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4)
2023(12890)
2022(11162)
2021(11097)
2020(9079)
2019(21543)
2018(21508)
2017(39877)
2016(22721)
2015(26255)
2014(26408)
2013(25372)
2012(23372)
2011(21330)
2010(21318)
2009(19073)
2008(18516)
2007(16145)
2006(14282)
2005(12856)
作者
(62183)
(51307)
(50934)
(48887)
(32839)
(24540)
(23422)
(20240)
(19776)
(18552)
(17710)
(17348)
(16279)
(16083)
(15924)
(15783)
(15394)
(15320)
(14628)
(14591)
(12929)
(12691)
(12144)
(11680)
(11467)
(11415)
(11385)
(11310)
(10227)
(10217)
学科
(83248)
经济(83144)
管理(58186)
(53447)
(43624)
企业(43624)
方法(38671)
数学(33875)
数学方法(33401)
中国(29879)
教育(23900)
(22425)
(20421)
(19411)
(17546)
贸易(17538)
业经(17281)
(17138)
理论(16907)
(15674)
地方(15156)
农业(14564)
技术(13540)
(13338)
(12937)
银行(12905)
环境(12880)
(12320)
(12293)
财务(12226)
机构
大学(317153)
学院(310458)
(121992)
经济(119245)
管理(118014)
研究(110299)
理学(102112)
理学院(100839)
管理学(98950)
管理学院(98371)
中国(78895)
(70231)
科学(66628)
(55371)
(54642)
(50876)
师范(50575)
研究所(50513)
中心(48342)
北京(46264)
(44680)
(44616)
财经(44051)
业大(42666)
师范大学(41524)
(40222)
教育(39701)
(39651)
经济学(36759)
(36412)
基金
项目(208244)
科学(165123)
研究(160511)
基金(149163)
(128603)
国家(127412)
科学基金(108617)
社会(98789)
社会科(93279)
社会科学(93255)
教育(80223)
(79428)
基金项目(78442)
(69577)
自然(68705)
编号(67308)
自然科(67103)
自然科学(67089)
自然科学基金(65871)
资助(62149)
成果(58048)
课题(49092)
(48707)
重点(47584)
(44814)
(42999)
教育部(42613)
项目编号(41182)
大学(41010)
人文(40090)
期刊
(131795)
经济(131795)
研究(103877)
中国(66881)
教育(66073)
学报(45542)
科学(43091)
管理(42500)
(40563)
(39628)
大学(35585)
学学(31746)
技术(29449)
农业(28918)
(24657)
金融(24657)
财经(21410)
经济研究(21091)
业经(19568)
(18350)
图书(17746)
问题(17387)
职业(16068)
(15235)
(15221)
理论(14889)
技术经济(14103)
(14050)
论坛(14050)
世界(13735)
共检索到466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任杰慧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从生活、文化、学习、身体和经济5个方面对中国小留学生海外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原有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上提出"前告诫"和"阈限期告诫和唤醒"的概念。研究发现,留学初期是小留学生适应性调整的"关键期",父母和教育者的关心和及时告诫,有助他们摆脱"阈限"状态。此外,个人性格、家庭关系等也对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新宪  
所谓适应,按心理学的原理是指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留学生远离故土.接触到的是一种与国内不同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十分突出。研究当代中国留学教育,不能不涉及中国留学生群体的适应性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高静  
德国教育哲学家和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基于存在哲学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并非总是按照预定的路线或规律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偶然的、顿悟的、不规律的、非理性的,是一种非连续性变化,这与中国传统蒙学中的朴素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与观点不谋而合。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应用于德育实践以实现德育创新,一是在德育过程中要创生"顿悟现象"和"酝酿效应";二是在德育内容方面要积极利用"危机"、"遭遇"与挫折,化危机为转机与契机;三是在德育环境的营造上要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得益彰;四是在德育形式、方法和评价上要善于利用"告诫"和"唤醒"以及因材施教、榜样示范、情感激励和冲突缓解等方法,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非连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覃俏丽  
对来华留学生们来说,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适应性的高低决定了其在中国生活和学习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留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后,总结他们来到我国后在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适应情况,以更深地认识学习者动机和需要,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对其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芳  夏鹏峥  王玉环  
随着人们全球化意识的日益提升,中国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在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过程中,中外教育文化的差异日益凸显。研究中国学生学者对西方教育文化的适应性,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思想和实现教育体制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在对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文化适应性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外语教育者因其独特的跨文化视角和体验,应肩负起我国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球化社会公民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泽鸿  
广西是通往东盟各国的大通道,每年来广西学习的东盟留学生逐年递增。他们在桂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跨文化适应问题,有待去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他们在跨文化适应三个阶段所遇的问题就东盟留学生教育管理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岩岩  宋玉华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国留学生来华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山东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历史悠久的齐鲁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对文化适应的好坏直接影响留学生在鲁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对此,我们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对在鲁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在鲁留学生文化适应方面的现状,探讨留学生接受齐鲁文化的主要障碍,并对改进留学生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海洋  王志勇  毕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其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必须提高教育层次及质量,通过借鉴一些国外留学生先进的教育经验,找出适合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留学生教育效果的提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贾荣国  
现代德国教育哲学的首要人物、被誉为“德国教育学的世界权威”的波尔诺夫是位富有独创性的教育思想家,也是德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热心推动者.他对教育学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中,“非连续性教育”就是教育史上由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来的教育新概念、新领域.这一教育理论,对于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现今中国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之.“非连续性教育”是波尔诺夫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考察和观照教育,针对传统的“连续性教育”的不足而开拓出的教育新领域.他首先分析和阐明了以往教育学的“立足点”、“可能性”和“自明的前提”.认为以往教育学都立足于两种教育观:工艺论模型和有机体论模型.工艺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辉  谢安邦  许美德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本研究采用心理适应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社会适应量表(研究者修订)及学术适应量表(研究者修订)对262名五所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探索,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发现:第一,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三个维度即心理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生命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但以往教育学对人的发展的研究,注重 的是发展的连续性,忽视了发展的非连续性。针对这一缺陷,本文论述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 原因以及它的教育形式,重点评述了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柳  傅纳  王孟楠  
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之下,中国远赴海外留学的人数日益增多,社会文化适应成为这一群体首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实现有效良好的适应是一项亟需探讨的重要命题。通过对892名中国留学生进行调查,重点考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留学时长对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其中非中国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最大;2.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并且在社会支持和社会文化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留学时长能够显著预测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其中留学时长0-6(含)个月(vs12个月以上)能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文化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卫红  
留学生教育具有政治、经济价值和促进高校发展的功能。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教育管理理念滞后、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服务投入不足等问题。解决对策是引入柔性管理、采取趋同化管理、畅通沟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迎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数量大规模增加,这一群体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学习上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学方法",在经济上的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本生活费不足",在人际关系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异性同学相处有困难"。通过入学阶段的新生入学教育、学业规划与指导、奖助体系建设、人际交往渠道的拓宽,以及之后学年中的持续关注,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温珺  巩雪  
基于2007~2016年19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赫克曼两阶段模型实证研究了留学生教育对中国引入外资的作用。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规模增加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吸引外资流入,但是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递减趋势。此外,不同教育类别的留学生规模对中国吸引外资的作用不同,学历留学生教育发挥的边际影响明显高于非学历留学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