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0)
2023(14028)
2022(11737)
2021(10812)
2020(9337)
2019(20624)
2018(20335)
2017(39267)
2016(21130)
2015(23403)
2014(22789)
2013(22479)
2012(20665)
2011(18220)
2010(18644)
2009(17293)
2008(17456)
2007(15714)
2006(13562)
2005(12352)
作者
(58839)
(49284)
(49256)
(46500)
(31838)
(23525)
(22065)
(18981)
(18529)
(17910)
(16852)
(16765)
(15923)
(15745)
(15347)
(15119)
(14543)
(14371)
(14225)
(14090)
(12219)
(12146)
(12074)
(11329)
(11130)
(11056)
(10964)
(10905)
(9894)
(9888)
学科
(96341)
经济(96250)
(93483)
(86203)
企业(86203)
管理(79242)
方法(49202)
数学(40473)
数学方法(39992)
(30865)
业经(30142)
(26582)
技术(24523)
(23390)
财务(23359)
财务管理(23329)
中国(22961)
企业财务(22247)
(20313)
农业(19586)
理论(18442)
(16118)
银行(16100)
(16018)
(15942)
(15499)
金融(15499)
(15406)
(15303)
贸易(15294)
机构
学院(301790)
大学(296420)
(129577)
经济(127296)
管理(124883)
理学(107845)
理学院(106855)
管理学(105134)
管理学院(104557)
研究(92956)
中国(74943)
(61730)
(60916)
科学(54371)
财经(49210)
(48166)
(46063)
(45791)
(44946)
中心(43575)
业大(42300)
研究所(41012)
经济学(39963)
北京(37970)
农业(37698)
财经大学(36573)
(36454)
经济学院(36294)
商学(35797)
商学院(35471)
基金
项目(198800)
科学(160192)
基金(147199)
研究(146260)
(127056)
国家(125962)
科学基金(111280)
社会(95610)
社会科(91007)
社会科学(90988)
(79125)
基金项目(76865)
自然(71809)
自然科(70360)
自然科学(70345)
自然科学基金(69219)
教育(68044)
(64966)
资助(60858)
编号(56534)
(47790)
(44836)
成果(44622)
重点(44347)
创新(43722)
(42308)
(42163)
国家社会(40252)
课题(39477)
教育部(39334)
期刊
(138941)
经济(138941)
研究(86834)
中国(60642)
管理(53437)
(51970)
(43918)
学报(41440)
科学(41332)
大学(32862)
(31585)
金融(31585)
技术(31518)
学学(31409)
教育(30365)
农业(30252)
财经(25582)
业经(23538)
经济研究(22886)
(22007)
(19911)
技术经济(19642)
问题(17586)
科技(17062)
统计(16650)
(16625)
财会(15088)
现代(14583)
商业(14552)
(14329)
共检索到450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艳辉  曾倩芳  冯楚建  田迪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灿  徐瑞泽  奚雷  李德强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现状,我们采用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论述了该项调研的目的、意义、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方式与流程,给出了调研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隽  宋文欣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使用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识别企业数字化相关无形资产占比构建微观层面数字化指标,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于突破性创新的作用。研究表明:整体而言,企业数字化对于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的分样本回归显示,数字化促进了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并且这种提升效果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更为明显。进而,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数字化与企业创新间的因果关系,所得结论一致。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通过融资纾困、推动产学研协同研发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本文结论对于当前深入推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赋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云端  
本文采用2009-2012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持股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高管未持股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研发投入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说明,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研发投入中的代理问题,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思显  林爱梅  
本文基于政治关联的视角,以中小板中国家火炬计划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研究了政治关联、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政治关联类型分为政府官员类和代表委员类两种,研究发现,不同的政治关联类型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不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负向作用于企业价值,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对研发投入影响企业价值具有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瀚禹  吴振磊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是目前我国较为典型的政府干预企业创新行为的政策文件,政府筛选出特定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倾斜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然而简约的认定条件同样存在企业为获取“政策租”而诱发研发操纵和策略性创新行为导致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下降的可能。本文采集2008—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应用模糊断点回归策略,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展开评估。研究发现,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3%的阀值处存在明显断点。全样本层面的估计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数量和质量,但进一步基于最优窗宽的检验却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由于信息不对称,制度安排会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伪高新技术企业”旨在攫取政策租,会将研发支出占比策略性地保持在政策达标线上。研发操纵区间的“高新技术企业”会缩减专利总量和发明专利数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并识别出完善制度设计的“靶向”区域,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及后续旨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明秀  文娅  
企业创新离不开财务政策的支持,财务灵活性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财务灵活性、产权性质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务灵活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即财务灵活性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且该现象在非国有企业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群  翟淑萍  
本文在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指数及测度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高新技术上市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减轻代理问题的负面影响,从而支持了融资约束的上升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提高的理论观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雷根强  郭玥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经济新常态下最重要的创新驱动来源主体,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重点扶持。本文基于2008年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综合运用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专利申请数据及资质认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评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会对其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特别是实质性创新都有显著正向激励。认定政策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实质性创新都有显著激励效应,相比实质性创新,其对国有企业策略性创新的额外激励效应更强,而对民营企业策略性创新影响不显著。认定政策对处于成长期和高管团队有研发背景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产出有更强的额外激励效应。进一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认定政策可通过税收优惠和创新补助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带给企业积极的政府认证信号传递,从而吸引更多外部投资和技术合作,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本文认为:应不断完善和规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标设计,在创新政策制定时要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企业为主导,重在发挥政府支持有限社会资源向企业科技创新配置的引导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游达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发优势的削弱,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小企业挑战大企业的利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据企业组织为适应突破性技术创新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一元化组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阐述了内部孵化器、研发子公司柔性组织、项目负责人制、风险俱乐部、联盟开发、直接并购等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可通过对成功创新企业的系统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创新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敏  叶小刚  马雨晨  
关注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激励政策时有关补贴对象的异质性问题和不同政策对各项创新产出的不同效果,基于2015—2018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统计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评估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类创新激励政策对不同企业规模、行业类型、高企类别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不同规模、行业、类别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研发投入强度、财务能力、新产品收入等创新质量产出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两类政策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作用效果较强,对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资产回报率的作用效果较弱;财政补贴对入库培育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负向作用;税收优惠对电子信息与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负向作用。基于此,建议广东省通过继续实施财政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等创新激励政策,关注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需求、促进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优,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生态链等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提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琪  刘锦虹  洪侃  罗丹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愈加重要,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技术人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最宝贵的知识资源和知识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才流失状况日益严重,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从个人、集体、宏观环境三个层面探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飒  万寿义  黄诗华  赵聚辉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迅速成为推动中国创新能力提高、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有效评价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及其效率,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成本优化,也能促进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发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项影响的角度测算出全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效率,并与传统DEA模型测算出的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进后的规模报酬呈现递增状态,可以增强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进而提出加大政府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完善研发成本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促进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洪云  林向义  罗杰  刘闯  
在阐述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知识整合和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动力机制模型,从个体微观、团队中观和企业宏观的维度阐述了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个体微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做好个体目标规划和提升个体自我效能;团队中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提供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团队人员构成和协调团队成员工作;企业宏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建立包容性企业文化和科学的激励体系;三者协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体实现创新目标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邵剑兵   袁东旭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考察高校技术独董作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能否因其特有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校技术独董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高校技术独董主要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及减少管理者短视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其他高校技术独董,拥有教授职称、多职业背景以及院士背景的高校技术独董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高校技术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董事会活跃度高的企业中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校技术独董能有效整合企业研发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合作研发,还能够促进独立研发。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制定创新战略以及独立董事聘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