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2)
- 2023(8622)
- 2022(6992)
- 2021(6197)
- 2020(5345)
- 2019(12345)
- 2018(12467)
- 2017(24768)
- 2016(13950)
- 2015(16068)
- 2014(16675)
- 2013(16688)
- 2012(15492)
- 2011(14081)
- 2010(14238)
- 2009(13235)
- 2008(13295)
- 2007(12175)
- 2006(10548)
- 2005(9651)
- 学科
- 济(61851)
- 经济(61799)
- 业(35740)
- 管理(35604)
- 方法(29461)
- 企(27523)
- 企业(27523)
- 数学(26426)
- 数学方法(26225)
- 农(18070)
- 中国(16736)
- 财(14733)
- 学(13156)
- 业经(12928)
- 贸(12303)
- 贸易(12299)
- 地方(12098)
- 易(11947)
- 农业(11763)
- 制(11401)
- 银(10022)
- 银行(9982)
- 融(9468)
- 金融(9464)
- 行(9458)
- 务(9175)
- 财务(9140)
- 财务管理(9117)
- 理论(8692)
- 和(8634)
- 机构
- 大学(208351)
- 学院(206853)
- 济(86710)
- 经济(84889)
- 管理(74739)
- 研究(73398)
- 理学(63880)
- 理学院(63081)
- 管理学(61824)
- 管理学院(61442)
- 中国(57313)
- 科学(46241)
- 京(44485)
- 农(40018)
- 财(39651)
- 所(39245)
- 研究所(35711)
- 中心(34168)
- 业大(32694)
- 江(32134)
- 农业(31755)
- 财经(31711)
- 经(28769)
- 北京(28007)
- 经济学(27779)
- 范(27314)
- 师范(27013)
- 院(25608)
- 经济学院(25353)
- 州(25342)
- 基金
- 项目(134243)
- 科学(104065)
- 基金(96694)
- 研究(95299)
- 家(85153)
- 国家(84498)
- 科学基金(70716)
- 社会(59451)
- 社会科(56307)
- 社会科学(56288)
- 省(52111)
- 基金项目(51059)
- 自然(46039)
- 自然科(44946)
- 自然科学(44931)
- 划(44591)
- 自然科学基金(44139)
- 教育(44059)
- 资助(40385)
- 编号(38981)
- 成果(32281)
- 重点(30980)
- 部(30013)
- 发(29314)
- 课题(27109)
- 创(26885)
- 科研(26336)
- 创新(25312)
- 计划(25263)
- 教育部(25238)
共检索到308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洁 李静
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的货币功能呈现出日益弱化的趋势,而其保值、增值等功能则逐渐凸现。世界各国对其持有的黄金储备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本文意在分析各国央行减持或增持黄金储备的原因,并针对我国黄金储备现状,提出我国应从长期的战略视角出发,在适当的时机增持黄金储备,并实行“藏金于民”的政策,以应对美元贬值,缓解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
关键词:
黄金储备 国际储备调整 原因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佳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认了美元同黄金挂钩,确认了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黄金官价,未经美国同意,黄金价格不能变动。黄金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联系实际上是靠黄金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来维持。1954年英国伦敦恢复自由黄金市场后,黄金价格一般在以黄金官价为基准的上下微小幅度内变动,超过一定限度,美、英等金融机构即进行干预,来维持市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邱济洲 韩博
黄金是一种同时拥有金融属性、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的商品。英国于1816年制订《金本位制法》,在世界上首次实行金本位制。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相继仿效,使金本位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货币制度,实现了第一次黄金货币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黄金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了第二次黄金货币化。1978年4月1日起《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从法律层面实现了黄金非货币化。但是,近几年随着信用货币的不稳定性渐渐凸显,特别是美元不断贬值,这为黄金再货币化提供了客观需要。实现黄金再货币化,可以使黄金重新回归到货币领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更好地发挥货币职能,这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忆慈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黄金非货币化”问题。 第一,从历史的结果看,货币并非必须是黄金或具有商品性;第二、从货币理论史的发展看,“黄金货币论”其实质是“货币金属论”的翻版;第三、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后认为,“黄金非货币化”是对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结论:货币及货币制度是为商品经济服务的历史的客观产物。货币的实质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金本位制下,货币以黄金形式存在;在现代货币制度下,则以信用货币的形式存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洁卿
自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货币功能受到质疑,部分央行抛售黄金。但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信用货币基础之上,一旦信用货币出现问题,将会给世界经济或与信用货币关联度高的国家带来风险。因此,持有黄金可以降低信用货币的信用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在黄金非货币化环境下黄金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货币地位。
关键词:
黄金 黄金非货币化 黄金货币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铁柱 韩汉君
