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3)
2023(10952)
2022(9687)
2021(9356)
2020(7696)
2019(17896)
2018(17808)
2017(34739)
2016(18860)
2015(21268)
2014(21273)
2013(20895)
2012(19043)
2011(16919)
2010(16791)
2009(15357)
2008(14817)
2007(12777)
2006(11052)
2005(9609)
作者
(53467)
(44083)
(43718)
(41758)
(28156)
(21128)
(19957)
(17413)
(16761)
(15720)
(15224)
(14692)
(13777)
(13690)
(13547)
(13405)
(13289)
(13203)
(12530)
(12471)
(10907)
(10589)
(10563)
(10067)
(9803)
(9760)
(9733)
(9663)
(8810)
(8670)
学科
(70921)
经济(70821)
管理(54958)
(51845)
(43585)
企业(43585)
方法(33199)
数学(28336)
数学方法(27935)
(19870)
(19269)
中国(19195)
业经(16553)
(16258)
地方(14772)
(13355)
农业(13296)
理论(12978)
(12918)
贸易(12913)
(12613)
财务(12548)
(12525)
财务管理(12520)
(12064)
企业财务(11846)
技术(11602)
环境(11385)
(11090)
银行(11057)
机构
大学(263634)
学院(262114)
管理(107199)
(100119)
经济(97742)
理学(93254)
理学院(92215)
管理学(90610)
管理学院(90145)
研究(84580)
中国(62726)
(56300)
科学(53723)
(46366)
(41940)
(39819)
业大(39140)
中心(38737)
研究所(38182)
财经(37515)
(36906)
北京(35757)
(35745)
师范(35459)
(34093)
农业(31001)
(30851)
(30770)
经济学(29093)
师范大学(28779)
基金
项目(182759)
科学(143814)
研究(135784)
基金(132186)
(114280)
国家(113281)
科学基金(97849)
社会(83964)
社会科(79385)
社会科学(79363)
(71148)
基金项目(71048)
自然(64162)
自然科(62658)
自然科学(62646)
教育(62061)
自然科学基金(61500)
(59965)
编号(56446)
资助(53946)
成果(45957)
重点(40434)
(40083)
(38335)
课题(38138)
(38034)
创新(35309)
项目编号(35093)
科研(34813)
教育部(34636)
期刊
(108873)
经济(108873)
研究(77928)
中国(46053)
学报(40766)
管理(38070)
科学(37735)
(36525)
(34584)
教育(31305)
大学(30914)
学学(28834)
农业(25595)
技术(21782)
(21628)
金融(21628)
业经(18745)
财经(17646)
经济研究(16634)
图书(15648)
(14939)
问题(14543)
理论(14002)
实践(12981)
(12981)
科技(12942)
技术经济(12193)
(12059)
现代(11921)
(11698)
共检索到374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扬  王冰璐  刘姝雯  沈宇飞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成为了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而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人口疏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解决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视角下研究流动青年人口相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对流动青年人口的留京意愿进行了深入而细致地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对于流动青年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因而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提出了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政策调整并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可云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协同潜能。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增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孙久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强等专家学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柴浩放  
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战略,从北京域内和域外两种视角观察可以发现,其所起作用的方式和重要性均有差别。非首都功能疏解之于北京的意义是城市病治理和核心功能提升,它居于目前北京城市治理和发展的核心地位。视角切换到北京域外,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促进因素,是强化三地联系的重要纽带,但作用的途径和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为此,三地一方面需要不断加深对疏解内在规律的认识,完善工作层面的体制机制以推进疏解工作的顺畅进行,同时还应针对单一疏解政策存在的产业一体化短板出台补充性政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柴浩放  
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战略,从北京域内和域外两种视角观察可以发现,其所起作用的方式和重要性均有差别。非首都功能疏解之于北京的意义是城市病治理和核心功能提升,它居于目前北京城市治理和发展的核心地位。视角切换到北京域外,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促进因素,是强化三地联系的重要纽带,但作用的途径和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为此,三地一方面需要不断加深对疏解内在规律的认识,完善工作层面的体制机制以推进疏解工作的顺畅进行,同时还应针对单一疏解政策存在的产业一体化短板出台补充性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全社  李林君  王海南  
明确北京市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事权角色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按照"概念—原则—依据"的思路,对北京针对"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这一国家战略的事权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北京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事权调整应遵循服务首都、基本公共服务先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合理补偿成本等五方面原则。同时提出地理空间维度下的北京事权匹配和阶段时间维度下的事权匹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可云  董静媚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根治北京"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北京与首尔、京津冀地区与首尔都市区之间的发展有很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北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土情况,合理借鉴韩国在首尔疏解战略中采取的政策手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密切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规划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使其具备可操作性;提升河北的发展水平,以更好地配合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业控人,合理定位,发挥市场和制度的作用;加强新城自足性建设,丰富完善多核心空间结构;做好前瞻性规划,建设具有特色和先进运营理念的通州行政副中心;构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北...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霞  杜卓群  
