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1)
- 2023(11701)
- 2022(9693)
- 2021(8946)
- 2020(7210)
- 2019(16295)
- 2018(15895)
- 2017(29282)
- 2016(15365)
- 2015(17289)
- 2014(16873)
- 2013(16703)
- 2012(16192)
- 2011(14741)
- 2010(14907)
- 2009(14193)
- 2008(13863)
- 2007(12660)
- 2006(11439)
- 2005(10587)
- 学科
- 济(86293)
- 经济(86227)
- 管理(49766)
- 业(46091)
- 企(37988)
- 企业(37988)
- 方法(29751)
- 数学(25940)
- 数学方法(25681)
- 中国(24539)
- 地方(19408)
- 农(17813)
- 技术(16946)
- 财(16564)
- 业经(16508)
- 贸(15288)
- 贸易(15269)
- 易(14866)
- 学(14694)
- 制(14073)
- 地方经济(13573)
- 农业(12332)
- 银(12286)
- 银行(12269)
- 技术管理(12259)
- 融(12129)
- 金融(12129)
- 行(11896)
- 环境(11326)
- 体(10665)
- 机构
- 大学(231304)
- 学院(228450)
- 济(112886)
- 经济(111096)
- 管理(85610)
- 研究(85451)
- 理学(72838)
- 理学院(72025)
- 管理学(71004)
- 管理学院(70562)
- 中国(66797)
- 财(49633)
- 京(49124)
- 科学(46650)
- 所(42157)
- 财经(39105)
- 研究所(37746)
- 中心(37512)
- 经济学(37180)
- 经(35684)
- 江(34250)
- 经济学院(33204)
- 北京(31968)
- 农(31681)
- 院(30573)
- 范(29112)
- 财经大学(28896)
- 师范(28870)
- 业大(27693)
- 州(26800)
- 基金
- 项目(144471)
- 科学(116297)
- 研究(108187)
- 基金(107703)
- 家(93524)
- 国家(92814)
- 科学基金(80052)
- 社会(74202)
- 社会科(70624)
- 社会科学(70609)
- 基金项目(55333)
- 省(53657)
- 教育(49224)
- 自然(47804)
- 自然科(46832)
- 自然科学(46821)
- 自然科学基金(46076)
- 划(45078)
- 资助(43794)
- 编号(40071)
- 创(35238)
- 部(33635)
- 成果(33605)
- 重点(32872)
- 发(32716)
- 国家社会(32711)
- 创新(32121)
- 教育部(29653)
- 中国(29264)
- 课题(29195)
- 期刊
- 济(131478)
- 经济(131478)
- 研究(78740)
- 中国(51881)
- 财(38122)
- 管理(37592)
- 科学(31412)
- 学报(31038)
- 农(29238)
- 教育(25801)
- 大学(24828)
- 学学(23185)
- 经济研究(22972)
- 融(22915)
- 金融(22915)
- 财经(21205)
- 技术(21172)
- 农业(20067)
- 经(18657)
- 业经(17045)
- 问题(16690)
- 贸(16052)
- 技术经济(14773)
- 世界(14621)
- 国际(14497)
- 统计(12408)
- 业(12318)
- 策(11851)
- 科技(11388)
- 经济管理(10247)
共检索到368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傅家骥 雷家驌
一、改革开放、加快发展中要注意经济增长质量 多年来,我国一直维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我们关心的主要也是增长的速度,而对于增长的质量却关心不够。盲目求“热”、求“快”就是一个例证。“热、快”的本质就是偏重速度而忽视了增长的质量。所谓经济增长质量,简单讲,就是在经济增长中,有多少是实质性的增长,有多少是新创造的财富,今天的增长能不能维持今后一段时间的持续增长。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超出了我们固有的资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长飞 冯苑 张东
基于中国2006-2017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且这种效应具有持续性。具体地,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偏向效应、结构禀赋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四条途径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和等级较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越高,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越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丁从明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为什么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水平的显著增加?本文构建的带有雇佣成本的就业模型显示:由于雇佣和解雇成本的存在,不同类型的冲击对企业雇佣政策的影响明显不一样。具体而言,持久性的供给冲击可以带来就业水平持久性的变化;暂时性的需求冲击只能带来较小幅度的、暂时性的就业变化。所以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带来就业增加依赖于推进增长的冲击来源;利用Blanchard-Quah的结构VAR分解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冲击对就业的影响。经验研究的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说。本文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过程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提供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暂时冲击 持久冲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佳美
组织创新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组织创新行为通过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三个维度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由于组织创新是一个打破旧的组织系统、建立新的组织系统的过程,在旧系统被新系统替代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无序状态,组织创新无序状态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本文在对组织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组织创新无序状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约束分析,并提出组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组织 组织创新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娟伟 任保平 刚翠翠
在过去"赶超型"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在数量方面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经济结构却出现了严重失衡,其中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三者的失衡导致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经济增长效率的下降,经济结构失衡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供给结构改善等政策将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左大培
经济增长靠什么?左大培关于东亚"经济奇迹"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靠什么来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争论。经济增长是实际总收入的增长,它意味着实际总产出的增长。我们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将决定总产出增长的因素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雄就 陈宪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中经济增长的联系,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方法进行分析,与国内多数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了Ray和Desli的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实证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并逐渐从引进式创新转变为自主式创新,但数据也表明,中国1998年-2015年期间经济增长仍主要是投资和要素驱动,要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仍有一定距离。中国要实现2035年前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加快采取各项措施,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创新 增长 DEA-Malmquist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变花
20世纪 8 0年代 ,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得出一种共同的基本结论 ,即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一方面 ,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决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正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保证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地增长 ,最主要是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 ,借鉴西方的新增长理论 ,加强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没有限制经济增长,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实现经济增长并不矛盾。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各分项指标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资源与环境指数和对外开放指数则不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炜
中国长期增长的各项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扩散是创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扩散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机理缘于在微观层面上,它能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采用诸如节约要素投入、优化要素组合、采用新资源等技术方法获得成本效应。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和重组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新技术的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模仿和反馈效应使创新得到改善和增强。创新扩散机制是由创新扩散的对接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针对我国创新活动和创新扩散存在的问题,设...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创新扩散 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强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仅如此,科技金融的发展还会为当地的企业融资支持其技术研发,还会搜索好的项目,支持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因而科技金融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可能存在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还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晓园 丛林 钟俊娟
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积累和持续的过程,政府的技术创新补贴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并最终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9年的相关数据,在细致地估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政府创新补贴、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政府创新补贴每增加1%会使得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557%;政府的创新补贴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对其具有累积效应,二者在不同的时滞期内存在互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孔群喜 王紫绮 蔡梦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中国学者及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命题。本文利用2009—2013年的省级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从地区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考虑控制变量后,对外直接投资仅对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抑制作用;(2)相较于未实施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对自身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3)考虑到企业异质性特征后,不论企业的投资深度如何,向发达国家进行的投资行为都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以上这些发现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发展"质量型"经济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兵 魏玮
文章旨在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构建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来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经济增长"质量距离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处"位置",从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新常态"下的提升策略和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