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0)
2023(11512)
2022(9623)
2021(8796)
2020(7131)
2019(16233)
2018(15808)
2017(30838)
2016(16094)
2015(17978)
2014(18143)
2013(18133)
2012(17575)
2011(16251)
2010(17053)
2009(16408)
2008(15649)
2007(14268)
2006(13594)
2005(13337)
作者
(46757)
(38583)
(38430)
(36846)
(24801)
(18369)
(17690)
(15038)
(14649)
(14078)
(13446)
(13037)
(12694)
(12519)
(12277)
(12140)
(11259)
(11197)
(11187)
(10522)
(10185)
(9426)
(9281)
(9103)
(8888)
(8795)
(8753)
(8478)
(7952)
(7667)
学科
(87933)
经济(87842)
管理(40860)
(40802)
(34728)
银行(34583)
(33015)
中国(31723)
(31630)
企业(31630)
(31576)
金融(31576)
地方(27714)
(25021)
方法(24027)
数学(20384)
(20239)
数学方法(20182)
业经(18997)
(18726)
地方经济(15802)
(14502)
贸易(14482)
(14408)
农业(14278)
(14032)
制度(14028)
(13983)
(13940)
(12803)
机构
学院(231145)
大学(229528)
(111262)
经济(108829)
研究(89166)
中国(82008)
管理(80874)
理学(65162)
理学院(64362)
管理学(63540)
管理学院(63078)
(54681)
(50375)
科学(47348)
(45695)
中心(42481)
财经(40733)
研究所(40008)
(38512)
(36636)
(36371)
经济学(36174)
(35273)
银行(34964)
北京(33903)
(32696)
(32174)
经济学院(32115)
(31115)
(30863)
基金
项目(130548)
科学(102133)
研究(101617)
基金(92518)
(78059)
国家(77318)
社会(66060)
科学基金(65709)
社会科(62866)
社会科学(62851)
(51222)
基金项目(47162)
教育(45081)
(42151)
编号(41144)
资助(39228)
自然(37373)
自然科(36452)
自然科学(36446)
自然科学基金(35774)
成果(35756)
(35165)
课题(30294)
重点(29901)
发展(29539)
(29074)
(28852)
国家社会(27368)
(27292)
(26997)
期刊
(142569)
经济(142569)
研究(89345)
中国(58188)
(55506)
金融(55506)
(42077)
(34596)
管理(33627)
学报(28212)
科学(27761)
教育(26165)
经济研究(23310)
大学(22529)
财经(22035)
农业(21261)
业经(20966)
学学(20906)
技术(20270)
(19040)
问题(18266)
国际(17104)
(16170)
世界(13898)
理论(12958)
技术经济(12584)
经济问题(11413)
(11254)
论坛(11254)
实践(11211)
共检索到416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鹏辉  王孜弘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海南世界经济对华投资咨询公司与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顾问中心共同承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于1995年10月26—27日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期间参会各方就非银行金融机构与经济发展问题展开了探讨。 会议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致开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成就与问题课题组  孙健  薛永玲  瞿衡瑞  陈刚  纪建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夏亮  
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上海的发展中国银行上海国际金融研究所夏亮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功能及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除商业银行以外的各种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储蓄贷款协会以及各种金融公司(如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作为金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欧阳卫民  
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管理欧阳卫民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及其意义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经济改革的产物,它包括信托机构、保险机构、证券机构、财务租赁机构等。到1994年底止,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我国已设立保险公司25家,信托投资公司391家,证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汇通银行研究室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快地发展,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拟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探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志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其在货币市场上的活动对货币市场交易的活跃、市场利率走势和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货币市场活动的情况,并就如何发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艳林  
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的规模会不断扩大,体现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关系的金融相关率会不断提高;银行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会趋于下降,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除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外的一切金融机构)的比重则显著提高。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国家与我国在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结构演变的特征,发现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金融体系效率提高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作者提出了发展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定位和具体对策,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丛湘萍  
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扩张问题研究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丛湘萍近年来,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非银行信用占全社会信用的比重日益上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的扩张,分析估价其对国民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奚宾  
新常态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几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但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折射出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和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提出了包括整合监管架构、提高监管能力、加强执法力度和整合其他信息在内的多项监管建议,以期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天琦  
面对加入WTO尤其是国际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 ,混业经营问题是摆在业界、理论界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而混业合作是走向混业经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渐进路径 ,文章以银行业为例给出促进银行与证券、保险以及财务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中佳  汤钟尧  
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特色金融业务的设想中国人民银行嘉兴分行王中佳,汤钟尧本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定包括城乡信用社、信托公司、融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以及其它金融性公司,以城市信用社和信托公司为主要论述对象。特色金融界定为目前银行金融机构没有开展或开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张浩然  
近年来,以不良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为代表的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猛,成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这对当前以政策性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策性金融理论提出了改进要求。通过对我国不良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以AMC和AIC公司为代表的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体现政府意志、享有国拨资本、实行特许经营等方面符合政策性金融的一般性特征。二是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产品标的具有非标准化特征,采取的运作机制更加市场化以及发挥的功能更侧重逆周期调节,这与政策性银行有较大差别。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宇  
日本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及其影响东北财经大学郭宇日本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金融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委托公司、人寿保险公司、损害保险公司、短期资金公司、租赁公司等等。其中,进行跨国经营活动且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几家大型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着与存款式金融机构相似的巨大的外部性 ,其隐含的行业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相应的处理措施也必须慎重。重整是较之于破产更有利于处理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强调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 ,把社会利益作为首选的政策目标 ,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控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 ,降低其对社会带来的震荡。重整模式的选择对重整的效果至关重要 ,应尽量采用市场化的方式 ;重整的资金来源也不宜过多地依赖中央银行 ,要积极探寻重整资金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渠道。要把治理结构的重整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重整的重中之重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保证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整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