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68)
- 2023(21954)
- 2022(18442)
- 2021(17067)
- 2020(14500)
- 2019(32903)
- 2018(32666)
- 2017(62392)
- 2016(34201)
- 2015(38018)
- 2014(37252)
- 2013(36677)
- 2012(33329)
- 2011(29875)
- 2010(30091)
- 2009(28235)
- 2008(28266)
- 2007(25537)
- 2006(22217)
- 2005(19919)
- 学科
- 济(137763)
- 经济(137581)
- 业(115677)
- 管理(111449)
- 企(101871)
- 企业(101871)
- 方法(64114)
- 数学(53858)
- 数学方法(53043)
- 财(43811)
- 农(40275)
- 业经(37924)
- 中国(34879)
- 制(32570)
- 务(30076)
- 财务(29999)
- 财务管理(29943)
- 企业财务(28481)
- 农业(27483)
- 学(25789)
- 贸(24876)
- 贸易(24861)
- 技术(24705)
- 地方(24688)
- 理论(24503)
- 易(24183)
- 银(23764)
- 银行(23697)
- 体(22920)
- 行(22562)
- 机构
- 学院(484572)
- 大学(480084)
- 济(195372)
- 经济(191386)
- 管理(188812)
- 理学(162683)
- 理学院(160942)
- 管理学(157844)
- 管理学院(156958)
- 研究(156457)
- 中国(122041)
- 京(100297)
- 科学(97563)
- 财(94774)
- 农(87112)
- 所(79512)
- 业大(74882)
- 财经(74722)
- 江(74084)
- 中心(73118)
- 研究所(71894)
- 农业(68849)
- 经(67913)
- 北京(62355)
- 经济学(59521)
- 范(58394)
- 州(58327)
- 师范(57625)
- 院(56768)
- 财经大学(55370)
- 基金
- 项目(324035)
- 科学(255459)
- 基金(236019)
- 研究(230753)
- 家(207704)
- 国家(205956)
- 科学基金(177304)
- 社会(146605)
- 社会科(139091)
- 社会科学(139051)
- 省(128823)
- 基金项目(124474)
- 自然(117471)
- 自然科(114892)
- 自然科学(114857)
- 自然科学基金(112861)
- 划(107860)
- 教育(107478)
- 资助(96957)
- 编号(92044)
- 成果(73550)
- 重点(73464)
- 创(70802)
- 部(70765)
- 发(68721)
- 创新(65736)
- 课题(64179)
- 科研(62869)
- 国家社会(60842)
- 教育部(60583)
- 期刊
- 济(214550)
- 经济(214550)
- 研究(134904)
- 中国(95098)
- 农(79602)
- 学报(79319)
- 财(78390)
- 管理(75062)
- 科学(71959)
- 大学(60237)
- 学学(57548)
- 农业(53537)
- 教育(47793)
- 融(46642)
- 金融(46642)
- 技术(44519)
- 财经(37541)
- 业经(36445)
- 经济研究(34145)
- 经(32275)
- 业(31501)
- 问题(28041)
- 技术经济(25354)
- 版(24470)
- 统计(24352)
- 策(23011)
- 科技(22930)
- 财会(22449)
- 商业(22034)
- 现代(21849)
共检索到71427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新红 孙美娟
文章以2014—2020年我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混合所有制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非高管员工持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持股强度与持股广度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持股强度影响企业创新的效应为正,而持股广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为负,且该负面影响大于持股强度的正面影响,说明非高管员工的大规模持股会稀释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反而不利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在非高管员工持股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中,直接作用路径发挥了主要作用,贡献率为71.66%,而28.34%是通过间接作用路径实现的,其中风险承担路径的贡献率最高,为11.02%,融资约束路径及人才保留路径次之,分别为5.26%和5.12%。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应合理设计持股比例、持股范围等契约要素,以充分发挥员工持股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制度改革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林明 戚海峰 李兴森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电子信息类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纵向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分布模型分析不同类型高管团队断裂带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以及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任务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无显著相关;(2)情感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3)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负向调节情感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需积极增强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红 曹帆
以2015—2019年我国沪深A股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路径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效应随着质押比例的提高而提高;间接路径中,盈余管理路径和掏空路径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就盈余管理路径而言,控股股东质押程度越高,企业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财务风险会越大。就掏空路径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关联交易行为、资金占用行为会增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总体而言,在间接作用路径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和资金占用行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会更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文琼
文章以2013—2019年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混改背景下员工持股和内控质量对企业二元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改背景下内控质量与高新技术企业二元创新间显著正相关;混改背景下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有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二元创新发展;混改背景下,高管持股能显著增强内控质量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的推动作用,而普通员工持股计划对内控质量与企业利用性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娟 张晓文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实施员工持股,关键是要建立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持续调动员工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江苏、江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企混改员工持股案例的研究,总结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指出当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员工持股制度过程中,依然面临认识不深刻、制度设计不明确、法律政策不到位、机制衔接不通畅、政策执行落实有障碍、实践操作有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结合改革实践因地制宜地推进员工持股工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要注重提高思想认识,科学理性进行制度设计,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完善配套制度政策,畅通协调衔接机制,建立改革容错纠错机制,稳妥审慎地推进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制度改革。