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9)
2023(6928)
2022(5834)
2021(5320)
2020(4365)
2019(9422)
2018(9051)
2017(17118)
2016(9259)
2015(9866)
2014(9660)
2013(9501)
2012(8341)
2011(7565)
2010(7317)
2009(6599)
2008(6434)
2007(5385)
2006(4530)
2005(3794)
作者
(28633)
(24204)
(23998)
(22499)
(15006)
(11825)
(10794)
(9419)
(9149)
(8310)
(8228)
(7885)
(7813)
(7595)
(7518)
(7358)
(7302)
(7246)
(6935)
(6822)
(6241)
(5815)
(5507)
(5468)
(5401)
(5307)
(5250)
(5240)
(5003)
(4803)
学科
(32974)
经济(32933)
(28339)
管理(27915)
(20991)
企业(20991)
方法(17665)
数学(15900)
数学方法(15766)
(13928)
(10816)
贸易(10815)
(10575)
(9735)
农业(7702)
业经(7561)
中国(7449)
(7406)
(6251)
财务(6245)
财务管理(6239)
产品(6024)
企业财务(5989)
技术(5794)
(5665)
环境(5661)
(5574)
(5280)
市场(5206)
(5044)
机构
学院(133516)
大学(131747)
(53545)
经济(52668)
管理(51530)
理学(46384)
理学院(45889)
管理学(44979)
管理学院(44778)
研究(42683)
(32081)
中国(31335)
科学(29068)
业大(26551)
(26248)
农业(26143)
(22393)
(22105)
研究所(20993)
中心(19847)
财经(18787)
(17686)
农业大学(17602)
(17274)
经济学(16131)
北京(15813)
经济管理(15245)
(15242)
(15155)
商学(15084)
基金
项目(98752)
科学(76844)
基金(73532)
(67708)
国家(67134)
研究(62933)
科学基金(56761)
社会(41497)
自然(40028)
基金项目(39686)
社会科(39508)
社会科学(39497)
自然科(39178)
自然科学(39161)
(38852)
自然科学基金(38502)
(32899)
资助(29436)
教育(28646)
编号(22876)
重点(22059)
(21124)
计划(20818)
(20710)
(20058)
科研(20049)
创新(19399)
(18643)
科技(18104)
大学(17794)
期刊
(51780)
经济(51780)
研究(30636)
学报(29003)
(28005)
科学(23850)
大学(20800)
中国(20388)
学学(20357)
农业(19287)
管理(17753)
(15998)
(10787)
业经(10545)
经济研究(9811)
技术(9682)
(9025)
金融(9025)
财经(8771)
业大(8589)
商业(8186)
(7875)
农业大学(7476)
(7440)
科技(7034)
教育(7028)
问题(6936)
(6112)
统计(5898)
(5864)
共检索到175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锐   刘俊   范峻浩  
文旅融合趋势与电商平台的推动下,“国潮风起、非遗焕新”的新消费热潮不断涌现,而学界对如何更好提升非遗消费体验及其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基于心流理论,通过对349名消费者的实地问卷调查,并用PLS-SEM和fsQCA的方法,探讨非遗产品情感化设计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非遗产品情感化设计对提升消费者幸福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非遗产品情感化设计能分别通过文化认同和保护态度两种机制增强消费者幸福感。(3)文化认同和保护态度在非遗产品情感化设计和消费者幸福感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4)非遗产品情感化设计促进消费者幸福感产生存在着三种模式,即“情绪驱动型”“认知驱动型”“情绪-认知双元驱动型”。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设计心理学视角的消费者幸福感研究进展,并为非遗产业从业者提高产品开发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毅然   吴水龙   袁永娜  
随着可持续消费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消费者幸福感与可持续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讨规范型和自我增强型可持续消费行为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分析需求满足感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建构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型和自我增强型可持续消费行为对消费者幸福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需求满足感在规范型和自我增强型可持续消费行为与消费者幸福感的关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自我建构类型在规范型可持续消费行为对消费者需求满足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即相较于独立型自我建构,依存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在进行规范型可持续消费后的需求满足感更强。本文的研究发现揭示了不同类型的可持续性消费行为影响消费者幸福感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边界,对于引导企业制定增强消费者幸福感的可持续营销策略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银霞  
本研究通过对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自底向上溢出模型和消费者消费过程模型进行整合,构建出完整的模型来分析自我一致性、品牌社群归属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自我一致性和品牌归属对消费者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即高自我一致性、高品牌归属感导致较高的消费者幸福感;第二,品牌忠诚对品牌社群归属与消费者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即品牌忠诚正向调节品牌社群归属与消费者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凌  张梦霞  
本文首次尝试性探究影响消费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非遗产品)购买的前因,利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消费者知识对文化认同与产品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并验证感知稀缺的中介效应。研究还阐明了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消费与对工业化生产的产品的消费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和决策机制。本文研究不仅补充和拓展消费行为研究,也为非遗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能促进市场实践者理解非遗产品和传统手工技艺产品的消费心理机制,并最终有助于推动非遗产品和手工行业的传承和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晓燕  邓珏坤  
随着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协同消费这种绿色消费模式创造出巨大的市场机会,正在成为学术研究热点。本文从产品处置角度出发,通过两个实验验证假设,探究情感依恋对消费者参与协同消费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情感依恋越强,消费者选择符合协同消费的处置方式的意愿越低;同时,对保留倾向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有用性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锦英  钟君  
新零售背景下,实体企业通过开展在线零售,强化消费者品牌认知,达到提升消费者幸福感目的。本文通过实证探究在线零售对消费者幸福感的直接作用机制、间接影响效应,为企业优化在线零售决策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在线零售对消费者幸福感、消费意愿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消费意愿可显著增强消费者幸福感;消费意愿在在线零售与消费者幸福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品牌认知正向调节在线零售与消费者幸福感的关系。据此,应从提升信息宣传准确性与真实性、强化营销活动娱乐性、注重社交性等方面深化在线零售影响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费鸿萍  
