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9)
- 2023(3599)
- 2022(3139)
- 2021(2983)
- 2020(2333)
- 2019(5440)
- 2018(5326)
- 2017(10983)
- 2016(6021)
- 2015(6631)
- 2014(6751)
- 2013(6606)
- 2012(6314)
- 2011(5856)
- 2010(6018)
- 2009(5589)
- 2008(5514)
- 2007(4999)
- 2006(4605)
- 2005(4198)
- 学科
- 济(22792)
- 经济(22770)
- 管理(18010)
- 业(16722)
- 企(13377)
- 企业(13377)
- 方法(9488)
- 数学(8733)
- 数学方法(8581)
- 农(7715)
- 财(7288)
- 策(7057)
- 贸(6921)
- 贸易(6918)
- 易(6814)
- 中国(6356)
- 制(5279)
- 及其(5104)
- 政策(5056)
- 银(4775)
- 银行(4775)
- 业经(4697)
- 行(4597)
- 税(4595)
- 农业(4569)
- 税收(4466)
- 地方(4438)
- 方针(4427)
- 述(4375)
- 阐(4375)
- 机构
- 学院(84097)
- 大学(82085)
- 济(39017)
- 经济(38142)
- 管理(32747)
- 研究(29160)
- 理学(27358)
- 理学院(27117)
- 管理学(26703)
- 管理学院(26540)
- 中国(24917)
- 财(20479)
- 京(16531)
- 财经(15193)
- 科学(14888)
- 所(14322)
- 中心(14019)
- 经(13781)
- 江(13576)
- 研究所(12497)
- 经济学(11931)
- 财经大学(11135)
- 农(11008)
- 北京(10799)
- 州(10767)
- 经济学院(10718)
- 范(10572)
- 师范(10519)
- 银(10375)
- 院(10366)
- 基金
- 项目(49380)
- 科学(39496)
- 研究(39234)
- 基金(35963)
- 家(29839)
- 国家(29569)
- 科学基金(25744)
- 社会(24719)
- 社会科(23545)
- 社会科学(23543)
- 省(18618)
- 教育(18264)
- 基金项目(17651)
- 编号(16777)
- 资助(16236)
- 划(15864)
- 自然(15754)
- 自然科(15384)
- 自然科学(15381)
- 自然科学基金(15132)
- 成果(14781)
- 课题(11900)
- 部(11641)
- 策(11379)
- 重点(10840)
- 性(10791)
- 发(10773)
- 教育部(10292)
- 项目编号(10122)
- 人文(10076)
共检索到137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夏
本文采用日度数据研究美国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会显著影响我国shi bor利率水平和公司债券到期收益率水平,而对国债到期收益率水平、股市以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并不显著。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但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美联储预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非预期冲击 中国金融市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萌
本文采用ARIMA模型将货币供给量分为预期货币供给量和非预期货币供给量,以非预期货币供给量作为因变量,运用协整,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长期,非预期的货币政策显著影响实际产出和物价水平,而且呈负相关;在短期,非预期货币供给量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而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则没有此特征。总之,目前我国增加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国内经济指标,即货币政策在我国是有效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夏
本文采用日度数据研究美国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会显著影响我国shi bor利率水平和公司债券到期收益率水平,而对国债到期收益率水平、股市以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并不显著。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但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美联储预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非预期冲击 中国金融市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刘杰
本文利用SVAR模型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分解成为可预期和不可预期成分,并对各货币政策工具的产出时滞与通货膨胀时滞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成分中,不可预期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更短;相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利率,当银行信贷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时,其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滞最短。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实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且在应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时,应选择控制银行信贷总量和保持均衡的信贷增长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分解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时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亚平
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令人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本文力图对经典理论的基本前提进行深入的研讨 ,强调由于理性预期模型在前提假设方面的简单化 ,才使得理论与现实时常存在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析货币政策效应与公众预期的关系 ,最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松
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微观因素,公众理性预期行为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成效。基于各自的预期假设,西方不同的经济模型里货币政策效应不同。在理性预期条件下,构造简单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均衡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只会影响通货膨胀率而真实产出不变。
关键词:
预期 货币政策效应 纳什均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薛万祥
本文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对中国而言,公众的预期到底属何性质;第二,在理性预期假设之下,我们真的可以得出货币政策无用,而应实施单一规则的结论吗? 一、关于中国预期的性质 在货币需求的函数中,收入预期、价格预期和汇率预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货币需求不稳定性的重要根源之一。如果预期是理性的,那么按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无用的,决策者们不能(即使是短期内)通过总需求管理来系统地改变就业水平,这反而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由理性预期是否就能得出该结论,我们在下一节再进行分析),因而主张稳定的货币规则。就本文的货币需求型调控来说,如果预期是理性的,那么,货币当局企图通过公开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亚平 徐韬 兰茹佳
