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2)
2023(7946)
2022(6199)
2021(5659)
2020(4216)
2019(9055)
2018(8357)
2017(15332)
2016(8003)
2015(8698)
2014(8300)
2013(8047)
2012(7230)
2011(6502)
2010(6683)
2009(6551)
2008(5254)
2007(4595)
2006(4130)
2005(3737)
作者
(22520)
(18772)
(18759)
(17776)
(11653)
(9054)
(8280)
(7301)
(7110)
(6528)
(6444)
(6376)
(5917)
(5911)
(5905)
(5742)
(5534)
(5359)
(5353)
(5352)
(4651)
(4625)
(4456)
(4406)
(4178)
(4166)
(4129)
(3964)
(3891)
(3841)
学科
(28478)
经济(28453)
(24634)
金融(24631)
(21822)
银行(21812)
(21281)
(21229)
管理(18379)
中国(17174)
(16663)
企业(16663)
(13361)
中国金融(10923)
(10871)
业经(10450)
地方(10094)
农业(9918)
(9753)
方法(8599)
数学(7541)
数学方法(7442)
(6913)
财务(6898)
财务管理(6891)
企业财务(6679)
(6556)
(5868)
(5521)
农业经济(5445)
机构
学院(107203)
大学(102798)
(41328)
经济(40255)
研究(38082)
中国(35848)
管理(35328)
理学(29950)
理学院(29590)
管理学(28979)
管理学院(28802)
科学(23519)
(21672)
(20642)
(20270)
中心(20086)
(18988)
研究所(17438)
财经(16947)
(16592)
(16411)
银行(15861)
农业(15426)
(15414)
业大(15342)
(15293)
金融(14969)
(14916)
(14322)
(14317)
基金
项目(74558)
科学(58255)
研究(55496)
基金(53073)
(46995)
国家(46543)
科学基金(39030)
社会(35706)
社会科(33892)
社会科学(33885)
(30792)
基金项目(27766)
(25314)
教育(24199)
自然(23681)
自然科(23119)
自然科学(23115)
自然科学基金(22693)
编号(22551)
资助(20397)
成果(18353)
(18179)
重点(17663)
(16565)
课题(16323)
(15356)
创新(15309)
国家社会(15085)
(14930)
发展(14465)
期刊
(46382)
经济(46382)
研究(32326)
(27380)
金融(27380)
中国(22641)
(21706)
学报(18746)
科学(16825)
(16092)
大学(14208)
学学(13808)
农业(13772)
管理(11865)
教育(10532)
业经(9005)
财经(8177)
经济研究(7509)
技术(7263)
(6990)
(6192)
(6075)
问题(5577)
理论(5089)
科技(5022)
农村(4915)
(4915)
中国金融(4865)
业大(4852)
现代(4677)
共检索到166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祖群  
<正>我国许多地方通过引入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机构等资源与本土化的非遗相互融合,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艺术乡建实践模式,推动乡村的艺术化转型。当前非遗融入艺术乡建主要面临困难如下:一是在地问题。艺术乡建需要遵循本土生长逻辑,而非遗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代表也是地方发展逻辑的一部分,两者的融合需要艺术家彻底理解乡建规律并付诸实践,理论规律的落地实施往往较为困难。二是艺术乡建者的“身份压力”。
关键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瑞莉  
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定价远比一般产品的定价要复杂。表面上看,影响艺术品拍卖价的直接因素是买家的购买力、卖家的保留价和艺术品的供求状况等因素。但事实上,决定艺术品价格的深层次因素却是艺术品的炫耀性、吸引力和中介的作用等因素。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艺术品的特征,并探讨了艺术品市场价格实现的几种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玮一  
在当前工业发达、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越来越冷漠,人与自然、艺术的联系也愈发割裂。伴随着这种情况,人类对自然环境与艺术设计的精神需求越发高涨,城市的文化与艺术建设更加引人深思。将艺术设计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的理念早在二战之后就开始悄然兴起,现如今,各大城市的文艺复兴热潮已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在城市的建筑设计、环境建设中,设计人员将艺术美学概念融入工程建设过程,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宝成  陈瑞琳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以及授课内容上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将民俗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师资、课程、学院建设和学生活动四个方面论述了地域民俗艺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东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作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实现脱贫攻坚后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重大工程。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围绕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制定企业、人才、项目、用地等方面政策举措,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映  
本文以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为视角,从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和对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等教育实现途径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海芍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教育对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的公共艺术课程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创新思维、陶冶情操等任务,艺术课程体系构建以及课程讲授都应围绕着上述目的进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麒  
艺术素养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能力的提升、文化的熏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更将影响学生对待人生和生活的态度。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健全"两化"艺术教育体制、建立多层次艺术教育体系、构建"三结合"艺术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美"的力量,培养大学生"美"的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力博  
开乡韵新声。在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艺术正以其启迪性、地域性及生长性融入为乡村赋能当中,可以说艺术乡建在探索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曾几何时,广大乡村以牺牲人居环境为代价的"破坏性建设"随处可见,粗放的农业生产及废水垃圾乱排乱放使得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加上乡村青年人口流失引发的空心化使得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出现空缺,种种不稳定因素制约着乡村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不仅仅是艺术家偶遇乡村表达艺术立场的建设实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明洋  王建英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作为居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其根本作用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要达成该目的,则应当以居民的各方面需求为方向,在城市艺术设计中坚定为居民服务的原则,其中,人文精神的融入便是体现城市艺术设计根本原则的表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应慧  余斌  邹金成  
高校党建工作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年轻而有朝气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建林  
学院专业课程应该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促使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并发挥艺术课程的美育功能,因此,在艺术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和结构等进行变革。由王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从艺术学院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出发,根据思政教育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利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定性定量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提出了关于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思考,笔者结合2021年度江苏省本科教育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声乐(740701/001)》研究,对本书进行评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抗抗  范骏  李旭  
“艺术乡建”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当地特有的地理、景观、文化及产品等元素,体现宜居家园艺术之美,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基于此,学者刘姝曼所著的《再造“家园”:顺德艺术乡建民族志》一书以广东顺德“青田范式”的“艺术乡建”实践过程为例,历经13个月的田野调查,剖析当前乡村建设面临的痛点和困境,阐述并揭示多重艺术主题在乡村建设中行成张力与互动关系,尝试对我国艺术参与乡村建设进行民族志研究,以期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艺术乡建”理论参考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子皎  
<正>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要求发生改变。而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对提高城市文化水平、引导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设计者需不断寻求书法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内涵,以便实现艺术与设计的完美融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书立足于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背景,审视城市空间设计的各个环节,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阐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变迁,深入探讨了书法艺术在其中的融入机制,旨在让广大城市居民增强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晶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与人类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加剧。许多设计师对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智慧空间设计的出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是目前很多设计师对绿色智慧空间设计认识不清,将艺术设计融入绿色智慧空间的策略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升。文章通过分析绿色智慧空间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两者在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