学术界对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及影响因素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忽略了将消费者幸福感与以往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成果的结合,而且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幸福的认知的特点考虑不全。文章在对主观幸福感和消费者幸福既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提出了在中国情境下消费者幸福感产生的内部机制及外部影响因素的模型,以为中国消费者幸福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倩倩  高颖  
本文从产品(产品属性)和消费者(调节定向)两方面入手,探究了享乐适应视角下消费者持续幸福感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决策时偏好产品享乐属性的消费者相比,偏好产品功能属性的消费者享乐适应更慢,消费者幸福感也更持久,产品属性偏好通过享乐适应影响消费者持续幸福感,消费者的调节定向和购买决策时的产品属性偏好对消费者的享乐适应存在交互作用,即:在决策时偏好产品享乐属性的前提下,促进定向的消费者比预防定向的消费者享乐适应更慢;在决策时偏好产品功能属性的前提下,预防定向的消费者比促进定向的消费者的享乐适应更慢。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鹏熠  万德敏  许基南  
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日益应用到在线零售中,如何利用人机交互设计发挥智能技术对消费者幸福感的积极影响至关重要。然而,在线零售情境下人机交互设计如何驱动消费者幸福感提升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已有研究鲜有深入、系统分析在线零售中人机交互与消费者幸福感之间的心理机制。本研究从自主性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人机交互感知不同维度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机理。通过在线调查方法搜集476个在线购物者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自主性在感知连通性、感知个性化、感知控制性、感知响应性对实现性快乐和享乐性快乐的影响中发挥积极中介作用;并且,心理抗拒负向调节了感知连通性、感知个性化、感知控制性对自主性的影响;体验购买正向调节了自主性对享乐性快乐的影响。本文整合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双元结构,扩展了消费者幸福感的研究情境,明确了人机交互感知对消费者幸福感影响的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对在线零售企业改善人机交互设计以及帮助消费者增强长期幸福感有重要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瑾  苗盼  毛晗舒  
通过3个实验研究孤独感对消费者决策模式以及相应诉求产品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孤独感对个体的理性诉求产品偏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孤独的个体更加偏好理性诉求产品而非情感诉求产品;孤独感和决策模式的匹配影响个体的最高支付意愿,孤独感较高的个体采用理性决策模式时相比采用情感决策模式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自我肯定调节孤独感对产品偏好的影响;感知控制缺失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伟伟  王晶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 R P s)方法研究产品设计与性能的冲突对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影响。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对展示了设计与性能的产品进行购买决策,实验结束后根据设计(高审美吸引力/适中审美吸引力)与性能(高/低)是否一致将产品刺激划分为四种组别:组别1(一致:高审美吸引力设计+高性能)、组别2(冲突:高审美吸引力设计+低性能)、组别3(冲突:适中审美吸引力设计+高性能)和组别4(一致:适中审美吸引力设计+低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组别2和3会在大脑前额皮层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伟伟  王晶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 R P s)方法研究产品设计与性能的冲突对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影响。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对展示了设计与性能的产品进行购买决策,实验结束后根据设计(高审美吸引力/适中审美吸引力)与性能(高/低)是否一致将产品刺激划分为四种组别:组别1(一致:高审美吸引力设计+高性能)、组别2(冲突:高审美吸引力设计+低性能)、组别3(冲突:适中审美吸引力设计+高性能)和组别4(一致:适中审美吸引力设计+低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组别2和3会在大脑前额皮层诱发波幅较大的负成分N270波,说明消费者根据产品设计形成的性能期望与实际性能不符,形成了刺激与大脑内源信息的冲突,从神经学角度验证了"消费者认为高审美吸引力的设计意味着高性能"。组别1和2会在大脑顶区皮层诱发波幅较大的正成分P2波,这两个组别产品的确定购买率也较高,表明产品设计的美学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正向影响。性能信息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体验,当产品设计的审美吸引力高时,冲突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体验,进而降低产品的确定购买率;而当设计的审美吸引力适中时,冲突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产品的确定购买率。对比具有冲突的两个组别,组别2的产品确定购买率高于组别3,说明存在冲突时,审美体验也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该发现解释了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浏览商品照片和规格参数界面时的神经和心理层面的决策过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光明  徐冬柠  
认为主动城镇化的自致型新市民和被动城镇化的外致型新市民是两个异质性群体,他们的文化消费目标不同,相应的差异化选择会将其归入不同的社会阶层,进而对幸福感产生差异性影响。基于目标理论和自成目标理论,分析了两类新市民的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差异性效应,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自致型新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高于外致型新市民;文化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提升自致型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还可以通过改善自致型新市民的阶层认同间接地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文化消费无助于外致型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提升,对其阶层认同的改善亦没有显著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林  孙明贵  
个性化和怀旧情感均以人为中心,人类的记忆和感情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关注点。在产品设计者而言,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清楚了解和掌握消费者诉求,并与之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将其情感因素融入设计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怀旧的情感化设计策略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进而使产品具有个性化、差异化,从而把握消费者认知,并将消费者对往事的回忆转变成个性化专属标志。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梳理相关文献,通过设计案例对此进行验证、评价,并提出以下建议:以亲身经历为设计的切入点;设计者与消费者进行角色互换;将各种方式整合到产品设计中。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慧  
随着品牌依恋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品牌依恋可能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产生的影响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品牌依恋可能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找寻在品牌依恋影响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具有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效利用品牌依恋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