由于资产价格含有未来经济运行的一定信息,按照理性预期理论,人们会根据资产价格所包含的特定信息来改变对未来的预期。但另一方面,不完全信息与有限理性决定了人们对于实际经济运行只有模糊的认识。由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一般比较复杂,资产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也非常灵敏迅速,不仅波动比较频繁,往往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使得资产价格的波动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一般也比较大,导致人们在依据资产价格信息来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时,状态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会做出超调或过度反应。所以中央银行虽然并非必须要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做出直接的政策调控,但必须要加强相关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公众预期的管理,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预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臻
本文研究公众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发现公众预期能够影响宏观经济,公众预期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管理与引导公众预期来调控宏观经济。同时,本文还发现,相对于对物价的影响而言,公众预期对产出水平的影响效果更明显,这样,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更注重促进经济增长时,应该更注重利用沟通来管理与引导公众预期,而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更注重稳定物价时,除了沟通引导公众预期之外,还需要其他的政策工具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公众预期 货币政策沟通 货币政策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彩虹 安琪 欧阳志刚 张继强
金融周期在货币政策的调控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识别我国的未预期货币政策,探究未预期货币政策与金融周期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货币政策改革提供新思路,有助于货币政策优化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利用固息债和浮息债之间的利差在货币政策公告前后变动的特点,通过代理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Proxy SVAR)模型识别我国未预期货币政策,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未预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使广义货币供应量上升1个标准差的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金融周期上行0.06%;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冲击对金融周期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30%;未预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影响会通过融资渠道和预期渠道实现;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呈现出对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和跨周期调控的特点。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进一步健全预警管理机制,关注金融周期的变动,完善货币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优化沟通协调能力,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邹文理 王曦
本文以M2增长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运用ARIMA预测方法,首次将货币政策分解为预期和未预期的两个部分,进而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沪深两市的影响。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与未预期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而股票收益率与预期货币政策基本不相关。基于各行业股票指数的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我们还发现,不同行业对未预期的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有所不同,并且这种差异不能用CAPM来解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尚玉皇 刘璐璐 赵洋
利用同业拆解利率数据构建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指标,在区别股票市场高低波动的情况下,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研究未预期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指标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负相关但具有非对称;与低波动区制相比,高波动区制下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作用效果更大;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受到宏观经济周期作用,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期的作用更大;最后,替换加权平均利率及控制存款准备金调整等因素的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收益率的非对称性影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新 丁亚楠
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影响经济运行为目的,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渠道。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的多次货币政策调整,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区分未预期货币政策调整的"好消息"与"坏消息",考察未预期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效应以及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未预期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对股价波动产生影响且该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未预期的"好消息"增大了股价波动,未预期的"坏消息"则减小了股价波动;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好消息"的股价波动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对"坏消息"的股价抑制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有助于抑制股价波动。机制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以及卖空交易制度在未预期货币政策调整影响股价波动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晔 黄振 王蕴
本文利用固息债与浮息债利差将货币政策分解成预期和未预期部分,进而探讨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市场信用利差所产生的动态影响与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在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更大;第三,对比不同期限的企业债,货币政策对中长期企业债信用利差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对短期的影响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