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3)
2023(12585)
2022(10329)
2021(9566)
2020(7918)
2019(17606)
2018(16917)
2017(32654)
2016(17009)
2015(18027)
2014(17563)
2013(17159)
2012(15662)
2011(13820)
2010(13894)
2009(13273)
2008(12332)
2007(11003)
2006(9502)
2005(8655)
作者
(48422)
(40390)
(39908)
(37971)
(25536)
(19566)
(18035)
(15397)
(15380)
(14342)
(13893)
(13465)
(12925)
(12687)
(12646)
(12640)
(11902)
(11891)
(11603)
(11569)
(9882)
(9850)
(9766)
(9264)
(9176)
(9078)
(8979)
(8793)
(8036)
(8022)
学科
(59432)
经济(59363)
(54496)
管理(50897)
(46203)
企业(46203)
(34293)
银行(34147)
(32571)
(31025)
金融(31025)
方法(28013)
数学(24789)
数学方法(24628)
中国(23390)
(22548)
(19628)
技术(17235)
(15481)
业经(15096)
(13696)
财务(13677)
财务管理(13657)
企业财务(13222)
(13205)
贸易(13191)
(12924)
(12741)
制度(12732)
技术管理(12654)
机构
大学(227349)
学院(227296)
(97568)
经济(95651)
管理(89105)
理学(77246)
理学院(76459)
管理学(75380)
研究(75129)
管理学院(74963)
中国(71166)
(46325)
(45777)
科学(45099)
(44738)
中心(38926)
财经(37526)
(37189)
业大(35950)
农业(35575)
(35145)
(34321)
(34234)
研究所(34213)
银行(33782)
经济学(31934)
(31587)
经济学院(29156)
(28846)
财经大学(28560)
基金
项目(159399)
科学(126789)
基金(118805)
研究(110628)
(105886)
国家(104995)
科学基金(90554)
社会(74004)
社会科(70692)
社会科学(70675)
基金项目(63335)
(63100)
自然(59732)
自然科(58545)
自然科学(58527)
自然科学基金(57613)
(52880)
教育(49939)
资助(47259)
编号(40625)
(40139)
创新(36657)
重点(36146)
(34833)
(34045)
(32162)
国家社会(31840)
成果(31242)
科研(31114)
计划(30444)
期刊
(95451)
经济(95451)
研究(68417)
(54355)
金融(54355)
中国(46095)
学报(39745)
(39334)
(35926)
科学(35574)
管理(33458)
大学(29807)
学学(28849)
农业(23283)
财经(19274)
教育(17935)
经济研究(16719)
技术(16499)
(16434)
业经(15248)
科技(13214)
(13055)
问题(12224)
理论(11817)
技术经济(11145)
(10902)
实践(10681)
(10681)
商业(10469)
国际(10431)
共检索到343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顾海峰   朱慧萍  
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177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减缓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2)同业业务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渠道来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3)区分同业业务类型的渠道检验表明,相对于新兴同业业务渠道,传统同业业务渠道的中介效应占比更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更易通过传统同业业务渠道来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监管效率及防控流动性创造维度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超  周峰  唐莹  
采用中国银行业2007~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过度贷款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银行业整体来看,贷款过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均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正向关系,证实了流动性螺旋假说。就不同银行类型而言,贷款过度增长率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受银行类型影响;不良贷款率与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因银行类型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也越高;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二者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相关结论可为银行监管当局制定合理的信贷与流动性监管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崎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银行的融资方式。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这是一种广义的、内生于金融市场内部的流动性扩张,在过去几年导致整个社会可贷资金总量的快速增加。影子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此,一国政策当局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所创造的流动性的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王丽梅  彭俞超  
持有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资产而借入流动性较强的负债,被称作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也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金融科技发展从多个角度重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基于我国2010—2018年136家商业银行的年报文本信息,本文构建了产品、渠道、技术和应用四个维度的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但主要降低了负债端的流动性,对资产端的流动性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于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的抑制不仅没有削弱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反而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明晰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邵之晗   赵胜民   屠堃泰  
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对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运用2011—2020年我国200家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竞争会恶化银行负债质量,通过存贷协同效应抑制其流动性创造功能。在结构上,数字金融竞争压力会促使银行将传统存贷业务向同业和表外业务转移,加剧流动性创造分化。第二,在商业模式上,数字金融的“挤出效应”会抑制银行网点扩张,“创新效应”会促进手机银行发展,二者共同推进银行向数字化经营转型。在空间上,数字金融会促进银行分支机构布局调整,增加其对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金融供给。第三,“创新效应”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取决于创新质量。银行的创新数量越多(广度)、技术更新越快(深度),“创新效应”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越强。从长期来看,高质量创新有助于抵消数字金融冲击的负向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学峰  杨盼盼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基于此,本文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整体而言,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效率,增强为实体经济输入流动性的能力。第二,在资产端,金融科技将协助银行弥补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服务短板,扩张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负债端,金融科技赋能显著优化银行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补短板""降成本"促使金融更加普惠,流动性创造效率增强。第三,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加剧了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即金融科技扩张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资产、优化其负债结构,使其流动性创造效率得到提高,但却对城商行、农商行的小微信贷资产、负债结构和付息成本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其流动性创造效率下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谢疏影  
选取2010-2019年中国9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分流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对银行盈利形成冲击,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银行加大存贷期限错配来缓解盈利下降压力,从而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对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力度更大。金融脱媒仅在P2P网络借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但"第三方支付-金融脱媒-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渠道无效。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加剧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顺周期倾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树华  郑宇轩  文伟扬  
文章选取2002—2014年我国相关经济指标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自我稳定性以及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视角对以上论点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1)影子银行确实能够创造很高的流动性且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长期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纽带关系,但这种影响短期内可能存在较大波动,甚至形成一定负面影响。(2)影子银行丰富市场融资渠道、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内容的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率,有可能无限制放大系统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体现其双刃剑属性。(3)影子银行既弥补了银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天琦  
面对加入WTO尤其是国际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 ,混业经营问题是摆在业界、理论界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而混业合作是走向混业经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渐进路径 ,文章以银行业为例给出促进银行与证券、保险以及财务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宇  
日本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及其影响东北财经大学郭宇日本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金融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委托公司、人寿保险公司、损害保险公司、短期资金公司、租赁公司等等。其中,进行跨国经营活动且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几家大型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高才淇  
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并利用73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影子业务对商业银行全样本数据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随着银行影子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的幅度增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子银行促进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综合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时,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其开展影子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应严格控制其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防范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青青  陈艺璇  曹前进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43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涵盖表外业务的测度指标时,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分别为0.413、0.567和0.452。(2)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流动性创造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并主要由城市商业银行推动,表现出"金融脆弱挤出效应";两者关系显著依赖于风险水平,且风险水平越高的银行抵消"金融脆弱挤出效应"的能力越强。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银行的异质性实行差别资本监管,以充分发挥其流动性创造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贺水金  胡灵  
使用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首次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基础上构建了2011—2020年173家商业银行微观数字金融指数,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冲击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市场竞争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呈现出“先市场挤出,后技术溢出”的“U”型影响,拐点出现在指数197时,对应时间是2015年,即数字金融冲击短期会恶化银行流动性创造,长期会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且表内与表外流动性创造影响效应一致。(2)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程度具有异质性,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西部地区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与东、中部地区银行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中佳  汤钟尧  
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特色金融业务的设想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分行王中佳,汤钟尧本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定包括城乡信用社、信托公司、融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以及其它金融性公司,以城市信用社和信托公司为主要论述对象。特色金融界定为目前银行金融机构没有开展或开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