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9)
- 2023(1741)
- 2022(1560)
- 2021(1471)
- 2020(1275)
- 2019(2776)
- 2018(2695)
- 2017(5402)
- 2016(2841)
- 2015(3104)
- 2014(3032)
- 2013(2933)
- 2012(2752)
- 2011(2337)
- 2010(2247)
- 2009(2031)
- 2008(2143)
- 2007(1943)
- 2006(1587)
- 2005(1472)
- 学科
- 济(9516)
- 经济(9494)
- 管理(8602)
- 企(8303)
- 企业(8303)
- 业(8094)
- 方法(5432)
- 文化(3730)
- 数学(3494)
- 数学方法(3446)
- 理论(3264)
- 业经(3222)
- 财(2800)
- 和(2558)
- 贸(2543)
- 贸易(2542)
- 易(2498)
- 产业(2386)
- 农(2378)
- 中国(2347)
- 市场(2331)
- 制(2303)
- 教育(2248)
- 公司(2102)
- 经济理论(2006)
- 人事(2003)
- 人事管理(2003)
- 务(1970)
- 财务(1968)
- 财务管理(1965)
- 机构
- 大学(39713)
- 学院(39324)
- 管理(16958)
- 理学(15149)
- 济(14977)
- 理学院(14974)
- 管理学(14727)
- 经济(14674)
- 管理学院(14641)
- 研究(10510)
- 中国(7972)
- 京(7808)
- 财(7136)
- 范(5964)
- 财经(5964)
- 师范(5917)
- 科学(5642)
- 江(5620)
- 经(5470)
- 中心(5196)
- 商学(5181)
- 商学院(5144)
- 师范大学(4832)
- 北京(4635)
- 州(4552)
- 业大(4545)
- 财经大学(4527)
- 所(4487)
- 农(4457)
- 经济学(4211)
共检索到55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玮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然而人类交际的另一个重要体系——非言语交际却常常被人忽略。人际交往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由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大体系构成。实际上人类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非言语行为完成的。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美国学者Brosnahan(1983)认为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由于文化教育的偏见,绝大多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晋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在跨国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非言语语表达方式是人类除语言之外的一种非常成熟且有效的表达方式,非言语语受到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交流方式。因此,应加强对非言语语的研究,才能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合作和交流中减少不确定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广荣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作为商品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环节,商标翻译要求译者不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熟悉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穿过表层文化挖掘深层文化意蕴,准确有效地传达出商标所蕴含的商品信息,促进商品的销售和消费。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分析文化和商标翻译的层次性,着重阐述商标翻译中译者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
商品 商标翻译 跨文化交际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桂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新的目标。本文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从授课、评价、测试、课程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如馨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语言行为的不同,非语言手段的差异也不容忽视。作为非语言手段之一的客体语,是不同文化交往对方判断自己礼仪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针对非语言手段中的客体语,从日常交往的中日礼仪入手,分析中日两国在服饰礼仪、名片礼仪和礼物文化存在文化差异的结果发现,中国人在客体语表达上比日本人更为自由。中国人性格带有较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在希望与人亲近的同时进而放松对礼仪的紧张感,对服装、名片和礼物等往往忽视礼仪细节。日本人注重礼仪细节,在服装、名片和礼物方面都能看出日本人对细节的重视。日本人客体语的表现还体现了集团主义思想、保守性与"以和为贵"的东方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文化内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剑萍 付永钢
分析了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水平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英语写作的跨文化本质缺乏认识,因此在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使他们遵循英语写作规约,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由此得出多种文体尤其是学术性文体的英语写作教学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用英语发表科研成果的实际能力的结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峻 武智
目前高职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社会期望、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应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注重教师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双向渗透和搭建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同时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注重考核,应用互联网技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素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晓泉
本文认为,寻求有效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学变革的主要目的,应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与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设计,架构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等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在怎样的氛围中教"的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妮妮
采用自行设计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学习者(包括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用SPSS17.0和Excel对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从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言语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文化观念等方面测试其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结果表明:受试者由于受汉语和中国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习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出发,虽然外语学习者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但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欠缺,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樊葳葳
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只注意语法、语音和词汇的教学,忽略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指出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素质教育在内的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外语教育,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玲
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又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内部系统和语用条件等方面。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就有必要实行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加强"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英美文化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艳
我国各行各业与世界的接轨需要大量的外语交际人才,尤其需要懂得外国文化的外语交际人才,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外语教学需要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尤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由张红玲教授撰写的《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可谓是我国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专著。作者从外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出发,阐明了在英语发展成为国际通用语形式之下,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英语教学目标,也是法语、德语等小语种的教学目标之一,究其原因,其可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语法、语感等基础知识上,了解甚至掌握英语使用国的用语习惯、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尽可能减少因文化障碍带的英语误译、英语交流摩擦。但受国家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中贯彻的不全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丽梅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相互交际时所要经历的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本文从语言文化关系入手,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因素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静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要。该文在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创造跨文化交际的语境,采用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差异 跨文化交际 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