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0)
2023(2746)
2022(2214)
2021(2114)
2020(1732)
2019(4043)
2018(4112)
2017(7892)
2016(4335)
2015(4925)
2014(4720)
2013(4735)
2012(4507)
2011(3786)
2010(3855)
2009(3443)
2008(3213)
2007(3112)
2006(2679)
2005(2452)
作者
(12679)
(10852)
(10566)
(10218)
(6421)
(5068)
(4601)
(4163)
(4114)
(3701)
(3668)
(3464)
(3455)
(3443)
(3423)
(3406)
(3230)
(3075)
(2975)
(2867)
(2710)
(2675)
(2615)
(2506)
(2503)
(2428)
(2379)
(2310)
(2244)
(2144)
学科
(20322)
经济(20312)
方法(9374)
管理(9216)
数学(8850)
(8839)
数学方法(8788)
中国(5841)
(5393)
(5352)
企业(5352)
地方(5328)
(4911)
农业(4130)
(4106)
税收(4005)
(3975)
地方经济(3701)
(3483)
(3380)
贸易(3376)
(3291)
收入(3072)
业经(2949)
(2743)
(2684)
环境(2652)
(2627)
金融(2627)
(2588)
机构
大学(57384)
学院(56960)
(26419)
经济(25965)
研究(22321)
管理(19533)
中国(16900)
理学(16178)
理学院(15991)
管理学(15683)
管理学院(15584)
科学(13611)
(12689)
(12586)
(12430)
(11702)
研究所(10591)
中心(9982)
农业(9948)
业大(9708)
财经(9199)
经济学(9158)
(8972)
(8487)
经济学院(8334)
(8078)
(8039)
北京(7905)
科学院(7189)
(6933)
基金
项目(38647)
科学(29842)
基金(28192)
研究(27062)
(25864)
国家(25715)
科学基金(20861)
社会(17218)
社会科(16419)
社会科学(16415)
(15007)
基金项目(14442)
自然(13406)
自然科(13069)
自然科学(13066)
(12848)
自然科学基金(12838)
教育(12541)
资助(11615)
编号(9972)
重点(9311)
(8984)
(8749)
成果(8150)
(7966)
国家社会(7794)
计划(7693)
创新(7553)
科研(7461)
课题(7357)
期刊
(30725)
经济(30725)
研究(17719)
中国(13679)
(12050)
学报(11948)
(10194)
科学(9237)
大学(8534)
管理(8269)
学学(8024)
农业(7835)
教育(6029)
技术(5613)
经济研究(5167)
财经(4948)
(4842)
金融(4842)
(4619)
(4394)
问题(4081)
业经(3761)
(3402)
国际(3369)
技术经济(3272)
业大(3052)
统计(2998)
(2794)
世界(2721)
(2713)
共检索到93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空  刘向东  范守文  
靠"小麦工程"实现小麦大面积增产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张空,刘向东,范守文"小麦工程"是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小麦规模生产的新模式。其核心内容是集管理、科技和农民为一体,融投入、科技和管理为一炉,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工程设计的数量、质量指标任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贵桐  李保国  陈德立  
报道了利用微气象学法 (梯度扩散法 )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氨挥发的试验结果。在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的生产实际中 ,施肥后土壤氨挥发的损失量 (N)在 18 9~ 6 3 5kg·hm- 2 之间 ,占施N量的 9 9%~ 37 0 %。氨挥发过程主要发生在日间 ,日内挥发高峰多出现在 12 :0 0~ 16 :0 0 ,并与季节有关 ,土壤施尿素或碳铵后氨挥发日间变化方式基本一致。当表层 1cm土壤的NH4 (N)下降到 2 0~ 30mg·kg- 1时 ,施肥引起的氨挥发基本结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晓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一军  韩亭辉  
小麦是我国居民两大口粮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小麦持续增产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本文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改革开放以来小麦的增产经验进行了探讨,查找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小麦增产潜力并提出了实现小麦增产潜力的政策路径。本研究旨在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小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达存莹  岳云  贺娟  赵贵宾  刘祎鸿  张凯  
文章通过对西北5省2000~2013年小麦生产情况、小麦高产创建取得的效益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西北5省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单产稳步提升,高产创建万亩片的效益远高于西北5省的平均单产。推广综合集成技术和加大投入是增产的关键,西北5省区小麦生产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今后挖掘西北5省小麦增产潜力要依靠科学技术,加大优良新品种选育,建全新优品种的推广力度,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加大投入,加强灾害预警与抗逆减灾技术研发,科学抗灾减损。提出要将高产田的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到大田生产中,实现在现有种植面积不扩大的前提下,产量大幅度提高。为实现口粮绝对安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洪勋  张翔  孙春河  
1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两熟制轮作的年产量影响明显,各处理总的产量趋势是:MNPK>MNP>MN>NPK>NP>M>N>ck。基础地力的产量效应为37.9%,肥料的增产效应为62.1%;肥料增产效应中,化肥占75.8%,有机肥占24.2%,显示出化肥为主要增产途径;在化肥的增产效应中,N的增产效应为70.6%,P为23.5%,K为5.9%;以MNPK处理的产量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这说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使作物高产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会民  刘红霞  苗艳芳  李友军  王留好  王浩  周文利  
