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0)
- 2023(11572)
- 2022(9762)
- 2021(9269)
- 2020(7660)
- 2019(17801)
- 2018(17565)
- 2017(34014)
- 2016(18268)
- 2015(20600)
- 2014(20618)
- 2013(20271)
- 2012(18382)
- 2011(16414)
- 2010(15961)
- 2009(14735)
- 2008(14386)
- 2007(12663)
- 2006(10442)
- 2005(8963)
- 学科
- 济(74883)
- 经济(74807)
- 管理(51376)
- 业(50547)
- 企(41724)
- 企业(41724)
- 方法(39123)
- 数学(35026)
- 数学方法(34571)
- 农(20658)
- 财(19717)
- 中国(18051)
- 业经(15964)
- 学(14398)
- 贸(14124)
- 贸易(14118)
- 地方(13915)
- 农业(13809)
- 易(13737)
- 务(13078)
- 财务(13035)
- 财务管理(13004)
- 制(12696)
- 企业财务(12342)
- 理论(11584)
- 和(11226)
- 技术(10927)
- 环境(10769)
- 银(10451)
- 银行(10425)
- 机构
- 学院(257469)
- 大学(255933)
- 济(103639)
- 管理(101764)
- 经济(101530)
- 理学(89091)
- 理学院(88172)
- 管理学(86538)
- 管理学院(86066)
- 研究(79602)
- 中国(59553)
- 京(51837)
- 科学(50000)
- 财(46518)
- 农(42912)
- 业大(39765)
- 所(38967)
- 中心(38567)
- 财经(38064)
- 江(37153)
- 研究所(35784)
- 经(34593)
- 农业(33994)
- 范(32672)
- 师范(32312)
- 经济学(32039)
- 北京(31657)
- 州(29621)
- 经济学院(29191)
- 院(29019)
- 基金
- 项目(180039)
- 科学(142037)
- 基金(131064)
- 研究(130197)
- 家(114057)
- 国家(113089)
- 科学基金(97772)
- 社会(82742)
- 社会科(78482)
- 社会科学(78459)
- 省(71582)
- 基金项目(69855)
- 自然(64091)
- 自然科(62637)
- 自然科学(62617)
- 自然科学基金(61484)
- 教育(61227)
- 划(60003)
- 编号(53346)
- 资助(53153)
- 成果(41875)
- 重点(40430)
- 部(40085)
- 发(38474)
- 创(38009)
- 课题(35924)
- 创新(35420)
- 科研(35125)
- 教育部(34512)
- 国家社会(34105)
- 期刊
- 济(105642)
- 经济(105642)
- 研究(66805)
- 中国(43422)
- 学报(41039)
- 农(38561)
- 财(37619)
- 科学(37021)
- 管理(35241)
- 大学(31370)
- 学学(29813)
- 农业(26182)
- 教育(25298)
- 技术(23980)
- 融(19641)
- 金融(19641)
- 财经(18479)
- 业经(18469)
- 经济研究(16773)
- 经(15841)
- 问题(14404)
- 业(13964)
- 版(13338)
- 统计(12888)
- 技术经济(12887)
- 策(12005)
- 商业(11855)
- 理论(11833)
- 科技(11770)
- 财会(11601)
共检索到356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珍珍 刘晓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绕不开传承者的技能学习过程。《指尖上的传承》讲述了不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及传承者的成长故事,结合工作场所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等相关理论,构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者技能学习的分析框架,有利于探究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和技能水平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为促进传承者从"学徒"到"师傅"主体身份的建构,需完善学习内容体系,提升传承者理论素养;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培育传承者工匠精神;搭建学习交流载体,深化传承者交互学习。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传承机理 技能形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徐珍珍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一个民族在历经风雨沉浮后的深厚积淀,以口传身授的形式沿袭,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日渐式微,正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等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因而,厘清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载体的个体性、传承时空的情境性、传承过程的实践性特点,梳理其内在生成机理,尝试探析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能习得、基于情境的技能生成、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技能内化特点,以及培养主体多元参与、培养目标多层融通、培养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价值优势,以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传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传承 发展现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凤敏 孙红艳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民族历史的重要符号,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承观念、传承队伍、传承路径三个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而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职业院校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指明了方向,具体策略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传承吸引力;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增强传承的师资力量;构建传承新范式,提高传承有效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博
文章以苏南地区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的4种模式:家族师徒传承、政府倡导下的非遗传承人培训、“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培育、“两馆一所一基地”体验传承。这些模式存在社会传承教育方式相对脆弱、学校传承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学者大师传承人后继乏人等问题。文章提出多元社会力量整合培育、地方高校“双向传承”培育、地方文化精英式培育的多渠道培育方式,希望以此来构建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体系,实现非遗传承的良性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文婷 王子成
