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8)
- 2023(8966)
- 2022(7533)
- 2021(7073)
- 2020(5824)
- 2019(12723)
- 2018(12776)
- 2017(23354)
- 2016(12933)
- 2015(14165)
- 2014(13880)
- 2013(13093)
- 2012(11943)
- 2011(10734)
- 2010(10927)
- 2009(10220)
- 2008(9494)
- 2007(8617)
- 2006(7391)
- 2005(6571)
- 学科
- 济(40059)
- 经济(39992)
- 管理(34904)
- 业(30046)
- 企(24452)
- 企业(24452)
- 方法(15515)
- 中国(13146)
- 农(13006)
- 数学(12796)
- 数学方法(12557)
- 学(12523)
- 财(12437)
- 制(11078)
- 业经(9548)
- 地方(9332)
- 理论(9188)
- 体(8702)
- 银(8520)
- 银行(8492)
- 农业(8277)
- 行(8157)
- 融(8152)
- 金融(8144)
- 务(7647)
- 财务(7615)
- 财务管理(7595)
- 贸(7436)
- 贸易(7433)
- 企业财务(7214)
- 机构
- 学院(170413)
- 大学(166621)
- 研究(60064)
- 济(58962)
- 管理(58842)
- 经济(57410)
- 理学(49994)
- 理学院(49336)
- 管理学(48149)
- 管理学院(47835)
- 中国(44517)
- 科学(40612)
- 京(35352)
- 农(33717)
- 所(31356)
- 财(30348)
- 研究所(28707)
- 中心(27872)
- 业大(27830)
- 江(27341)
- 农业(26700)
- 州(25287)
- 范(23817)
- 师范(23479)
- 财经(23379)
- 技术(22373)
- 院(22337)
- 北京(21582)
- 经(21117)
- 省(20899)
- 基金
- 项目(117785)
- 科学(90991)
- 研究(85368)
- 基金(82198)
- 家(73542)
- 国家(72907)
- 科学基金(60920)
- 社会(51580)
- 省(48892)
- 社会科(48699)
- 社会科学(48686)
- 基金项目(42758)
- 划(40800)
- 教育(40089)
- 自然(39983)
- 自然科(39000)
- 自然科学(38980)
- 自然科学基金(38230)
- 编号(35719)
- 资助(33445)
- 成果(29966)
- 重点(27164)
- 课题(25912)
- 发(25281)
- 创(24638)
- 部(24534)
- 性(23057)
- 创新(23011)
- 科研(22675)
- 计划(22665)
共检索到258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苏日娜 王蕾 童翠萍
在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语境下的"抢救性保护"概念基础上,从指导原则和灾害管理的层面展开讨论,提出徽州文书抢救性保护工作需要遵从多元性、原生性和普适性的原则,徽州文书的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防灾对策、应急响应、修复保护五个方面,灾害管理则需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以最终实现徽州文书的数字化保护。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翟姗姗 刘德印 许鑫
"抢救第一"是非遗保护工作中应该长期固守的理念和方针。对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并予以长期保存,不仅是实现其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方法,也是非遗项目及其文化精髓得以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三类世界级非遗名录进行整体分布、地区分布、主题分布的对比;在分析非遗抢救性保护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利用SWOT框架对我国非遗抢救性保护的数字化战略进行分析,提出以抢救性保护为导向的非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最大成就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到2011年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性保护 图书馆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伍婉华 苏日娜
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保障。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应的国家法律政策和广东省法规条例,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在已有法律政策基础上,从发展过程、工作机制、记录成果三个维度,探讨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发现:随着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深化,当前现有非遗的法律政策仅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但无法提供精准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时建议非遗法律政策可以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推动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乃至其他同类型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非遗法律政策 非遗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翠嫦 王蕾