长期以来 ,黄金作为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易的媒介和社会财富的代表 ,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金本位制的终结和黄金与货币的脱钩 ,有许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 ,而不是因为黄金本身丧失了作为货币基础的特殊本质。短时期的价格波动并没有影响黄金在长时期里仍保持稳定的购买力和有效的价值储存功能。各国中央银行依然保持大量的黄金储备以及黄金市场的迅猛发展 ,说明黄金没有退出货币体系 ,而“e 黄金”的出现则为黄金的再货币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 ,虽然从法律意义上说 ,从 1 978年开始黄金已经非货币化 ,但从社会经济意义而言 ,黄金作为最终支付手段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等货币功能依然存在 ,而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雷
进入新世纪全球国际储备规模快速扩张,结构显著变化,进一步凸显了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固有的体制性缺陷。研究表明,主导新世纪国际储备的主权信用货币实际上只有主权而没有信用。因此,当代国际储备体系必须改革,中国的国际储备也应该调整。
关键词:
国际储备 储备货币 主权信用货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天翔 涂宏
储蓄增长是以个人收入为前提的,但是负利率下的增长说明居民储蓄行业中出现了非获利动机。同时,金融市场的初步建立,并未起到分流储蓄的作用。本文从货币角度结合不确定性概念对中国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海霞 谢露露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和贸易大国,如何在世界货币游戏规则中谋求与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货币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货币职能之一外汇储备职能出发,选用1965~2008年间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货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国际货币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作为因变量,建立实证模型以证实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本文结论显示,除传统的基本因素外,强化因素由于包含了更多的未来信息,有助于解释国际货币的长期和结构性趋势。进一步地,我们根据选择的回归方程和未来经济情形的假设,对四大货币在1965~2020年间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进行了拟合与预测,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尚无法挑战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
关键词:
货币国际化 外汇储备职能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承明
我国外汇储备实际持有量的变动既受到外汇储备需求变化的影响 ,也受到货币市场非均衡的影响。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央行通过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了基础货币 ,从而也挤占或减少了国内信贷。国内信贷增速下降是导致近年我国经济缓慢回落和需求不足逐渐加剧的直接原因之一。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货币需求 动态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婧 解祥优
黄金在英镑和美元的国际化进程中曾起到关键作用。在信用货币体系下,美联储和欧元区内黄金储备仍然保持较高比例。本文采用结构突变点检验法对欧元国际化程度和黄金储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欧元区黄金储备对保证欧元的国际信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尤其是危机时期,欧元区黄金储备对确保欧元国际地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各国央行应该重视黄金储备对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支撑作用。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应当适量增加官方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的占比,增强人民币信誉,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持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币化率的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此,要解释高货币化率,应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需求为何这么高,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如此低。本文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中国的高货币化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增加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导致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较低造成的。本文利用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说。本文也进一步推断了货币化率下降的最可能...
关键词:
资产选择 货币需求 货币化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志明 王大生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增长形态上近似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本文以亚洲金融危机为界线,将样本区间划分为1995-1998年和1999—2005年两个时段,就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别进行协整分析。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仅在第二个时段1999—2005年,基础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占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明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对于基础货币供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货币供给 协整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陈帅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