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5)
- 2023(11924)
- 2022(10055)
- 2021(9238)
- 2020(7883)
- 2019(17715)
- 2018(17131)
- 2017(33854)
- 2016(17832)
- 2015(19492)
- 2014(18860)
- 2013(18413)
- 2012(16709)
- 2011(14426)
- 2010(14464)
- 2009(12962)
- 2008(12083)
- 2007(10055)
- 2006(8091)
- 2005(6777)
- 学科
- 济(73971)
- 经济(73894)
- 管理(54619)
- 业(52907)
- 企(44973)
- 企业(44973)
- 方法(43777)
- 数学(39661)
- 数学方法(39254)
- 财(22843)
- 中国(17230)
- 农(16567)
- 务(15571)
- 财务(15535)
- 财务管理(15467)
- 企业财务(14923)
- 制(14837)
- 业经(14546)
- 贸(12828)
- 贸易(12817)
- 融(12802)
- 金融(12801)
- 银(12511)
- 银行(12500)
- 易(12498)
- 审计(12203)
- 技术(12068)
- 行(11859)
- 学(11810)
- 地方(11513)
- 机构
- 大学(241018)
- 学院(239964)
- 济(102894)
- 经济(101177)
- 管理(100703)
- 理学(89654)
- 理学院(88864)
- 管理学(87478)
- 管理学院(87023)
- 研究(69178)
- 中国(54292)
- 财(50099)
- 京(46909)
- 财经(41937)
- 科学(39684)
- 经(38700)
- 中心(34572)
- 经济学(33863)
- 业大(33708)
- 农(33575)
- 江(32652)
- 财经大学(32219)
- 所(31327)
- 经济学院(31103)
- 商学(28763)
- 商学院(28527)
- 研究所(28355)
- 北京(27247)
- 范(26868)
- 经济管理(26710)
- 基金
- 项目(175822)
- 科学(142298)
- 基金(134505)
- 研究(125716)
- 家(116732)
- 国家(115843)
- 科学基金(102760)
- 社会(85279)
- 社会科(81360)
- 社会科学(81340)
- 基金项目(71258)
- 自然(67363)
- 省(66667)
- 自然科(65926)
- 自然科学(65911)
- 自然科学基金(64793)
- 教育(59149)
- 划(56142)
- 资助(54950)
- 编号(47752)
- 部(40958)
- 重点(39162)
- 创(37473)
- 国家社会(37044)
- 成果(36545)
- 教育部(36496)
- 人文(35404)
- 发(35375)
- 创新(35120)
- 科研(34821)
共检索到322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洋洋 刘佳旋 张蕊
从高管团队内部治理角度出发,当非CEO高管相对于CEO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时,可以对CEO的不当行为发挥“自下而上”的制约与平衡作用。基于会计信息外部监督者的视角,通过考察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非CEO高管独立性的反应,来揭示企业非CEO高管独立性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非CEO高管独立性越高,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定价越低。机制检验表明,上述结果主要因企业财务报表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下降导致。此外,当非CEO高管约束能力更强时,非CEO高管独立性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治理效应,进而降低事务所的审计定价;且这一关系在董事会监督效率较低、事务所类型为“非十大”的企业当中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非CEO高管独立性提高了企业收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而且即使审计定价降低,审计质量也并未下降。研究结论为明晰非CEO高管独立性的治理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上市公司优化管理层结构以及事务所进行审计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勇 王婷
高层管理者是公司的核心和灵魂,现有研究表明管理者个人特质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尚未揭示高管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文章以我国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非CEO高管独立性作为切入点,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视角,探讨非CEO高管的内部治理效应对企业资产组合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非CEO高管并非总是能够发挥内部治理效应,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与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二者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从作用机制可以发现,当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低于阈值时,非CEO高管的“自利性动机”促使企业持有更多的金融资产以提升个人收益;当非CEO高管的独立性水平高于阈值时,非CEO高管将更加关注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前景,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短视行为。研究结论对丰富企业金融化及管理层内部治理的相关文献及推动企业优化上市公司管理层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琳晨 陈暮紫 吴武清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灵魂,而在董事会会议中发表独立意见是独立董事监督功能和独立性的重要体现。本文将独立董事是否提出异议意见作为"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董事会投票数据,在控制了个人、议案以及公司等层面的相关变量后,重点考察独立董事的高管背景对其公开质疑行为乃至独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背景的独立董事更具有独立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非会计背景的高管背景独立董事,具有会计背景的高管背景独立董事独立性更强;国有企业的高管背景独立董事比非国有企业的高管背景独立董事更倾向于提出公开质疑。研究结果对于监管部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投资者考察公司治理水平、投资效率以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独立性 高管背景 董事会投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丽蓉 李红
审计监督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审计独立性。非审计服务因其对审计独立性的直接影响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以2001—2006年同时披露有审计与非审计服务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委托代理视角经验验证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研究显示:总体上,购买非审计服务与未购买非审计服务的上市公司之间代理成本是有显著差异的;其中,管理层持股与非审计费用负相关,而大股东持股与负债率与非审计费用不具有统计显著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管理层认为非审计服务不仅没有损害审计独立性,反而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非审计服务 委托代理 审计独立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国辉 王军法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之外的多种专业服务的统称。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有可能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对我国非审计服务与审计客户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非审计服务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受到损害。
关键词:
非审计服务 审计独立性 盈余管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丽蓉 孙芳城 蒋荣
