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55)
- 2023(16694)
- 2022(13720)
- 2021(12614)
- 2020(10657)
- 2019(24170)
- 2018(23808)
- 2017(46652)
- 2016(25135)
- 2015(28005)
- 2014(27708)
- 2013(27331)
- 2012(24634)
- 2011(21682)
- 2010(21866)
- 2009(20845)
- 2008(19902)
- 2007(17817)
- 2006(15836)
- 2005(14414)
- 学科
- 济(103149)
- 经济(103020)
- 业(99320)
- 企(89641)
- 企业(89641)
- 管理(87555)
- 方法(46069)
- 数学(36411)
- 数学方法(36089)
- 财(34928)
- 业经(33417)
- 农(32056)
- 中国(31756)
- 融(27800)
- 金融(27799)
- 务(26999)
- 财务(26928)
- 财务管理(26896)
- 银(26157)
- 银行(26122)
- 企业财务(25660)
- 行(25146)
- 制(23783)
- 农业(22851)
- 地方(21006)
- 理论(20058)
- 技术(20025)
- 和(18566)
- 体(17970)
- 学(17374)
- 机构
- 学院(353697)
- 大学(350542)
- 管理(146324)
- 济(144048)
- 经济(141100)
- 理学(125960)
- 理学院(124753)
- 管理学(122998)
- 管理学院(122365)
- 研究(110794)
- 中国(91538)
- 京(74193)
- 财(69251)
- 科学(65633)
- 财经(55522)
- 农(55051)
- 所(54188)
- 江(51905)
- 中心(51793)
- 经(50467)
- 业大(49855)
- 研究所(48777)
- 北京(46611)
- 经济学(42891)
- 农业(42864)
- 州(42785)
- 范(42625)
- 师范(42262)
- 财经大学(41282)
- 商学(40271)
- 基金
- 项目(235179)
- 科学(186543)
- 研究(175835)
- 基金(171910)
- 家(147313)
- 国家(145974)
- 科学基金(127947)
- 社会(112394)
- 社会科(106581)
- 社会科学(106553)
- 省(92033)
- 基金项目(91666)
- 自然(81933)
- 自然科(80067)
- 自然科学(80051)
- 教育(79228)
- 自然科学基金(78650)
- 划(75688)
- 编号(72184)
- 资助(69728)
- 成果(57886)
- 部(51734)
- 重点(51625)
- 创(51020)
- 发(49959)
- 课题(48358)
- 创新(46967)
- 国家社会(46013)
- 项目编号(45468)
- 教育部(45018)
- 期刊
- 济(161574)
- 经济(161574)
- 研究(105326)
- 中国(64727)
- 管理(57775)
- 财(56838)
- 农(52050)
- 学报(49933)
- 科学(47901)
- 融(44077)
- 金融(44077)
- 大学(39075)
- 学学(37010)
- 农业(35600)
- 教育(34079)
- 技术(30804)
- 业经(28414)
- 财经(27771)
- 经济研究(24904)
- 经(23684)
- 问题(20940)
- 业(20120)
- 技术经济(18638)
- 现代(17912)
- 理论(17573)
- 财会(17484)
- 商业(16345)
- 科技(16204)
- 图书(15867)
- 实践(15841)
共检索到525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干胜道 陈妍村 王文兵
我国非金融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比重不断攀升,金融化现象日益严重,应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深入思考。合理的金融化水平有利于上市公司防范财务支付危机,但金融化率过高会导致公司资产周转速度下降、代理成本上升、资金闲置、效率达不到应有水平,股东应加以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明 崔超
本文选取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非国有控股企业金融化程度高于国有控股企业,金融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金融化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资产持有量 金融收益 绩效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曾莲 穆林
以2007~2015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Penman-Nissim分析框架,构建静态面板和动态调整模型,运用稳健标准误OLS和差分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公司金融化对现金持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金融化程度越高,现金持有量则越低,且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影响更显著;公司金融化具有加快现金持有调节的作用,当现金持有量较高时,金融化的调节作用更显著;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金融化能发挥"蓄水池"效应,缓解财务困境。基于研究结论,政策当局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需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发挥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
关键词:
金融化 现金持有 产权性质 制度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平 侯风云
利用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股东价值导向三个维度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劳动就业的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负债渠道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股东价值导向渠道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负向作用体现在民营企业上,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公有性质对劳动就业具有保护作用;金融资产渠道对劳动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就业。因此,我们应注重建立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组织和治理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发挥金融资产的蓄水池作用,严加监管和控制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确保企业金融化进程始终有利于劳动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嘉扬
实体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动机通常表现为资金储备和市场套利。本文构建不同持有动机下的计量模型,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14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法,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高低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与研发创新之间呈现一种替代关系,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资金储备动机的"促进效应"并不存在;实质上,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是市场套利行为,是对于金融行业高回报率的逐利结果。从各类分项资产看,与交易类金融资产相比,流动性较弱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大;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较大的套利动机,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最为不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学斌 赵小丽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以我国43家金融业上市公司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内外部公司治理角度,对金融业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业公司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负相关,与债务规模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没有显著关系。以此分析结论为依据,提出了改善我国金融业公司治理的建议,以促进金融业公司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金融业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旭原 张世兴 高雅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如何激发实体经济市场活力,处理好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抑制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的影响存在两条作用路径:“企业金融化—创新投入—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与“企业金融化—人力资本投入—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企业以及非四大审计的上市企业分组中上述抑制性关系更加显著。本文在首次提出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金融化与实体经济财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为合理引导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重振实体经济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企业金融化 财富创造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歌骋 郭策
