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5)
2023(11217)
2022(8533)
2021(7615)
2020(6524)
2019(14240)
2018(13996)
2017(27567)
2016(14424)
2015(16031)
2014(15823)
2013(15498)
2012(13675)
2011(11758)
2010(12162)
2009(12087)
2008(11592)
2007(10609)
2006(9460)
2005(9223)
作者
(38868)
(32330)
(32121)
(30431)
(20876)
(15219)
(14548)
(12484)
(12188)
(11665)
(10990)
(10787)
(10501)
(10222)
(10100)
(10038)
(9572)
(9544)
(9189)
(9007)
(7974)
(7952)
(7843)
(7413)
(7260)
(7252)
(7250)
(7182)
(6326)
(6298)
学科
(79632)
(75223)
企业(75223)
(68142)
经济(68061)
管理(59805)
业经(28657)
方法(27981)
(26765)
(26385)
金融(26385)
(23433)
银行(23428)
中国(23336)
(22904)
(22765)
(22334)
财务(22307)
财务管理(22295)
企业财务(21303)
数学(20328)
数学方法(20257)
(18287)
农业(17570)
技术(15750)
(14459)
(14067)
理论(13357)
地方(12896)
体制(12715)
机构
学院(207077)
大学(198913)
(93718)
经济(92169)
管理(85502)
理学(72600)
理学院(72061)
管理学(71275)
管理学院(70903)
研究(60694)
中国(57687)
(47670)
(40193)
财经(37509)
(34075)
(31974)
(31622)
科学(31485)
中心(30362)
经济学(29137)
(29063)
财经大学(27820)
商学(26583)
经济学院(26517)
商学院(26346)
(26019)
业大(25790)
研究所(25459)
北京(25088)
农业(24484)
基金
项目(127293)
科学(103251)
研究(96837)
基金(95050)
(79788)
国家(79000)
科学基金(71397)
社会(65116)
社会科(62032)
社会科学(62019)
(50666)
基金项目(50096)
自然(44231)
自然科(43358)
自然科学(43347)
教育(43025)
自然科学基金(42687)
(39877)
编号(38594)
资助(38113)
(32375)
(30598)
成果(29990)
(28148)
(27993)
重点(27935)
创新(27613)
国家社会(27308)
(26868)
(25954)
期刊
(108023)
经济(108023)
研究(62428)
(42605)
中国(39241)
管理(38697)
(37982)
金融(37982)
(31452)
科学(24426)
学报(23260)
农业(20732)
财经(19969)
业经(19875)
技术(19602)
大学(19578)
学学(18999)
(17188)
经济研究(17121)
问题(13862)
教育(13610)
财会(13488)
(13154)
技术经济(12713)
现代(11594)
会计(11005)
世界(10982)
商业(10844)
(10602)
理论(10105)
共检索到322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超  夏文珂  陈升萌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缓解还是加速了股价崩盘风险,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并且该效应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而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存在"U型"关系,当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金融化程度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在区分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后发现,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显著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应计盈余操纵较低、股价同步性较小的样本中。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化主要通过经营业绩的提升和融资约束的改善缓解股价崩盘风险。以上结果说明,当前阶段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更多表现为"股价稳定"效应,而非"崩盘助推"效应,然而也应警惕金融化程度不断升高导致两者关系"反转"所可能引发的风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夏常源  王靖懿  傅代国  
现阶段,有关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多止于推测,少有学者以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在理论上,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抑制经理人负面信息隐藏,作为市场"稳定器"降低股价暴跌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引发投资者跟风炒作,导致市场情绪高涨和股价高估,成为股价崩盘风险的"加速器"。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是否加剧市场暴跌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保险资金持股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是公司股价崩盘的"加速器"。这一结论在经过DID模型、工具变量回归、PSM+OLS等内生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民营、小型和财产保险公司,在股市投资规模更大的国有、大型和人寿保险公司更能引发市场跟风炒作,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不过,当保险资金作为前十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时则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不仅为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规范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赵仲匡  
资本"脱实向虚"及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渠道是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行为作为出发点,选取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揭示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逻辑及其潜在的捂盘动机。结果表明:(1)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标准差,其股价崩盘风险平均增加1.90%单位标准差,研究结论对于替换核心指标、改变参数估计方法、控制其他冲击和工具变量保持稳健。(2)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会恶化信息质量;同时,该行为会降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非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但总盈利能力下降。特别地,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短期投资者为主的股东结构和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出于迎合股东利益等动机选择短视性的影子银行业务,在主营业务利润下滑后进行捂盘。(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外部监督较弱、内部治理较差和投资机会较低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文为影子银行业务形成的企业捂盘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加强外部监督和完善公司治理从而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倪骁然  沈吉  
近年来,经济中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企业金融投资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脱实向虚"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市场、公司和经理人的三期博弈模型,本文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隐藏负面信息而持有金融资产会提升企业股价崩盘的概率。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平均而言,企业金融投资每增加1个标准差,未来一期的股价崩盘风险约增加5.5%个标准差。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金融投资水平越高的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越高。金融投资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经营风险更高、内部人受监督程度更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揭示出了经济"脱实向虚"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条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坤  
以中国沪深两市2007~201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实体企业不断金融化的现实背景,系统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货币政策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增大了公司经营不确定性和公司风险,恶化了公司代理问题,进而增加股价崩盘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助长实体企业的金融化,增强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股价崩盘风险效应。这丰富与拓展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与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深刻认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危害,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放  戴静  胡文佳  
