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2)
- 2023(9604)
- 2022(8529)
- 2021(8025)
- 2020(7208)
- 2019(16808)
- 2018(16891)
- 2017(33011)
- 2016(18565)
- 2015(21111)
- 2014(21508)
- 2013(21186)
- 2012(19842)
- 2011(17844)
- 2010(18462)
- 2009(17248)
- 2008(17459)
- 2007(16063)
- 2006(13653)
- 2005(12228)
- 学科
- 济(75798)
- 经济(75720)
- 管理(51039)
- 业(50285)
- 企(41344)
- 企业(41344)
- 方法(40633)
- 数学(36249)
- 数学方法(35568)
- 农(19448)
- 财(19101)
- 学(18097)
- 中国(18083)
- 业经(14242)
- 贸(14009)
- 贸易(14002)
- 制(13958)
- 理论(13728)
- 易(13607)
- 地方(13215)
- 务(12506)
- 农业(12491)
- 财务(12459)
- 财务管理(12422)
- 企业财务(11715)
- 银(11606)
- 银行(11573)
- 和(11482)
- 技术(10936)
- 行(10926)
- 机构
- 大学(271141)
- 学院(270541)
- 济(103963)
- 经济(101536)
- 管理(100784)
- 研究(89979)
- 理学(87166)
- 理学院(86128)
- 管理学(83965)
- 管理学院(83476)
- 中国(67226)
- 科学(59963)
- 京(57721)
- 农(52434)
- 所(48008)
- 财(47753)
- 业大(44935)
- 研究所(43872)
- 中心(41971)
- 农业(41829)
- 江(41425)
- 财经(38293)
- 北京(35980)
- 范(35286)
- 师范(34811)
- 经(34599)
- 州(33119)
- 院(31678)
- 经济学(31624)
- 技术(30969)
- 基金
- 项目(179295)
- 科学(138678)
- 基金(128428)
- 研究(124214)
- 家(113914)
- 国家(113017)
- 科学基金(95315)
- 社会(75495)
- 省(71624)
- 社会科(71447)
- 社会科学(71422)
- 基金项目(67345)
- 自然(65020)
- 自然科(63590)
- 自然科学(63568)
- 自然科学基金(62398)
- 划(60568)
- 教育(59696)
- 资助(55615)
- 编号(50447)
- 成果(41574)
- 重点(41138)
- 部(39266)
- 发(37326)
- 创(36714)
- 课题(35566)
- 科研(35320)
- 计划(35010)
- 创新(34325)
- 大学(33249)
- 期刊
- 济(110445)
- 经济(110445)
- 研究(72769)
- 中国(52312)
- 学报(50173)
- 农(46861)
- 科学(43308)
- 财(38696)
- 大学(37032)
- 管理(35992)
- 学学(35075)
- 农业(31485)
- 教育(30669)
- 技术(25183)
- 融(22491)
- 金融(22491)
- 财经(19164)
- 经济研究(17892)
- 业经(17793)
- 业(17556)
- 经(16412)
- 统计(15997)
- 版(15115)
- 问题(14709)
- 策(14297)
- 技术经济(14121)
- 业大(13195)
- 决策(13048)
- 科技(12601)
- 图书(12512)
共检索到391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新 曹玉珍 郭桂芳 李睿 张秀英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与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6周饲喂高脂饲料并结合每周皮下注射2次CCl4的方法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小鼠肝脏中脂肪酸经乙醚提取和BF3/甲醇溶液衍生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选择离子方式进行检测。样品中脂肪酸通过检索质谱数据库和脂肪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表明成功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肝中C14:0、C16:0、C18:0和C20:3含量显著升高(P<0.01),C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斌 何晟 付亚丽 谢娜娜 张源淑
旨在初步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激活剂二乙酰胺三氮脒(DIZE)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利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大鼠NAFLD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IZE和阳性药物(洛伐他汀LOV)组,观察记录其生长状况。试验至第10周,剖检所有大鼠,采血测定血浆生化指标,取其肝脏观制作切片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1)第4周起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血糖调节能力减弱,灌胃DIZE和LOV后大鼠增重得到控制,糖耐量有所恢复。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下降(P<0.05)。灌胃DIZE和LOV后,TG、TC、AKP、LDH和TBA均极显著(P<0.01)下降,ALT和AST活性显著下降(P<0.05)。3)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脂肪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肝指数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灌胃DIZE后,肝指数减小,肝脏病理损伤有所缓解。综上,DIZE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糖调节能力,缓解肝脏脂肪蓄积和脂肪变性,但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为DIZE成为新的NAFLD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翁建平 毕艳 朱大龙 管又飞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为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作为代谢性疾病,NAFL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密切相关.NAFLD患者的T2DM发病风险增加近5倍,被认为是T2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深入认识NAFLD与T2DM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T2DM的发病机制,为制定T2DM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从肝脏脂代谢紊乱导致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释放增加、影响机体整体代谢、损失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肠促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等几个方面,探讨NAFLD在促发T2DM中的始动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芳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酒精肝模型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5%KGM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10%KGM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10%谷胱甘肽(GSH)组,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试验,期间观察大鼠被毛、活动、饮食等一般情况,试验结束时称体质量,并采集血清及肝脏样品,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
关键词:
大鼠 酒精型脂肪肝 葡甘聚糖 预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娜 王静 刘敬博 周玉法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作用机制,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饲喂低、高剂量(10~6、10~8 CFU)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予以干预,通过检测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变化评估其益生作用,然后利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别分析其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并采用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小鼠肝脏转录组结果的可靠性。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干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ALT、AST、TC和TG水平;肝组织病理学染色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明显减少了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改变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在属水平显著增加了产短链脂肪酸的双歧杆菌相对丰度;肝脏转录组学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主要抑制了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等脂质代谢过程。qRT-PCR检测结果验证了转录组学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增加双歧杆菌相对丰度,调控肝脏脂质代谢来缓解NAFLD,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NAFLD的候选益生菌加以开发和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卫杰 杨惠玲 陈玉林
【目的】研究绵羊品种对其脂肪组织中挥发性脂肪酸(C4~C10)组成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羊肉膻味的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小尾寒羊、滩羊和同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技术可在绵羊脂肪组织中检测到对羊肉膻味贡献较大的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小尾寒羊、滩羊和同羊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61.109,169.124和271.898mg/kg;其中直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17.792,143.036和229.059 mg/kg,支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3.317,26.088和42.839 mg/kg。4-甲基辛...
