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6)
- 2023(17145)
- 2022(14591)
- 2021(13624)
- 2020(11221)
- 2019(25492)
- 2018(25227)
- 2017(47784)
- 2016(26099)
- 2015(29097)
- 2014(29088)
- 2013(28161)
- 2012(25930)
- 2011(23252)
- 2010(23355)
- 2009(21623)
- 2008(20995)
- 2007(18662)
- 2006(16206)
- 2005(14397)
- 学科
- 济(95338)
- 经济(95199)
- 管理(81895)
- 业(75627)
- 企(65328)
- 企业(65328)
- 方法(40097)
- 数学(33469)
- 数学方法(33039)
- 财(27873)
- 中国(27044)
- 农(26457)
- 业经(24045)
- 制(23012)
- 学(22972)
- 技术(20821)
- 地方(20431)
- 理论(18771)
- 务(17678)
- 财务(17602)
- 财务管理(17564)
- 农业(17395)
- 贸(16901)
- 贸易(16888)
- 银(16680)
- 企业财务(16668)
- 银行(16630)
- 体(16561)
- 和(16417)
- 易(16384)
- 机构
- 大学(363447)
- 学院(362806)
- 管理(141948)
- 济(137727)
- 经济(134454)
- 理学(122368)
- 研究(121421)
- 理学院(120973)
- 管理学(118913)
- 管理学院(118234)
- 中国(90122)
- 京(77867)
- 科学(76118)
- 财(67179)
- 所(60640)
- 农(58093)
- 研究所(55086)
- 中心(54773)
- 江(54534)
- 业大(54305)
- 财经(52650)
- 北京(49082)
- 范(48915)
- 师范(48420)
- 经(47651)
- 农业(45306)
- 院(45069)
- 州(43899)
- 经济学(40451)
- 技术(40117)
- 基金
- 项目(249979)
- 科学(196268)
- 研究(185067)
- 基金(179214)
- 家(156639)
- 国家(155293)
- 科学基金(133068)
- 社会(115168)
- 社会科(108861)
- 社会科学(108838)
- 省(98962)
- 基金项目(95097)
- 自然(86171)
- 教育(85315)
- 自然科(84091)
- 自然科学(84069)
- 划(83227)
- 自然科学基金(82540)
- 编号(76042)
- 资助(71922)
- 成果(62565)
- 重点(56204)
- 创(55164)
- 部(54265)
- 课题(53345)
- 发(53002)
- 创新(50845)
- 制(48158)
- 项目编号(47264)
- 科研(46991)
- 期刊
- 济(154767)
- 经济(154767)
- 研究(107848)
- 中国(75860)
- 学报(58933)
- 管理(54454)
- 科学(53710)
- 农(53091)
- 财(52785)
- 教育(47725)
- 大学(44594)
- 学学(41801)
- 农业(36439)
- 技术(32049)
- 融(30554)
- 金融(30554)
- 业经(25958)
- 财经(25450)
- 经济研究(24035)
- 经(21683)
- 科技(19544)
- 问题(19418)
- 业(19110)
- 图书(19013)
- 版(17671)
- 理论(17007)
- 技术经济(16636)
- 现代(16095)
- 实践(15581)
- 践(15581)
共检索到538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晓 梁学成 张新成 赵媛
非遗进景区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复杂的情境化现象。文章以多案例研究打开了非遗进景区多主体价值共创的过程,识别了多主体价值共创的逻辑与机制。研究发现:(1)非遗进景区是由目的地政府、景区管理方、非遗传承人和游客构成的服务生态系统,各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驱动因素-行为过程-价值表现的逻辑不同,非遗进景区价值共创呈现出多主体耦合性、非线性网络性、非对称性和公共价值性的特征;(2)四方行为主体分别作为环境塑造者、价值编排者、文化输出者和文化体验者,在多主体价值共创中发挥独特的作用;(3)非遗进景区多主体价值共创机制表现为在主体间的多重互动、服务交换和资源整合中,价值共创程度取决于场景体验性和产品创新性两个因素,以高场景体验性和高产品创新性达到共振型价值共创才能最终实现主体价值和公共价值。研究结果为推动非遗进景区及非遗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骁乐 李茜茜 杜元伟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生动实践。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建设资金匮乏等问题,已成为海洋牧场现代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阻碍。鉴于此,针对海洋牧场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双重困局,基于“协同创新”与“多元融资”两条脉络,按照“价值共创系统主体界定→价值共创系统功能与特征分析→价值共创机制探究”的逻辑,提出“核心企业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海洋牧场多主体价值共创系统,从“两端+三层”和“两侧+三维”角度分别探析协同创新、多元融资驱动下海洋牧场多主体价值共创机制,以期为形成海洋牧场长效治理范式,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权玺
“非遗新青年”与生俱来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数字化语境中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青年力量。非遗新生代传承人、非遗所属社区青年、非遗青年爱好者藉由数字化行动者、数字化实践者和数字化倡导者的实践路径而共同集结为“非遗新青年”,以数字增能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效能、人际扩展和社会观照与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及发展之间的同频共振。除此之外,大量非遗青年多元利益相关者得以涌现,并在非遗数字化价值共创过程中,从不感兴趣的“旁观者”到随波逐流的“追潮人”再到身体力行的“守护者”直至成长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人”。非遗新青年正在以“和而不同,异而相融”这一全新的路径指南及价值主张切实益助着非遗的适应性赓续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非遗新青年 数字增能 协同行动 价值共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