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的学校传承是在社会大系统中,以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为媒介的政府管理人员、学校教育者与学生等主体与自然、社会和制度环境于一体的稳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系统主要包括宏观系统因子——政府与社会,中观系统因子——院校与教师,及微观系统因子——学生与学徒。社会生态系统中传统手工技艺学校传承机制涵盖"政校室"协同的宏观运行机制、"班系区"共振的中观培育机制及"技艺道"融合的微观成才机制。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手工技艺 学校传承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伍婉华 苏日娜
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保障。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应的国家法律政策和广东省法规条例,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在已有法律政策基础上,从发展过程、工作机制、记录成果三个维度,探讨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发现:随着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深化,当前现有非遗的法律政策仅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但无法提供精准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时建议非遗法律政策可以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推动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乃至其他同类型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非遗法律政策 非遗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体杨 欧阳光
为传承人建档是非遗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起点,也是保护非遗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白族聚居区及其传承人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传承人档案处于多元主体各自建档的格局,普遍存在建不全、管不好的现象。文章引入协同治理理论,从初始条件、行动者、结构、过程与结果等五个维度构建传承人建档保护的分析模型,探讨协同开展传承人建档保护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王晔然 张渊彧
“有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根本,“有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有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旨归。“形感效”三维互不分离,共同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承载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其“有形”的传承活动不仅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且使各族人民在“有感”的体验中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内化“四个与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花儿”传承在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同时,促进了共生交融的和谐民族关系,形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由“形”入“感”,有“效”跃迁,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非遗传承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形感效”路径,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命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蔼
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实务》作者:陈思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3-8221-6出版时间:2021年9月定价:68元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由古至今发展中所产生的智慧结晶,不仅是充分展现我国优秀、珍贵文化基因的有效形式,也是将我国精神信仰物化的重要体现。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发展的时代情境下,“工匠精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燕 张万红 刘月
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对维护我国文化命脉和民族特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技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诸多原因面临困境。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要职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科技、区位等优势,通过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社团建设、品牌文化建设、塑造匠心精神等诸多途径来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圣燕 贾礼民
本文对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以"苏绣"为例,通过"订单式培养"、依托"大师工作室"、引进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等,探索了一条集传承与创新、技能实用与市场需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手工艺 传承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彭鑫 王云庆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手段,传承人个人存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原真性、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传承人个人存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利用外部机遇、应对外部威胁"的战略制定原则,提出推广传承人个人数字存档、完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传承人的档案意识培养和建档业务的指导等具体策略,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个人存档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亚娟 谢双玉
<正>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乡村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其活态传承有助于促进文化保护、创新和旅游发展。非遗的非物质性、脆弱性和对传承人的依赖性,既是其重要属性,也是其保护传承与开发的制约因素,因此,非遗的活态传承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非遗的活态传承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传递过程,~①传承人是非遗最重要的展示载体,更是重要的传承载体和传播媒介,但是当下非遗传承人却面临着生存困境、断层、社会地位下降、身份认同缺失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