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4)
- 2023(12999)
- 2022(11288)
- 2021(10652)
- 2020(9050)
- 2019(20662)
- 2018(20296)
- 2017(38655)
- 2016(21435)
- 2015(23784)
- 2014(23528)
- 2013(23400)
- 2012(21334)
- 2011(18583)
- 2010(18752)
- 2009(17145)
- 2008(16449)
- 2007(13798)
- 2006(11754)
- 2005(9995)
- 学科
- 济(77254)
- 经济(77165)
- 管理(63917)
- 业(59320)
- 企(49859)
- 企业(49859)
- 方法(39201)
- 数学(33815)
- 数学方法(33464)
- 财(33070)
- 中国(21468)
- 农(21026)
- 学(18636)
- 务(17706)
- 财务(17645)
- 财务管理(17564)
- 业经(17090)
- 企业财务(16711)
- 地方(16514)
- 制(15259)
- 贸(14586)
- 贸易(14576)
- 易(14157)
- 农业(13959)
- 财政(13558)
- 技术(13408)
- 理论(12811)
- 环境(12632)
- 和(12268)
- 审计(12200)
- 机构
- 大学(293255)
- 学院(291578)
- 管理(117375)
- 济(110415)
- 经济(108038)
- 理学(103323)
- 理学院(102203)
- 管理学(100363)
- 管理学院(99877)
- 研究(94774)
- 中国(69672)
- 科学(63160)
- 京(62449)
- 财(57800)
- 农(52813)
- 业大(48940)
- 所(48719)
- 研究所(44317)
- 财经(43654)
- 中心(42896)
- 农业(41869)
- 江(41169)
- 经(39732)
- 北京(38489)
- 范(36174)
- 师范(35716)
- 院(34344)
- 州(33276)
- 财经大学(32514)
- 经济学(32221)
- 基金
- 项目(209176)
- 科学(162397)
- 基金(151597)
- 研究(146714)
- 家(134485)
- 国家(133381)
- 科学基金(113661)
- 社会(91396)
- 社会科(86685)
- 社会科学(86657)
- 省(82145)
- 基金项目(82066)
- 自然(77066)
- 自然科(75202)
- 自然科学(75179)
- 自然科学基金(73808)
- 划(69328)
- 教育(66544)
- 资助(62066)
- 编号(59083)
- 重点(46687)
- 成果(46514)
- 部(45169)
- 创(43593)
- 发(43087)
- 科研(41168)
- 创新(40665)
- 课题(39954)
- 计划(39741)
- 大学(38391)
- 期刊
- 济(113040)
- 经济(113040)
- 研究(83523)
- 中国(55847)
- 学报(53962)
- 财(48355)
- 农(46145)
- 科学(45605)
- 大学(39548)
- 管理(39096)
- 学学(37691)
- 农业(32038)
- 教育(26762)
- 技术(22021)
- 财经(20421)
- 融(20058)
- 金融(20058)
- 经济研究(19473)
- 业经(18801)
- 经(17205)
- 业(16202)
- 科技(15440)
- 版(15242)
- 问题(14787)
- 图书(14657)
- 财会(14451)
- 业大(14382)
- 会计(13966)
- 理论(13890)
- 技术经济(13329)
共检索到412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仲怀公 王垒
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财报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关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非财报问询函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的非财报问询函数量越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非财报问询函更有利于形成客观的审计意见。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财报问询函通过揭示企业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低、信息披露质量低以及没有超额配置审计师的样本中,非财报问询函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以问询函类型为切入点,深化了监管问询函与审计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探索构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协同监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丹
财务报告问询函作为重要的一线监管措施,从多个渠道影响着公司财务决策。本文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通过发挥治理效应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同时通过加剧融资约束提高现金持有,且治理效应渠道效果强于融资约束渠道。治理效应具体表现为收函企业投资不足现象得到改善,研发投入以及现金股利支付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现金持有的影响在高收函频率、低公司治理水平情形下更明显。财务报告问询函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显著提高了企业价值。文章将现金持有动机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一线监管领域,揭示了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机制,为监管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决策问题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财务报告问询函 现金持有 治理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林婉琴
以2015—2018年深交所发放年报问询函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方式对被问询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制度对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收到年报问询函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上市公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该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年报问询函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际证据,其政策启示在于,应继续实施并强化年报问询函监管制度,对于被问询后仍存在重大纰漏或失范的上市公司,应加大对企业及其高管的信息曝光和惩戒力度,从而增强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震慑力度。
关键词:
年报问询函 内部控制质量 信息披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燕嘉
年报问询函制度是我国证监机构推进监管公开、强化事后监管、助力监管转型所做的制度性创新。在这种监管压力下,企业是否会调整税务筹划战略?文章以沪深交易所披露的发函日期为准,选取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OLS模型实证检验收到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司税务筹划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被问询公司相比,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企业税务筹划行为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并购重组类问询函为代表的非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税务筹划具有抑制效应;当区分企业产权性质时,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非处罚性监管的经济后果理论成果,扩展了企业税务筹划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并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年报问询函 税务筹划 政府监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郭照蕊 袁嘉浩 傅毅
年报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向年报披露存疑的上市公司发出的函件,有问有答才构成一次有效的问询回合,因此综合考察年报问询函和回函的经济后果更具意义。本文通过对2015-2020年间年报问询函及上市公司相应回函的文本分析构建了“答非所问”程度指数并实证考察了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答非所问”程度指数越高,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进而表明,有针对性的释疑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回函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因问询函而支付的审计费用“溢价”。该现象受到一系列公司内外部特征的影响,相对于问询函回函长度越长、内部治理水平和外部制度环境越差,审计费用受“答非所问”程度影响而提升得越明显。本文从审计费用的视角证实了高质量的回函对上市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春玲 李思奇 魏晓璠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以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问询函监管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产权性质与法治水平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问询函的监管作用确实提高了高管变更的概率,且当问询函中涉及资金占用时,高管变更的可能性增大;此外,问询函对高管变更的监管效果在非国有企业及法治水平较高地区的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拓展了有关问询函治理后果的研究视角,也为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 沈丽萍 袁蓉丽
