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2)
- 2023(4345)
- 2022(3718)
- 2021(3402)
- 2020(2959)
- 2019(6574)
- 2018(6604)
- 2017(12935)
- 2016(7295)
- 2015(7865)
- 2014(8060)
- 2013(8097)
- 2012(7546)
- 2011(6794)
- 2010(6985)
- 2009(6395)
- 2008(6709)
- 2007(5891)
- 2006(5258)
- 2005(5072)
- 学科
- 济(27530)
- 经济(27489)
- 管理(20899)
- 业(19790)
- 企(16871)
- 企业(16871)
- 方法(13796)
- 数学(12357)
- 数学方法(12202)
- 财(9698)
- 制(7652)
- 银(7401)
- 银行(7395)
- 中国(7057)
- 行(6914)
- 务(6788)
- 财务(6778)
- 财务管理(6760)
- 企业财务(6461)
- 融(6449)
- 金融(6449)
- 学(6425)
- 农(6137)
- 贸(5556)
- 贸易(5551)
- 易(5448)
- 业经(5230)
- 理论(4996)
- 体(4738)
- 地方(4262)
- 机构
- 大学(101464)
- 学院(99503)
- 济(41543)
- 经济(40528)
- 管理(35532)
- 研究(34834)
- 中国(30435)
- 理学(29424)
- 理学院(29075)
- 管理学(28501)
- 管理学院(28305)
- 财(24052)
- 京(21119)
- 科学(20259)
- 财经(18425)
- 所(18068)
- 中心(17453)
- 农(16950)
- 江(16757)
- 经(16723)
- 研究所(16038)
- 财经大学(13902)
- 经济学(13700)
- 业大(13626)
- 州(13545)
- 北京(13475)
- 农业(13256)
- 银(12693)
- 融(12468)
- 范(12423)
- 基金
- 项目(62020)
- 科学(48584)
- 基金(46367)
- 研究(43388)
- 家(40947)
- 国家(40607)
- 科学基金(34420)
- 社会(28029)
- 社会科(26733)
- 社会科学(26727)
- 基金项目(23486)
- 省(23039)
- 自然(22823)
- 自然科(22277)
- 自然科学(22270)
- 自然科学基金(21922)
- 教育(20582)
- 资助(20530)
- 划(20032)
- 编号(16171)
- 成果(14471)
- 部(14327)
- 重点(14250)
- 性(13745)
- 教育部(12447)
- 创(12414)
- 科研(12297)
- 发(12033)
- 国家社会(11995)
- 课题(11851)
共检索到162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时军
财政部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以及是否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而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武 葛新旗 饶素梅 田密
现阶段,会计计量模式的混合应用使诸多财务人员对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比较疑惑。本文采用例证的方式对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以及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消除广大财务人员对单项非货币资产交换业务的困惑。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例1]隆鑫公司用一栋经营用厂房去与昌达公司所拥有的一项股权进行交换。交换日,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可靠取得,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厂房原值4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增值100万元,交换日的市价为600万元。昌达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账面余额700万元,减值200万元),...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萍
一、新旧准则差异的分析(一)准则名称发生变化新准则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准则名为《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名称变化包含二层意思:一是将非货币性明确为非货币性资产;二是将交易明确为交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巧霞
与单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比,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仅情形较多,涉及的相关税费也比较复杂,这些问题给换入多项资产的成本确认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采用图示法将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形进行详细分类,对不同情形下换入资产的成本确认进行分析。同时借助案例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的相关税费处理、成本确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图示法 营业税 增值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冷琳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核算要点主要集中在换入资产成本总额计算和单项换入资产成本确定两方面。本文通过案例形式,对比注会教材上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 增值税 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燕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物交换方式为企业在节约资金成本、加快资本运转等方面提供了优势的途径,在具体的业务处理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定中补价是否应考虑增值税因素、交换资产的入账成本是否应包含换入资产进项税额以及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交易损益的确定等问题存在争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对于理顺业务学习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务操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敬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应注意的事项财政部为了与国际接轨和遏制企业造假行为,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根据交换中涉及补价的比例高低正确认定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二是要区分根据交易本身是否具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果
集团内部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具有一定特殊性,其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亦较为复杂。本文将通过案例深入分析集团内发生上述特殊业务时递延所得税的确认、计算及转回,结合案例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及核算结果的解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慧 卜华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差价,如同交易一方先将自己的资产卖出去,然后再从另一方购买同一价值的资产。所以在准则中,换入资产的价值是以换出资产的价值来计量的,即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应支付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刘凯旋 蒋斌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既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入账,也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入账。对于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价值入账的有两个条件:第一,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即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东平
根据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在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会出现三个应用问题即两种标准问题、公允价值不确定及相关税问题。本文在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方法切实可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蔼 刘阳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减少企业货币性支出,保留营运资金,提高企业的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于企业以劳务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并未规定,而在现实中,这样的业务是大量存在的,属于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正是基于会计准则在这方面规定的缺失,探讨企业间进行劳务交换时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劳务交换 商业实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胜强 孙芳城 梁丁凡
2017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将收入确认条件由"风险报酬转移"调整为"控制权转移",笔者借助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条件,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账务处理问题。具体账务处理可概括为:具有商业实质的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主要依据收入准则(2017)进行核算;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只有当不涉及补价和涉及补价小于交易总金额的25%时,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进行核算。
关键词:
新收入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会计处理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视友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即换入资产的计量)是会计处理的关键。尽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计量存在多种情况,但只要掌握计量的基本原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中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并不难。一、换入资产的计量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计量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如果该项交换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春艳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企业间以物易物贸易业务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交换双方换入的资产成本的核算和关于补价的内容的确定值得重新思考。本文认为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在涉税情况下换入资产成本的核算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准则中换入资产成本的公式加以修正,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换入资产成本及损益。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换入资产成本 补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