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82)
2023(3921)
2022(3326)
2021(3103)
2020(2671)
2019(6125)
2018(6006)
2017(12002)
2016(6559)
2015(7039)
2014(7297)
2013(7348)
2012(6617)
2011(5799)
2010(5813)
2009(5268)
2008(5981)
2007(4936)
2006(4148)
2005(3862)
作者
(18449)
(15325)
(15002)
(14755)
(9874)
(7423)
(6991)
(5796)
(5793)
(5740)
(5265)
(5213)
(5022)
(5008)
(4959)
(4644)
(4604)
(4567)
(4510)
(4358)
(3984)
(3905)
(3703)
(3606)
(3498)
(3493)
(3468)
(3361)
(3055)
(3050)
学科
(23092)
经济(23070)
管理(19985)
(19378)
(17195)
企业(17195)
方法(13367)
数学(12067)
数学方法(11961)
(11433)
(9513)
财务(9509)
财务管理(9485)
企业财务(8877)
(6324)
(5965)
银行(5959)
(5333)
(5215)
(5193)
金融(5193)
(4863)
贸易(4859)
(4792)
中国(4739)
理论(4164)
会计(4140)
业经(3946)
(3855)
(3456)
机构
学院(89804)
大学(89598)
(36790)
经济(35982)
管理(32272)
研究(28666)
理学(27417)
理学院(27112)
管理学(26602)
管理学院(26439)
中国(25819)
(24576)
财经(18444)
(17964)
科学(17010)
(16661)
(15613)
(14120)
中心(13909)
财经大学(13788)
(13510)
研究所(13429)
经济学(12230)
业大(12085)
(11466)
金融(11239)
农业(11173)
北京(11160)
经济学院(11158)
(10981)
基金
项目(56584)
科学(44104)
基金(42644)
研究(38588)
(37820)
国家(37527)
科学基金(31974)
社会(24919)
社会科(23847)
社会科学(23841)
基金项目(22059)
自然(21745)
自然科(21219)
自然科学(21213)
(20977)
自然科学基金(20888)
资助(18806)
(18081)
教育(17956)
编号(14133)
(13164)
(13067)
重点(13037)
成果(12171)
科研(11561)
(11427)
教育部(11357)
人文(10845)
大学(10814)
创新(10795)
期刊
(35761)
经济(35761)
研究(27960)
(24930)
中国(17118)
(15572)
金融(15572)
学报(15356)
科学(12705)
会计(12075)
(11404)
大学(11266)
管理(11127)
学学(10982)
财经(9584)
财会(9372)
(8060)
农业(7351)
经济研究(6860)
通讯(6158)
会通(6139)
技术(5620)
(5516)
教育(5032)
统计(4851)
(4786)
问题(4584)
(4485)
(4447)
理论(4366)
共检索到137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敬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应注意的事项财政部为了与国际接轨和遏制企业造假行为,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根据交换中涉及补价的比例高低正确认定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二是要区分根据交易本身是否具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熙  
财政部为了与国际接轨和遏制企业财务造假,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该准则的颁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财务造假,但由于会计信息本身的不对称性,导致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往往还是会因为压力或诱惑而弃企业会计准则不顾,通过制造或篡改数据进行营私舞弊。下面就会计核算债务重组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及甄别错弊的方法介绍如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燕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物交换方式为企业在节约资金成本、加快资本运转等方面提供了优势的途径,在具体的业务处理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定中补价是否应考虑增值税因素、交换资产的入账成本是否应包含换入资产进项税额以及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交易损益的确定等问题存在争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对于理顺业务学习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务操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洪涛  
增值税是我国最大的税种,其收入直接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所以正确计算和缴纳增值税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基于一般纳税人存在大量增值税偷漏税的现实,指出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如何正确核算增值税及有关增值税的错弊甄别,以飨同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耿荣  徐培江  
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是资产负债表中重要的非流动资产项目,该项目真实、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控制经济资源的多少,而且还影响多个会计期间的利润和纳税,所以正确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无形资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文章基于对多个企业大量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进行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常见的错弊及其甄别技巧,以为同行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时军  
财政部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以及是否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而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巧霞  
与单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比,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仅情形较多,涉及的相关税费也比较复杂,这些问题给换入多项资产的成本确认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采用图示法将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形进行详细分类,对不同情形下换入资产的成本确认进行分析。同时借助案例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的相关税费处理、成本确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蔼  刘阳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减少企业货币性支出,保留营运资金,提高企业的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于企业以劳务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并未规定,而在现实中,这样的业务是大量存在的,属于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正是基于会计准则在这方面规定的缺失,探讨企业间进行劳务交换时的会计处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胜强  孙芳城  梁丁凡  
2017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将收入确认条件由"风险报酬转移"调整为"控制权转移",笔者借助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条件,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账务处理问题。具体账务处理可概括为:具有商业实质的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主要依据收入准则(2017)进行核算;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换出资产为存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只有当不涉及补价和涉及补价小于交易总金额的25%时,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进行核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冷琳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核算要点主要集中在换入资产成本总额计算和单项换入资产成本确定两方面。本文通过案例形式,对比注会教材上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宋波  倪侃侃  
本文比较了修订前后《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了执行修订后准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修订前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会计处理逻辑没有发生变化,但需要区分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并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如果换入资产满足资产确认条件,但换出资产尚未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在确认换入资产的同时将交付换出资产的义务确认为一项负债;如果换入资产尚未满足资产确认条件,但换出资产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在终止确认换出资产的同时将换入资产的权利确认为一项资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傅智端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武  葛新旗  饶素梅  田密  
现阶段,会计计量模式的混合应用使诸多财务人员对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比较疑惑。本文采用例证的方式对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以及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消除广大财务人员对单项非货币资产交换业务的困惑。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例1]隆鑫公司用一栋经营用厂房去与昌达公司所拥有的一项股权进行交换。交换日,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可靠取得,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厂房原值4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增值100万元,交换日的市价为600万元。昌达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账面余额700万元,减值200万元),...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张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的特殊交易事项,该类交易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中主要涉及换入资产计量基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确认、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时成本总额的分配等问题。第一,计量基础决定会计处理方法。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决定了换入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的计量基础适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彭三平  
本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及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入账成本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认定时,整个资产交换金额应当包括交换资产的增值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方法应当是,先确定换入资产的含税成本,然后再对存在增值税的换入资产,将其含税成本分为不含税成本及增值税进项税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