证券监管机构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问题所发出的年报问询函,能够影响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笔者以2015—2018年中国大陆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模型、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对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报问询函能够减少超额现金持有;在管理层权力较低的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年报问询函对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较为稳健;当年报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年报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时,年报问询函降低超额现金持有的力度较强;年报问询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超额现金持有。本研究将针对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的学术探讨拓展到企业超额现金持有研究领域,揭示了年报问询函对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有关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和超额现金持有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为证券监管机构、公司管理层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年报问询函的监管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米莉 黄婧 何丽娜
交易所质询作为资本市场一种重要的非处罚性监管手段,主要聚焦上市公司的风险敏感事件,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而在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在进行定价决策时是否会将交易所问询监管视作一种风险信号?以2015—2017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交易所问询监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未收到问询函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被频繁质询,审计师会对其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特别是收到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问询函时,审计费用增加更为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如桢
本文基于2015―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资本市场创新型监管交易所问询中“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研发操纵偏好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未收函公司,收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的公司研发操纵偏好显著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可以通过强化媒体监督,约束收函企业寻租行为,进而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偏好。进一步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问询次数、问题数量以及企业回函天数越多时,上述治理效果越强;且对于分析师覆盖水平较低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交易所问询溢出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有效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助力产业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关键词:
年报问询函 研发操纵 溢出效应 媒体监督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邓祎璐 李哲
从证监会的各类行政处罚性监管转向证券交易所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是近年来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以交易所发放的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对审计质量的改进作用。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收到问询函后的年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提高,且不同问询函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当问询函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涉及内部控制、风险和诉讼等内容以及问题数量越多或公司延期回函时,审计质量提高的程度更大;问询函对审计质量的改进作用还受到产权性质和政治关联的显著影响;此外,企业在收到问询函后事务所要求的审计费用提高。
关键词:
问询函 审计质量 交易所监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海林 付文博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业务关系、资金关系和信息关联。企业被交易所问询会影响外界对它的风险判断和感知,进而可能影响下游客户管理层对本企业经营风险、发展稳定性和未来业绩的预期,引起客户管理层语调的变化。研究发现,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问询函监管能够通过供应链传导到下游客户,提高客户管理层语调的积极性。分析也发现,交易所对企业监管问询改善了下游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提升和优化客户信息环境影响了客户的管理层语调。而且这种影响还因客户企业的性质、客户在被问询企业的采购占比、客户管理层的自信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本研究证明了交易所一线监管的治理作用可以通过供应链向下游企业传导,具有治理溢出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琳 王宏柯
审计师利用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审计质量。结合东方金钰案例,研究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能够作为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做出风险评估的重要外部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问询的问题以及回复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且不同类别的问询函所提示审计师应该关注的风险点不同;交易所问询函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更加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琳 王宏柯
审计师利用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审计质量。结合东方金钰案例,研究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能够作为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做出风险评估的重要外部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问询的问题以及回复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且不同类别的问询函所提示审计师应该关注的风险点不同;交易所问询函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更加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蓝梦 夏宁
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秩序具有广泛的破坏作用。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基于年报问询函的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导致的低质量审计风险具有股票市场的短期传染效应,相比于非风险审计联结企业,风险审计联结企业当年的审计质量更低,未来一至两年内遭受交易所年报问询的概率更大,表明基于年报问询函的低质量审计存在横向与纵向传染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和内部控制可抑制低质量审计传染,问询函问题数量、回函详细度和年审会计师出具专门意见与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呈正向关系,次年更换签字审计师可有效抑制审计风险纵向传染。研究结果对审计风险的监管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全面认识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
关键词:
年报问询函 低质量审计传染 审计联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思齐 刘金星 唐亮
问询函与关键审计事项对于增强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201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问询函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及关键审计事项在该影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问询函具有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的作用;在问询函影响股价同步性的过程中,关键审计事项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的结论验证了我国加强问询监管这一举措的有效性以及2016年财政部要求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这一规定实施的必要性,同时拓展了有关关键审计事项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