙辉  
基于协同追赶视角,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主要通过原创技术追赶(第Ⅰ类)和引进技术追赶(第Ⅱ类)两种战略,在技术和市场上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主要的创新形式;两类科技领军企业分别通过“技术架构源头突破”和“技术授权自研突破”的模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技术联盟对冲突破”的模式破解技术生态封锁,两类企业都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兼容突破”的模式降低商业生态掣肘;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存在和快速进步有效促进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持续获得知识更新,第Ⅱ类科技领军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则加速第Ⅰ类科技领军企业快速提升产品性能;在协同追赶突破性技术创新进程中,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不仅承载起“双链”链长的使命担当,还通过“技术互补融通突破”的模式关联起“四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健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