长期以来,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问题备受各界争议,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国内对此的经验证据更是有限。本文以2001-2004年年报中同时披露审计与非审计费用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审计的视角,以发表审计意见的倾向作为审计独立性替代变量,非审计费用与非审计费用比重为自变量,对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进行验证。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非审计费用没有负向影响审计意见的形成,没有证据显示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在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误与预期费用后,我们的结论依然稳健。
关键词:
非审计服务 审计意见 审计独立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骏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已有的有关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及其部分国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对该问题的看法:理论上,非审计服务存在影响审计的独立性的可能,但可能是否转化为现实则受多种因素制约。
关键词:
非审计服务 审计独立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晓惠 田蒙蒙 余涛
薪酬委员会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良好的薪酬制度而设立,那么我国薪酬委员会是否促进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为验证这一问题,选取我国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将薪酬粘性加入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验证薪酬委员会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协同作用,然后检验了薪酬粘性是否存在,并进一步验证薪酬委员会对薪酬粘性的作用。研究发现:(1)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总经理不兼任委员会成员时,委员会独立性越高,薪酬—业绩敏感性越强;(2)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普遍存在"粘性";(3)薪酬委员会独立性并不能抑制高管薪酬粘性现象。可见,目前我国薪酬委员会独立性虽增强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但并未抑制高管薪酬粘性,薪酬委员会对薪酬契约的治理需进一步加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晓惠 田蒙蒙 余涛
薪酬委员会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良好的薪酬制度而设立,那么我国薪酬委员会是否促进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为验证这一问题,选取我国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将薪酬粘性加入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验证薪酬委员会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协同作用,然后检验了薪酬粘性是否存在,并进一步验证薪酬委员会对薪酬粘性的作用。研究发现:(1)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总经理不兼任委员会成员时,委员会独立性越高,薪酬—业绩敏感性越强;(2)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普遍存在"粘性";(3)薪酬委员会独立性并不能抑制高管薪酬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春生 汪涛武 唐松莲
以2005~2008年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审计师独立性和行业专长能否抑制公司财务舞弊以及事务所联合兼并政策对行业专长提升审计质量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程度高、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更能制约公司舞弊行为;当独立性较弱时,行业专长抑制财务舞弊的作用更为重要,独立性与行业专长互为替代关系;大规模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对提高审计质量的效应更佳,规模化经营有利于事务所培育行业专长,只有大规模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才能提高审计质量。经验结果支持了我国以提高事务所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为方向的证券审计市场改革安排。
关键词:
独立审计 行业专长 审计独立性 财务舞弊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嵇尚洲
2005年底开始的央企董事会试点,推动了央企重大决策从总经理办公会向董事会转移。本文以2008年以前实施董事会试点的17家央企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母公司实施董事会试点后,下属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变化。对比非试点央企,发现实施试点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显著增加,聘请会计师等专业背景独董显著增加,董事会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力度显著增加,央企母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对控股子公司董事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双层董事会 独立性 专业性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康涛 祝继高 陆正飞 张然
本文利用中国特有的强制披露数据,即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发表意见和进行投票的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及其监督作用。本文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独董并不会公开质疑管理层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Mace(1986)对独董投票权属于橡皮图章的描述。然而,当公司业绩不佳时,独董更有可能对管理层行为提出公开质疑;并且,声誉越高、具有财务背景、任职时间早于董事长任职时间的独立董事更有可能对管理层决策提出质疑。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异议独董的公司市场价值也更高。这表明当公司面临危机时,独立董事能够发挥监督作用,并且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价值。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宋夏云
从形式上看,国家审计独立性的衡量尺度包括权责地位、组织结构、经费预算和功能管理的独立性,其损害因素包括行政干预、审计资源的短缺、被审计单位的阻力、利益诱惑、社会关系的压力、自我复核和非审计服务等,其控制机制包括摆脱行政干预、禁止行为、法律监管、质量控制和道德教育等。中国国家审计独立性的系统性损害因素在于行政模式下的行政干预,其强化对策在于向立法模式的体制转变,但这种转变的最大阻力可能来自政府行政部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增基 杨天赋 王戈阳
本文通过收集2006~2009年11家上市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董事会独立性与CEO薪酬的关系,并在考虑银行CEO薪酬内生性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银行董事会独立性、CEO薪酬和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银行董事会规模越大、内部董事越多、CEO任期越长以及CEO兼任董事长的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差,独立性较差的董事会的监督效率也较低,此时,银行CEO的薪酬更容易偏离股东利益,加大银行的代理成本。此外,研究还发现,银行CEO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的敏感性不强,即银行CEO薪酬越高并不意味着银行业绩越显著。
关键词:
上市银行 董事会独立性 CEO薪酬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增基 徐叶琴 张宗益
本文利用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报酬结构和董事会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董事报酬内生性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董事报酬、独立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长任期的CEO、CEO兼任董事长、较大比例的内部董事和较大的董事会规模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障碍。董事报酬是一种公司治理的强化机制,当董事会保持独立时,其报酬结构能更好的激励董事履行监管职能。但是,当董事会失去其独立性时,其报酬结构会加剧公司的代理冲突。授予董事会合理的激励报酬可以克服公司监管障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关键词:
董事报酬 独立性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