基于2009~2018年京津冀新增建筑产业用地出让数据和2008~2017年京津冀建筑业能源消费数据,运用核密度方法分析建筑产业时空布局趋势,从产业高度-地价耦合度、建筑产业碳排放量,以及其碳排放强度角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降碳减排方面的实施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艳  郑杨  
2017年以来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的加快,京津边远县区和河北省利用京津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实现了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产业结构的渐趋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的连续提高、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机械制造业的稳步发展。但京津核心区域对周边地区仍然存在明显的产业"空吸作用",京津冀三地协调管理机制也很不健全,三地产业变迁的生态负外部性正逐渐扩大。为此三地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并快速优化产业转移的制度环境,必须发挥市场在产业转移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尽快建立产业合作的动态关联机制,必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并大力提高产业承接的融资信贷水平,必须注重产业创新和产业变迁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越  何迪燊  李思莹  李晶莹  
本文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从产业转移、就业与人口、交通等3个方面分别评估了城市副中心建设对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贡献度。在产业转移方面,城市副中心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这对产业转移起到强有力的吸引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副中心在产业转移上的一大关键动力。在就业与人口方面,城市副中心作为人口和城市功能转移的重要区域,承接了一部分经济功能,但未能达到良好效果。在交通方面,主要从交通需求方面分析了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基于修正的MTOPSIS模型和产业承接指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建立了产业承接地的选择方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的制造业为例,利用2013年天津与河北各市的产业数据,对天津和河北11个地级市的规模以上工业进行了测算,定量确定了北京产业疏解承接地的综合承接能力和产业比较优势。研究表明,沧州、邢台和唐山、廊坊、衡水可分别为北京石油加工业、金属加工业、造纸业、纺织业的产业承接地。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的制造业疏解目的地得到了明确,为京津冀地区产业承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深层次推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建忠  詹圣泽  
本文通过探索大城市病的主要表现特征与危害,证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史为鉴,从而避免北京等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区域资源错配路径和方法依赖,避免"摊大饼"覆辙,对科学布局产业链、规范实施产业政策、严格资源环境保护利用、控制无序扩张等有积极意义。突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路径对策,强调中央顶层设计和实施好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重要性,科学确立疏解的战略重点,统筹调控好北京城区发展,科学实施产业升级、转移和退出机制,确保通州行政副中心外迁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薛领  陈宥伶  
北京市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契机,体现了三大意义:一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实践首都可持续发展性;二是聚焦核心功能定位,促进产业高效转型和国际化水平城市管理目标;三是加强地区之间互补关系,实现京津冀城市群融合式发展。通过建立北京市CGE模型,设置固定资本投资、劳动力和间接税率两个模拟情景探讨其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调整对于疏解的作用来说,采矿业、高耗能制造业产出受冲击大,有助于产业转移,但是劳动力增加未必对重点发展产业有正向促进作用,建筑业所受冲击最大,且劳动力调整长期下不具可行性,需要其他配套方案的配合互补。间接税率的调整,对需要疏解的第一、二产业产出有小幅减少,为较缓和的疏解手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茜  
本文以统计评价思想为指导构建评价体系,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热点话题采集网络舆情,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网络舆情情感倾向,通过各热点话题情感得分判断非首都功能疏解效果。研究发现,非首都功能疏解网络舆情以正面舆情为主,公众对疏解政策认可度较高,疏解效果较好;不同营利性质主体的疏解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非营利主体的疏解效果好于营利主体;舆情疏解手段的效果优于疏解目标的效果,政府部门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均衡不同主体间的疏解效果,提高疏解目标的实现程度;加强网络宣传、制定产业升级政策以及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非首都功能疏解,顾名思义就是把非首都功能的机构、产业搬出北京,最终归结为人口的疏散,以缓解或消除北京的城市压力。2017年4月1日,国家宣布设立雄安新区,其目的之一就是用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看来,疏解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一些基本理念需要注意。第一,疏解要兼顾个人选择。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北京城,历经悠久岁月的变迁,已经成为国际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人皆向往。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固然有其专属的功能,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殿茹  邓思远  
国家推出"1+6"生态文明改革组合拳,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到2020年力争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疏解和承接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损坏,这就涉及生态环境损坏赔偿问题。文章在有选择地分析了北京畜牧业和制造业功能疏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后,探索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包括赔偿原则、建立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环境损失的测算。提出保障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运行机制,包括生态环境论证机制、生态环境税费征收机制、政策统领导向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