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混合所有制 员工持股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娟 张晓文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实施员工持股,关键是要建立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持续调动员工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江苏、江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企混改员工持股案例的研究,总结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指出当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员工持股制度过程中,依然面临认识不深刻、制度设计不明确、法律政策不到位、机制衔接不通畅、政策执行落实有障碍、实践操作有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结合改革实践因地制宜地推进员工持股工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要注重提高思想认识,科学理性进行制度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混合所有制 员工持股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欣 韩宝山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多个大股东之间的制衡作用均有利于绩效改善,异质股东制衡比同质股东制衡更有利于绩效改善;第一大股东性质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当防止股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应在大股东间形成有效的股权制衡关系;国有企业引入民营、外资等非国有资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是一种更优的股权结构。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股权结构 股权制衡 公司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爽 聂锐 王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越来越多的竞争类国企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组,因而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集中制、高管持股等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2010-2012年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利用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对高管持股和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对实施公司治理方面的重要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爽 聂锐 王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越来越多的竞争类国企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组,因而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集中制、高管持股等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2010-2012年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利用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对高管持股和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对实施公司治理方面的重要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那么如何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本文在对我国现行员工持股制度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员工持股制度经验,结合混合所有制企业特点提出员工持股制度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乔惠波
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形成最优的股权结构。为此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影响最优股权结构的因素。通过考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的博弈过程,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所处法律环境、股东的监督水平、股东监督成本比例分配和监督效率、企业的绩效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构建最优的股权结构需要政府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做好国有股的制度设计、完善法律环境与投资者权利保护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等,保障最优股权结构的形成,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向深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霍晓萍 李华伟 孟雅楠 任艺
高管薪酬与企业创新投资活动关系密切,但现有研究鲜有关于高管薪酬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本文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从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两个角度,提出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事前激励创新投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事后约束高管侵占创新投资资源的双重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契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进一步考察发现高管薪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与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之间存在替代效应,高管薪酬对国有控股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非国有控股企业,股权集中度削弱了高管薪酬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对高管创新活动的薪酬契约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且对如何设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程度及国有持股比例以获取更高创新绩效提供了经验数据支持。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高管薪酬 创新绩效 创新能力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霞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绝不仅仅是产权的简单混合,更主要的是治理机制的规范;其中,产权制度改革是基础,只有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才能够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有整体上市、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并购和员工持股四条基本路径,国家应在充分考虑不同路径的适用条件和绩效差异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将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选路径;二是"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相结合,在母公司层面更多采取整体上市、民营企业参股的方式,而在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松令 孙大卫 刘亭立
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国有资本投资对企业创值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尝试构建基于创值能力最大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优股权结构模型。研究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受其自身双重属性的影响,会以牺牲再投资的经济机会回报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因此,对国有资本投资效率及被投资企业创值能力的考核应在考虑收益耗散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国有资本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附带性收益,增加债权人的信心,实现企业债权资本成本的递减和财务柔性的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创值能力。最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创值能力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股权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松令 孙大卫 刘亭立
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国有资本投资对企业创值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尝试构建基于创值能力最大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优股权结构模型。研究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受其自身双重属性的影响,会以牺牲再投资的经济机会回报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因此,对国有资本投资效率及被投资企业创值能力的考核应在考虑收益耗散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国有资本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附带性收益,增加债权人的信心,实现企业债权资本成本的递减和财务柔性的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创值能力。最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创值能力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股权比重息息相关,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福利属性,才能赢得运营效率的最优化,从而实现自身创值能力的最大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