关键词:
绵羊品种 挥发性脂肪酸 支链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楼乔明 王玉明 杨文鸽 徐大伦 薛长湖
为分析南极磷虾粉的脂质成分,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分离制备不同脂质组分,通过酸甲酯化衍生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南极磷虾粉中脂质丰富,总脂含量高达11.37%,且以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为主,胆固醇含量较低;②总脂脂肪酸主要为C16:0、C18:1n-9、C18:1n-7、C20:5n-3和C22:6n-3,且C20:5n-3和C22:6n-3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0.67%,表明南极磷虾粉在脂质方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③不同脂质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游离脂肪酸和磷脂(P<0.05);...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 脂质 脂肪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定贵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以期为优化红罗非鱼亲鱼的饲料和饲养方式,提高精子、卵子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红罗非鱼亲鱼各组织中含量较高脂肪酸有C16:0、C16:1n-7、C18:0、C18:1n-9和亚油酸(C18:2n-6),占总脂肪酸的70%以上(精巢除外),雌鱼肌肉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肝胰脏组织中含较高的C22:4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卵巢组织中含较高的C22:5n-3。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C18:3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雌鱼各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SFA)...
关键词:
红罗非鱼 亲鱼 脂肪酸组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修烛 李志西 杜双奎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共检出了 5种脂肪酸 ,其相对含量分别是棕榈酸 7.0 9%,硬脂酸 2 .37%,油酸 39.6 9%,亚油酸 4 9.6 4 %,花生酸 0 .91%。同时 ,对苹果籽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分析结果作了报道
关键词:
苹果籽 苹果籽油 脂肪酸组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玮娜 任战军
【目的】比较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方法】采用氯仿-甲醇超声法提取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的油脂,用碱法甲酯化法对油脂进行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的不饱和脂肪酸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59.98%和66.10%,均高于饱和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主体成分。在獭兔和中系安哥拉兔的背最长肌、皮下和肠系脂肪组织中,软脂酸(十六碳酸,C16:0)、油酸(9-十八碳烯酸,C18:1)和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都是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獭兔相对含量最大的脂肪酸是软脂酸(平均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理想 杨铁柱 朱敏 沈和定 李柏航 刁亚
为比较分析紫色疣石磺、瘤背石磺、里氏拟石磺和平疣桑椹石磺4种石磺科贝类的脂质和脂肪酸组成,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种石磺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4种石磺科贝类肌肉组织总脂(TL)主要由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组成;紫色疣石磺肌肉组织中的PL/TL高达73.12%,显著高于其他3种石磺(P
关键词:
石磺 脂质 脂肪酸 GC-MS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春莲 王正加 夏国华 黄坚钦 刘力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唐保军 尹飞 高露姣 归从时
测定了细角螺(Hemifusus termatamus)腹足部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并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管角螺(Hemifusus tuba)、棘角螺(Hemifusus kawamurai)和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细角螺肌肉中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81.03%,高于鲐鱼(79.86%)、方斑东风螺(66.45%)、管角螺(56.94%)和棘角螺(64.42%);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7.50%;8种必需氨基酸...
关键词:
细角螺 肌肉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武鹏 李元瑞 陈瑛 杨静 刘拉平
【目的】分析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脂肪酸组成及变化特点,并进行特性评价。【方法】将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分析比较。【结果】①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的脂肪酸均包括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大类,其中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的含量之和均超过60%;②牛、羊初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高达36.91%和33.06%,牛初乳、羊奶酪和羊初乳的SFA∶MUFA∶PUFA分别为5.58∶2.86∶1,9.20∶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