文章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对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经案例选择、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对四个知识密集服务开发项目的服务创新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识别了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结构维与过程维,结合规则正式化、决策集体化、资源共享和任务协作四大核心要素,构建起"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顾客知识整合—新服务开发绩效"内在关系的六个研究命题,得出了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是通过顾客技术知识整合和顾客情景知识整合两条路径共同实现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知识密集 服务企业 顾客交互 创新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
文章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对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经案例选择、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对四个知识密集服务开发项目的服务创新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识别了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结构维与过程维,结合规则正式化、决策集体化、资源共享和任务协作四大核心要素,构建起"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顾客知识整合—新服务开发绩效"内在关系的六个研究命题,得出了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是通过顾客技术知识整合和顾客情景知识整合两条路径共同实现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知识密集 服务企业 顾客交互 创新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
文章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对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经案例选择、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对四个知识密集服务开发项目的服务创新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识别了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结构维与过程维,结合规则正式化、决策集体化、资源共享和任务协作四大核心要素,构建起"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顾客知识整合—新服务开发绩效"内在关系的六个研究命题,得出了知识密集服务企业-顾客交互影响新服务开发绩效是通过顾客技术知识整合和顾客情景知识整合两条路径共同实现的基本结论,从而在理论上丰富了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解释企业-顾客交互创新机制的相关研究,是对共同创造范式下的创新管理规律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知识密集 服务企业 顾客交互 创新管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钟振东 唐守廉 Pierre Vialle
对价值共同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在原有服务主导逻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分析了企业和顾客在价值共创中的新角色,探讨了顾客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提出了一个价值共创概念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本研究以一项真实的项目调查为例,以探讨学术制度变迁下学术人员的行动逻辑为议题,阐释了如何使用多案例研究法来修正西方理论框架并探索理论中国化的路径。研究以"制度-行动"的经典制度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三所不同类型大学及其青年教师进行田野调查,在类型比较和理论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面向本土的"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的新理论框架,并通过多案例研究发掘出各级结构之间的逻辑关联及情境化意义。研究指出,多案例研究法对西方理论框架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并生产出"地方性知识"。
关键词:
理论框架 多案例研究 制度变迁 行动逻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忠国 卓跃飞 陈阳 李冠 王雪琪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逻辑及利益联结机制,探寻提高盘活利用效果的有效路径。研究方法:基于中层理论的逻辑分析和过程追踪法的案例研究。研究结果:(1)宅基地盘活涉及的利益主体可以分为政府、企业和乡村三类,政府、企业和乡村的行为逻辑分别是政绩、利润和关系导向,三者的关系需要利益联结进行网络整合。(2)临安案例的宅基地盘活可分为村庄整治和村庄经营两个阶段,分别为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提供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农村集体经济和乡村运营商在村庄内外生产要素结合的过程中,发挥着利益联结的枢纽性作用。研究结论:(1)宅基地盘活利用中,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逻辑分别是以政绩和利润为导向的工具理性行为,乡村的行为逻辑是以关系为导向、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价值理性行为。(2)尽管政府、企业和乡村有着差异化且潜在冲突的行为逻辑,但建立均衡共赢的利益联结有助于控制行为异化和利益冲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满四 霍宁 周翔
探索数字品牌社群的价值共创活动机理对理解电子商务情境下消费者体验的产生与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数字品牌社群价值共创研究却很少围绕消费体验视角去尝试打开价值共创的"黑箱",进而探讨其中关键行动者的类型、角色以及数字化所起的作用。本文以"孩子王"品牌社群为例,通过扎根理论归纳出基于数字品牌社群的价值共创机理模型。具体而言,在数字社群价值共创的过程中,主要有数字平台、意见领袖和追随者三大行为主体,他们分别通过价值提供、价值界定和价值升华三种行为参与到价值共创的过程中,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消费体验。本研究较好地回答了"数字品牌社群的价值共创运作机理是什么"这一理论问题,一方面从数字平台概念的提出和凝练的角度深化了数字品牌社群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从消费体验视角拓展了价值共创的相关分析。
关键词:
数字平台 品牌社群 价值共创 消费体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孝平
本文在对服务主导逻辑以及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特点构建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系统模型,对旅游体验价值共创主体、共创过程、共创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论述,从调节旅游市场供需关系、激发旅游者参与意愿和提升旅游体验价值共创交互质量等方面提出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管理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孝平
本文在对服务主导逻辑以及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特点构建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系统模型,对旅游体验价值共创主体、共创过程、共创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论述,从调节旅游市场供需关系、激发旅游者参与意愿和提升旅游体验价值共创交互质量等方面提出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管理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李明
社区团购因其经济便利并具有社交属性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商品同质、行业准入门槛低使得行业发展受限。文章在服务主导逻辑以及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社区团购平台价值共创机制,并提出价值共创的途径。
关键词:
服务主导逻辑 价值共创 社区团购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路明 张惠恒 许文东
价值共创是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文章提出了价值共创的10个假设,构建了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影响价值共创的概念模型,以平台能力为中介变量,探讨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影响平台能力进而影响价值共创的微观机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五者之间的关系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都不直接影响平台的价值共创,但通过平台能力间接产生作用;服务主导逻辑不仅直接影响平台能力,还通过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间接影响平台能力;顾客参与不仅直接影响平台能力,还通过网络嵌入间接影响平台能力;网络嵌入通过影响平台能力来间接影响价值共创;平台能力在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与平台价值共创中起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理念革新,引导顾客参与,并通过网络嵌入结构的优化,共同提升平台动态能力,发挥平台网络效应,实现价值共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依芳 王昶 周文辉
在创业和战略研究领域,关于高成长企业如何在动荡竞争环境下通过不断调整策略扩大规模并维持快速增长这一问题,学者们具有不同的洞见。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成长过程视角,探索高成长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通过互动合作与资源整合实现主导逻辑转变、追求独特成长模式的过程。结果发现:(1)机会窗口和成长压力驱动企业高成长,其主导逻辑经历从爆品逻辑、平台逻辑到生态逻辑的演化过程;(2)高成长企业成长过程中,历经个体、组织和生态间价值共创,具体表现为从交互式价值共创到赋能式价值共创最终转变为开放式价值共创;(3)基于“认知—行为”逻辑,高成长企业主导逻辑、价值共创方式与成长轨迹存在适配关系,爆品逻辑依靠交互式价值共创突破资源约束,平台逻辑通过赋能式价值共创激活冗余资源,生态逻辑利用开放式价值共创摆脱资源依赖。结论有助于拓展高成长企业发展理论,促进高成长过程中企业认知与行为匹配。
关键词:
主导逻辑 价值共创 高成长企业 案例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