知识组织系统构建是图书情报学发挥学科优势,支持中国特色学科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切入点之一。徽州文书是民间历史文献的典型代表,是重要史学资源。本研究以徽州文书研究领域为例,提出通过领域主题多维结构分析融合领域话语体系特征的思路与方法:以1960年以来国内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为分析对象,明晰史学话语体系特征,提出由网络结构、社群结构、时轴结构和要素结构组成的4维主题结构框架,形成由4个主题大类和8项主题因素构成的结构体系,呈现史学话语体系的叙事特征。多维结构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证明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特定领域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中主题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徽州文书知识组织系统构建提供概念及其关系的参考,而且展示了融合话语体系特征的主题结构分析方法和过程,为本体构建中领域话语体系的引领和后续利用中话语体系的交流、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雁 谭华军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saving and protecting the Chinese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by the men of insight sush as Mr. Zheng Zhenduo an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and points out that as result of their hard work many Chinese ancient books,precio...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振忠
王振忠,1992年历史学博士,1998年晋升教授,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海玉 王聪 陈雨 钟起兵 周婧
面向海量、异构的民间历史文献数字化、知识化开发需要,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为文献资源内容可视化表达与知识关联推理提供了开发思路。文章以徽州文书为例,对文献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利用protégé开源工具建立徽州文书本体模型,抽取徽州文书资源实体概念,对异源、共指问题进行知识融合处理,最终将文书数据存入Neo4j图数据库中,呈现徽州文书知识图谱可视化检索效果。结果表明,徽州文书知识图谱应用有助于深入分析资源知识的关联情况,依托可视化查询界面可清晰展示文书资源知识信息,拓展民间历史文献多维知识发现的应用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建辉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口传文化,急需对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该文对以往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了述评,探讨了在数字人文视域下进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性采集的必要性,分析了采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建立数据库并提供利用为目的资源采集流程和方法,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性采集工作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蕾
徽州文书是20世纪中国民间历史文献领域的重大发现,由其形成和推动的徽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中山大学徽学研究、徽州文书收藏历史与传统;介绍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的规模、类型与特色,以及徽州文书分类整理与研究的初步成果和进展;论述徽州文书的数字人文发展趋势及其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利波 王嘉 司南
相对于北京、上海,深圳由于其高度市场化的土地出让方式与实施导向的城市更新模式使得工业遗产的保护愈加困难。金威啤酒厂改造是深圳第一例在工业遗产保护中将拆除重建与综合整治模式融为一体的复合式旧工业区更新项目。其为以民企为产权主体的工业遗产更新项目探索了一种满足市场需求的"抢救式"保护方法,具体包括:通过产权移交保障遗产可持续保护、基于核心价值判断与多元利益平衡的保护范围界定以及构建复合的保护与再利用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蕾
徽州文书是20世纪中国民间历史文献领域的重大发现,由其形成和推动的徽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中山大学徽学研究、徽州文书收藏历史与传统;介绍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的规模、类型与特色,以及徽州文书分类整理与研究的初步成果和进展;论述徽州文书的数字人文发展趋势、研究与实践重点及其对人文科学研究发展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谭华军 徐雁
本文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1 94 9- 1 958) ,以郑振铎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和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抢救和保护中华文献典籍的业绩 ,指出正是由于这时期卓有成效的努力 ,使得许多线装古籍和珍贵的旧刊旧报免于毁失。
关键词:
文献典籍 文物保管委员会 郑振铎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张美芳 刘江霞
模拟声像档案记录的复杂性和载体自身的不稳定性已经明显限制其保存和利用。数字化是目前模拟声像档案抢救与保存的主要途径,是应对信息质量快速下降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数字化过程中模拟声像档案保存现状、读取设备情况,分析数字化抢救的影响因素,得出载体衰变快;读取设备缺损、缺失;数字化后信息质量堪忧等均是影响模拟声像档案抢救与保护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
模拟声像档案 档案保护 数字化抢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曹萌
中国1 000多万满族人口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够通晓满语文研究档案、粗通满文、能够说简单满语;中国现存大约280万件用满族文字记录的文献档案资料还没有翻译。满族语言文字正面临灭绝,急需保护抢救。国家和高等学校从1961年开始保护抢救满语文,采取了多种类型的满语文人才培养措施,但对于满语文的濒危仍是杯水车薪。满语文的保护抢救应实施构建实验社区策略,即政府在满族人口聚居区指定并支持一所或几所高校设置专门院系进行满语文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同时在辽宁省东部满族聚居区建立"国际满语文实验社区"。
关键词:
满语文 保护抢救 实验社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