在豫西褐土区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 :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增产幅度为 6 .9%~ 2 5 .4 %;施用 0~ 112 .5 kg/ hm2 K2 O和质量分数为 0~ 0 .3%的 Mn SO4 ,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钾、锰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钾、锰肥的合理施用量为每公倾施钾 (K2 O) 75 kg,同时配合叶面喷施质量分数为 0 .2 %~ 0 .3%的锰肥 (分拔节期和灌浆初期 2次喷施 ,每次喷施液为 75 0 kg/ hm2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德意  梁慧珍  王浩  
研究结果表明,用尿囊素(All)处理小麦种子后,能提高其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对矿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9.5%~12.7%;提高ATP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利于小麦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进行,同时对延缓叶片衰老有一定作用;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增强光合强度,促进小麦体内的干物质累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翁惠玉  武宗信  
1989~1991年在山西省临猗县和太原两地,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喷施,研究其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小麦旗叶刚伸出时喷施,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增产最多的是亩喷施20g有效成分乙烯利,亩增产小麦32~48kg,增产率达10.22%~22.86%。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海俊  高凌云  
美国总统大选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大选将导致农产品增产。在既定需求下,作为农产品出口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产量的增加将显著影响全球农产品的价格。必须加快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改革,在确保粮食总量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减缓美国粮食产量的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具体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改变农业现有价格支持方式,促进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市场化;加快农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逐步推进农业保险覆盖面,保障农民利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霍治国  李世奎  白月明  温民  王素艳  胡延龙  
利用大型水分试验场的防雨棚遮挡自然降水,采用人工定量补水进行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40%~50%、45%~50%、50%~55%、50%~60%、55%~60%、60%~70%持续时间分别为5、10、15天水分胁迫处理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70%的中轻度水分胁迫处理,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2年平均,增产6.3%~7.4%,节水28.2%~34.1%。中轻度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增产节水作用机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水分胁迫效应诱发增强:①冬小麦根系的找水功能;②产量构成因子的优化;③复水后光合速率的提高。冬小麦水分胁迫效应的最佳利用时间为返青-拔节期,此时进行水分胁迫效应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荣昌  李凤汀  郝正然  汪文燕  杨则瑗  张春莉  
在自然条件下,小麦接种联合固氮菌(土生克雷伯氏菌)43菌株、获得了显著增产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菌株与小麦根系结合.在根毛细胞、表皮细胞、皮层细胞的间隙及输导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菌体细胞.在小麦抽穗期固氮酶活性达到148.8n mol C_2H_4株~(-1)h(-1),~(15)N稀释法测定固氮量占植株总氮量的15.3%~22.1%.由于菌株产酸,在砂培条件下,速效磷增加16.1%~39.7%.提高了植株磷素营养水平.同时菌株代谢物中存在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刺激植株生长发育.显然,小麦接种43菌株增产是因菌株固氮、解磷和产生多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明斌  李玉山  
在长期冬小麦潜势试验和肥料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作物光温水肥产量模型 ,从光温生产潜力、旱作产量潜势、现阶段施肥水平下光温水肥产量潜力和目前试区产量现状共4个层次 ,对黄土塬区旱作冬小麦的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 ,目前黄土塬区冬小麦实际产量仅达到了光温潜力的41 6 %、旱作产量潜势的49 3 %、试区施肥水平下光温水肥产量潜力的78 6 %。因此 ,采用合理施肥方式和加强田间管理 ,黄土高原塬区旱作冬小麦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新明  孙敦立  王小纯  王爱玲  吴大付  
对棉麦套作小麦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套作小麦幼穗发育良好,分化小穗数目多;茎秆粗、壁厚、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多、根系活力高,具有抗倒伏和对产量的补偿效应。但随小麦行数的增加,这种效应逐渐减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利军  贺佳  郭燕  王利民  刘佳  王来刚  武喜红  程永政  张红利  
[目的]以高分1号(GF-1)融合2m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高分多源遥感影像和地面样方等数据,对冬小麦分类提取中存在的面积误差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永城市为研究区,在冬小麦提取结果聚类处理基础上,基于线性地物缓冲区数据,采用GIS空间运算实现线性地物面积扣除,接着分析了样方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再扣除零星地物面积比例上的差异,并采用样方零星地物平均扣除系数对全市各乡镇耕地与非耕地中冬小麦提取面积进行了相关统计和误差分析。[结果]永城市冬小麦最终解译面积11. 29万hm~2,其中线性地物和零星地物扣除面积分别为6 613. 08hm~2和3 875. 22hm~2,占研究区冬小麦解译面积的5. 86%和3. 32%,与统计上报数据相比,其处理前后误差由14. 12%降低至4. 41%,有效地提高冬小麦提取面积精度。[结论]误差来源分析与修正对冬小麦解译面积核算精度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为县级区域尺度下冬小麦面积提取核算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