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否放大了金融风险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股价稳定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显著抑制了股价崩盘风险,且上述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主要通过抑制非效率投资而非改善业绩的机制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影响。以上检验结果不仅揭示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理,而且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否加剧企业风险,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凤娥  田治威  
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检验了险资举牌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险资举牌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助推器"而非"抑制剂"。进一步,本文检验了险资举牌可能存在的"资本挟持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结果显示险资稳定性、公司股权集中度均削弱了险资举牌对企业金融化的助推作用,而金融投资经验在其中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表明险资举牌主要通过"资本挟持效应"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本文对规范险资举牌行为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预防为险资进一步松绑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也为理解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贞洁  徐静  
以2007年—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探讨了"内控自律"和"外审监督"对金融化催生的股价崩盘风险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抑制了金融化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两者存在互补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内部控制各要素中,内部环境和信息与沟通能够有效发挥治理效应,而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监督的影响不显著。研究成果有助于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完善金融化催生的股价崩盘风险的治理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温博慧  徐佳翔  刘玉康  
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检验融资融券渐进扩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扩容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已由加剧逐步转变为缓解。在融资融券缓解股价崩盘风险的过程中,市场定价效率和企业金融化具有并行中介效应。融资交易促进企业金融化缓解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大于其降低股票定价效率加剧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融券交易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缓解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大于其抑制企业金融化加剧崩盘风险的个体中介效应。相对于深沪主板,融资融券对原中小板和创业板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作用更强。融资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作用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而融券交易则相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娜  马亚民  
在资本套利框架下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效果及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企业金融化本质上是一种资本套利行为;实体企业金融化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企业金融化—过度负债—股价崩盘风险"是实体企业金融投资加剧资本市场不稳定性的作用路径;企业金融化风险主要来自交易类金融资产的过度投资及投资性房地产、委托贷款等的配置。研究结论为"防止脱实向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对实体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初立苹  粟芳  
通过构建保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证实保险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基于1997—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Garch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保险为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套期保值功能比较有限。相比较而言,保障功能较强的财产保险具有明显的套期保值效果;人身保险产品浓厚的投资色彩导致其贡献率较低。基于贡献率的模拟计算显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缺口,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驾护航"功能。因此,坚持"保险姓保"、正视保险保障功能、重视保险缺口,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寿福  姚禹同  
本文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这一独特视角,考察了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及其经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显著抑制了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并且这种影响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融资约束和发挥公司治理功能是股价信息含量抑制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的两种重要经济机制。此外本文还发现,股价信息含量有助于抑制非金融上市公司过度金融化的倾向和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和股价信息含量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揭示了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也为从微观视角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高俊  
现存理论与已有实证结论就"我国保险业对经济产出发挥的作用及程度"问题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运用1999年~2009年保险市场以及GDP的相关季度数据,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论证我国保险业对经济产出的现实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保险业主要发挥的是抑制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而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作用并不明显。部分原因在于目前保险发展还处于一个粗放经营阶段。加大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保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仅是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早日成为经济"助推器"的必要前提。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勇   殷健  
本文利用2010年至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前五名客户结构动态变化数据,实证检验了供应链客户的稳定是否能够抑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从而以小见大地考察了产品市场上的客户稳定对股票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客户稳定度越高,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越低。(2)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外部监督力量弱、客户集中度高、业务复杂度高以及客户地理距离近的企业中,客户稳定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强。(3)机制分析表明,客户稳定度影响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两条作用路径分别是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建议政府继续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管理层积极维护与客户之间的稳定业务关系并引入大客户参与公司治理,投资者充分关注上市公司客户结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带来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建   张科   李青原  
以抵押资产约束为核心的金融加速器理论是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考察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运行的稳定器作用及其内在机理,这对跨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抑制上市企业投资波动,表明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运行具有稳定器作用。机制识别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减少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降低抵押品在债务契约中的重要性,从而显著弱化金融加速器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投资的稳定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房价波动较大地区以及金融监管更严格地区的样本中更显著。本文研究从金融加速器理论视角揭示了金融科技影响实体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可为跨周期调控以及金融科技政策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