文章实证分析了企业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影响,并探究了上述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增加会推动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相较而言,国有企业金融化水平增加对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促进效应更明显,而主业业绩较高的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增加反而有助于抑制企业过度负债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金融化 过度负债 投机效应 蓄水池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本文对20072015年2 232家上市公司和发债非上市公司的平衡样本研究后发现: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来看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适度且风险可控,对非金融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增加收益、调结构、降杠杆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杠杆具有正面作用,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盈余效应"或"盈余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存;而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低杠杆率存在负面影响,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替代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怀明 王成琛
基于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这一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就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并且实物资本投资水平的下降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就业的部分中介因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大。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就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政府部门完善稳定就业的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就业 实物资本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喜和 杨汉枫
厘清《资管新规》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将《资管新规》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利用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资管新规》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并抑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借助非金融企业实现“监管套利”的行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对国有企业、金融套利企业、影子银行发展活跃地区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协同有效的理财市场监管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关键词:
《资管新规》 企业金融化 PSM-DID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龙 詹惠蓉 文文
本文以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均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但该负面影响在企业所属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企业技术依存度、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盈余持续性效应、资金蓄水池效应与投融资期限错配效应在金融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其中,盈余持续性与投融资期限错配表现为中介效应,而资金蓄水池则表现为遮掩效应。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为缓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毅 彭一航 刘瑞姣
随着实体经济投资率的下降,我国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中,系统性风险不断聚集。文章利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信贷供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增加均会正向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扩大信贷供给并没有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及区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差异,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程度对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敏感程度出现异质性。要遏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趋势,应当更加精确地识别信贷的真实需求方,加强资金的后续监管,从而提高信贷的利用效率,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为后续信贷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非金融企业 信贷供需 地区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禄仕 吴楠
本文选取2007-2013年我国金融行业共286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对外部治理机制与应计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利用修正的DD模型对上市公司应计质量进行计量,并通过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从业务市场竞争、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和法治监管等方面研究金融行业外部治理机制对应计质量的影响,得出结论:业务市场竞争、经理人市场竞争和法治监管对提高公司应计质量有积极影响,而控制权市场虽然被证实对应计质量的提高有负向影响,但其低效性使得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外部治理机制 应计质量 金融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上市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加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路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避免“脱实向虚”,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治理效应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金融化与实业投资研究——对金融化动机及监管效应的再检验
金融治理、企业杠杆率与融资效率——基于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创新投资——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实体企业金融化、过度负债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视角的检验
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资本积累影响的研究
中美金融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要素比较研究
经济政策变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实体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与生产率提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民营企业金融化影响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