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6)
- 2023(8920)
- 2022(7559)
- 2021(7072)
- 2020(5837)
- 2019(12805)
- 2018(12926)
- 2017(23692)
- 2016(12900)
- 2015(14409)
- 2014(13892)
- 2013(13083)
- 2012(12026)
- 2011(10626)
- 2010(10531)
- 2009(9776)
- 2008(9494)
- 2007(8473)
- 2006(7094)
- 2005(6060)
- 学科
- 济(40669)
- 经济(40617)
- 管理(39790)
- 业(37689)
- 企(34008)
- 企业(34008)
- 技术(15721)
- 方法(14027)
- 中国(13131)
- 农(12515)
- 业经(12231)
- 技术管理(11719)
- 财(11436)
- 地方(11409)
- 理论(10843)
- 制(10647)
- 学(10486)
- 数学(10059)
- 数学方法(9898)
- 体(8585)
- 教育(8438)
- 农业(8374)
- 银(8015)
- 和(7999)
- 银行(7993)
- 行(7621)
- 融(7222)
- 金融(7214)
- 务(7141)
- 财务(7118)
- 机构
- 学院(166812)
- 大学(164108)
- 管理(62946)
- 济(59535)
- 经济(58000)
- 研究(55212)
- 理学(53864)
- 理学院(53176)
- 管理学(52240)
- 管理学院(51885)
- 中国(41708)
- 京(35496)
- 科学(34858)
- 财(28694)
- 江(27416)
- 农(27141)
- 所(26894)
- 中心(25929)
- 范(24726)
- 师范(24464)
- 研究所(24427)
- 业大(24210)
- 财经(21953)
- 州(21918)
- 北京(21800)
- 农业(21151)
- 院(20966)
- 技术(20639)
- 经(19738)
- 师范大学(19338)
- 基金
- 项目(114384)
- 科学(90290)
- 研究(87554)
- 基金(79697)
- 家(69389)
- 国家(68658)
- 科学基金(59189)
- 社会(54285)
- 社会科(51160)
- 社会科学(51148)
- 省(48509)
- 基金项目(42704)
- 教育(40446)
- 划(39835)
- 自然(37297)
- 编号(36567)
- 自然科(36429)
- 自然科学(36417)
- 自然科学基金(35777)
- 成果(30224)
- 创(29850)
- 资助(29792)
- 创新(26730)
- 课题(26578)
- 重点(25740)
- 发(25329)
- 部(23765)
- 项目编号(22517)
- 年(22057)
- 国家社会(21593)
共检索到256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一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价值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东巴文为例,探讨非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分析新媒体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其对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价值传递和发展,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非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文化的多样性流传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非遗文化 新媒体 传承 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晓宁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提升文化自豪感,国家大力提倡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非遗文创产品对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弘扬地区精神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南京非遗文创产品的具体发展情况论述了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创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非遗 文创产品 城市文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叶近近 王艳娣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洋经济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海洋经济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当是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使其进行产业化的发展,进而推陈出新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本文以舟山渔民画为例,从渔民画的发展历程探讨有关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产业化道路的可行性,以及产业化道路中创新的必要性,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前提下,鼓励个人及企业进行创新,使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在"一带一路的"这块礁石上撞击出更大更美的浪花。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迪雅
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个案,通过分析该文化传承机制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文化濒危现象,说明要真正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实现和完善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保证教育公平,就应在教育的评价选拔阶段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当权重,赋予其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同时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在教育内容中给予其传承的空间。
关键词:
文化濒危 文化传承 教育 东巴文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勇 杨思敏 管慧 毛太田
文章以代表性中华文化非遗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与共现网络分析等文本挖掘方法分析YouTube平台中非遗短视频用户文本数据,应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模型研究非遗在该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非遗的认知形象多为正面形象,传统技艺、民间文化与传统体育类非遗认知度较高;情感感知以中性和积极情绪为主,对象涉及中华美食、家庭生活文化与原生态自然环境等;行为效果具体呈现为分享意向、购买意向、学习意向与旅游意向。文章立足于该平台非遗的传播效果,从传播语境、传播手段与传播主体阐释实践启示。
关键词:
非遗 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 文本挖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孟婷
以江苏镇江非遗文化"镇江三怪"为例,通过对镇江非遗文化及文创市场的调研,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认为应开发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希望给新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社区教育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其优势,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鉴于此,基于对社区教育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问题的实证研究,笔者从政策支持体系、实践活动形式、实践参与主体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晨 黄海波
常州是一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其中,奔牛段是大运河常州段的源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奔牛段现有公共艺术及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和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奔牛运河文化与公共艺术更好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
奔牛运河 公共艺术 文化传承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毅飞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常州市聚焦自身定位,提出了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的发展战略,“文旅中轴”描绘了常州文旅产业发展的未来蓝图,这也是在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切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能够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播非遗文化,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文章以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区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路径为目的,以江苏常州的非遗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产品开发现状、文化内涵、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多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汲取其他文创产品成功的经验,提出了相关开发路径,以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非遗 文旅融合 文创产品 常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大治 徐益娟 洪百舸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原本脆弱的乡村文化会进一步受到挑战和侵蚀,但与此同时,新媒体也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提供新方向。文章首先围绕不同时期乡村文化空间的特征变化展开研究,剖析新媒体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空间衰落的内因以及其特征的转变,其次总结出利用新媒体进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和复兴的重点,最后从培育村民主体意识、维护传统文化"记忆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焕发乡村原生文化活力、构建"四位一体"的文化治理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探索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共生从而完成传承与重构。
关键词:
新媒体 乡村 公共文化空间 传承与重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健 丁皓 潘镇
中国家族企业面临代际传承和创新转型的双重挑战。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本文选取2009—2021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作为样本,研究媒体关注对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代际传承阶段家族企业的平均创新效率显著低于非代际传承阶段家族企业;(2)媒体关注能够正向调节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该调节作用在处于高市场化水平地区和高信息透明度的家族企业中更为明显;(3)拓展性研究发现,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具有持续性,且相较于负面媒体关注和中性媒体关注,正面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4)机制检验表明,媒体关注通过提高代际传承阶段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升家族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拓展了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边界条件的研究,丰富了公司治理理论中媒体关注的研究成果,并为家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管理启示。
关键词:
代际传承 家族企业 创新效率 媒体关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鸿雁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校一项重要举措,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把原生民歌引进高校课堂是高师办学的一个亮点,也是原生民歌传承的重要途径。原生民歌的模仿性教学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源于民间高于民间。原生民歌表演的创新性,使原生民歌更具有生活化、时代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民歌在高校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红罡 任燕
语言景观作为文化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呈现,是文化变迁研究的突破点。东巴文作为一种濒危语言,在旅游中被作为文化资源开发,形成当地的语言景观。虽然政府、研究者均期待通过旅游复兴东巴文,但是旅游的相关影响在学界中至今未达成共识。通过定性研究,以丽江作为研究地,运用语言景观信息功能与象征功能的理论框架,对旅游影响东巴文语言景观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旅游中东巴文景观虽然突出,但是流于形式,旅游"复兴"的东巴文景观仅具有象征功能,成为一种旅游商业符号,缺乏支撑语言活力的信息功能。研究认为,东巴文的未来发展需要另辟新径,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施小光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紫妍
随着我国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断被人关注。截至2019年中旬,在13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至少有1220项非遗项目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在抖音平台上传播,播放量高达1000亿次。这充分说明,非遗和现代短视频的结合能够给非遗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文章以郑州师范学院“豫见·非遗文化推广交流平台”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例,浅析自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的结合。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媒体 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